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张建平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7-10

张建平教授

1.学历和学位1981.9–1985.7山东大学光学系,理学学士。1987.9–1990.9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系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工学硕士。1990.10–1992.1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2.科研经历1985.8–1987.8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航天部701所),助理工程师。1992.12–1995.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95.4–2001.3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理学部化学系,博士后。2001.4–2006.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04–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技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2006.03–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3.主要学术兼职2001.12–2005.12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06–2008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基地分子科学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06–2008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10–现在《物理化学学报》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2004.10–现在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03–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2006.11–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理工分会副主席。教授课程(1)《仪器分析实验》,本科生课程;(2)《光化学与光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3)《化学综合》,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等复杂体系分子动态结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1)生物和化学体系中的电荷转移和能量传递动力学;(2)天然抗氧化剂自由基反应机理;(3)激光光谱学新方法。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1)《太阳能制氢的化学和生物转化新途径探索研究》;科技部“973”项目(2)《清开灵组分配伍抗脑缺血多层次药理机理及复杂网络系统评价》;科技部支撑项目(3)《类胡萝卜素和多酚类抗氧化剂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4)《光合作用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超快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5)《光合作用体系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的光谱学和分子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主要科研成果建立了国际一流时间分辨光谱大型技术平台;发现细胞色素Cytb6f中超快传能过程、核心复合物LH1-RC结构变化对传能的影响;揭示了类胡萝卜素、异黄酮自由基反应机理,发现二者在脂/水界面的协同抗氧化剂效应;揭示了铕配合物单重态光敏化机制,并发现双光子敏化特性;在发光纳米结构和高分子、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等方面获重要成果。近五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1]SpecificCa2+-BindingMotifintheLH1ComplexfromPhotosyntheticBacteriumThermochromatiumtepidumasRevealedbyOpticalSpectroscopyandStructuralModeling,FeiMa,YukihiroKimura,Long-JiangYu,PengWang,Xi-ChengAi,Zheng-YuWang,Jian-PingZhang,FEBSJ.,2009,267:1739–1749[2]ExcitationDynamicsofTwoSpectralFormsoftheCoreComplexesfromPhotosyntheticBacteriumThermochromatiumtepidum,FeiMa,YukihiroKimura,Xiao-HuiZhao,Yi-ShiWu,PengWang,Li-MinFu,Zheng-YuWangandJian-PingZhang,Biophys.J.,2008,95:3349–3357[3]RadicalDynamicsofPuerarinasRevealedbyLaserFlashPhotolysisandSpinDensityAnalysis,Yu-XiTian,Rui-MinHan,Li-MinFu,Jian-PingZhangandLeifH.Skibsted,J.Phys.Chem.B,2008,112:2273–2280[4]InterplaybetweentheKeto-DefectandtheInter-ChainInteractionontheGreenEmissionofFluorene-BasedPolymer,Y.-S.Wu,J.Li,X.-C.Ai,L.-M.Fu,J.-P.Zhang,Y.-Q.Fu,J.-J.Zhou,L.Li,Z.-S.Bo,J.Phys.Chem.A,2007,111:11473–11479[6]UltrafastCarotenoid-to-ChlorophyllSingletEnergyTransferintheCytochromeb6fComplexfromBryopsiscorticulans,PingZuo,Bin-XingLi,Xiao-HuiZhao,Yi-ShiWu,Xi-ChengAi,Jian-PingZhang,Liang-BiLi,Ting-YunKuang,Biophys.J.,2006,90:4145–4154[7]EfficientTwo-PhotonSensitizedLuminescenceofAnEuropium(III)Complex,Li-MinFu,Xiao-FanWen,Xi-ChengAi,YangSun,Yi-ShiWu,Jian-PingZhang,andYuanWang,Angew.Chem.Int.Ed.Engl.,2005,44:747–750[8]AHighlyLuminescentEuropiumComplexShowingVisibleLightSensitizedEu(III)Emission:DirectObservationofSingletPathway,ChiYang,Li-MinFu,YuanWang,Jian-PingZhang,Wing-TakWong,Xi-ChengAi,Yi-FangQiao,Bing-SuoZou,Lin-LinGui,Angew.Chem.Int.Ed.Engl.,2004,43:5010–5013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相关话题/导师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