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庞晓鹏

中国人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6-14

庞晓鹏,女,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一、主要学习进修经历

1、1991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2、1994年7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农村金融系,获硕士学位。
专业:农业技术经济;
3、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专业:农村综合发展。
4、2004年5月——2005年5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女经济学家培训项目
5、2005年8月——2006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农业与资源经济系,访问学者
6、2006年6月18-7月3日:在犹他大学经济系参加“性别、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GEM-IWG)国际培训项目

二、教学经历

1、1997年7月——200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讲师
2、2001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3、2007年9月——2008年1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为该校留学生讲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课程(英文授课)

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发展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农业投资项目管理学、农村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生产力经济学、农产品绿色营销、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农产品贸易与价格等。

三、主要研究兴趣

1、反贫困及农村发展
2、农业组织与政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3、农产品贸易与市场

四、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课题“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研究”。
2、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资助,“农民组织对社会资本构件的影响”,2001.11—2003.11
3、作为中方主持人,完成UNDP和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的课题“以人类贫困为基础的贫困指标体系研究”。
4、农业部资助,“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研究”,2003.6—2004.6
5、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资助,“我国远洋渔业项目经济参数研究”,2004年6—12月
6、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农村贫困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5年7月-2007年7月
7、中国国际扶贫研究中心IPRCC/DFID资助,“中国私有部门发展及减贫”培训教材开发项目,2006年12月—2007年6月
8、福特基金会资助,“如何进一步保障妇女在我国村民选举中的权利——基于随机干预试验的调查研究”,2008年3月-2010年3月

五、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福特基金会资助,“中国农村民间合作服务组织研究”,1997.9—1999.12
2、德国EZE基金资助“河北内邱脱贫与发展试验区”项目。(1997年4月——2001年6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国粮食产业化战略:以玉米为实证的发展模式研究”,1999.1—2000.12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中国贫困指标体系研究”,2000.12—2001.11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行业组织的市场协调监管机制研究”工作。负责子专题——行业组织的国际比较研究工作,2001.8—2002.9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中介组织之间及其与政府关系研究”,2003.8—2004.9
7、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资助项目“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2003.6-2003.12
8、世界银行资助,“加强中国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2003年
9、“211项目”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教育部资助
10、国务院扶贫办资助的“贫困人口分类政策研究”2004年6-2005年3月

六、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庞晓鹏著,《中国农村民间合作服务组织研究》,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5月,北京。
孔祥智、庞晓鹏、马九杰等著,《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应用的效果、安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主编:《二十一世纪农村财务管理实务全书》,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10月,北京。
《乡村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9月

副主编:《中国三农前景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

参编:《农业发展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主要学术论文
1、庞晓鹏,“农村民间合作服务组织若干问题探讨”,《管理世界》1995年第5期;
2、严瑞珍,庞晓鹏“我国农村民间专业合作服务组织现状、问题及前景”,《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10期;
3、庞晓鹏“对当前农村民间合作服务组织的评价”,《中国乡镇企业》1998年10期;
4、庞晓鹏“对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现状的综合评价”,《农村生产条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3月,北京。
5、庞晓鹏“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讨”,《中国粮食经济》2001年第3期;
6、庞晓鹏,安晓宁,“食品加工——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农业经济》2001年第4期。
7、庞晓鹏、刘凤军,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发展模式及其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8、庞晓鹏,树立新阶段新的扶贫观,《经济日报(农村版)》2004年5月24日,第12版
9、刘凤军、庞晓鹏,行业组织的主要工作,《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14期
10、刘凤军、庞晓鹏,美日德行业协会的职能、网络与自身建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工业经济》2004年第3期转载。
11、刘凤军、庞晓鹏,基于行业组织的行业管理的实证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2、孔祥智、庞晓鹏、张云华,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4期。
13、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马九杰,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14、庞晓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结构差异的比较分析——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4期
15、范润梅、庞晓鹏、王征南,“蔬菜市场批零价差和价格传递机制分析——以北京市为例”,《商业研究》2007年第11期

七、其他工作经历

1、1994年9月--1996年6月:
参加“太行山扶贫与发展试验区项目”工作。该项目由德国合作发展基金会(EZE)资助,由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内邱县农业经济合作联社具体组织实施。并获1997年国家科委“科技扶贫奖”。
2、1996年7月--1998年12月:
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外经贸部国际贸易关系司聘请,作为项目专家从事“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项目(SPPA)”培训、评估等工作。
3、1998年7月—1999年6月:
由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聘请,作为项目专家参与“国际劳工组织/日本国家间就业促进战略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
4、2001年2月—5月: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聘请,作为国内专家参与“中国21世纪初扶贫规划研究”项目工作。负责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一套新的以人类贫困为基础的贫困指标体系,并以次为基础建立中国扶贫信息数据库及演示系统,以监测中国的贫困状况。
5、2002年8——2003年3月:
由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联合聘请,作为专家参与“加强中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项目研究工作。负责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测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6、2004年6月——12月
与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合作,作为组长带队在四川通江县和雅江县实地调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类问题。

通讯地址: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邮编:100872
电子邮箱:pangxp@ruc.edu.cn





相关话题/导师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