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文喜教授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6-13


ulli{list-style:disc}olli{list-style-type:decimal;}

张文喜教授在美国华盛顿特区


张文喜,男,1961年生,浙江东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1995年,2002年分别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马列所、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入选新世纪浙江省151人才培养人员;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克莱蒙研究生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电子邮件:zwenxi@sina.com

一、个人信息


  • 工作经历
    • 2008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 此前曾在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任职。
  • 教育经历
    • 1999-2002,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余源培教授,论文《自我的建构与解构——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 1995-1996,浙江大学马列所攻读在职硕士学位,导师万斌教授。
    • 1987—1989,浙江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班,导师魏元申教授。
    • 1983-1987,杭州大学哲学系攻读本科学位。
  • 研究领域
    • 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哲学人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 学术兼职与社会工作
    •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认识论分会秘书长
    •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
  • 主要奖励
    • 获鲍兆龙鲍玉刚中国留学生基金(2007)
    • 获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基金(2004)
    • 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类)(2004)
    • 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
    • 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
    • 获复旦大学汪氏文科基础学科奖学金(2000~2001)
    • 获复旦大学新世纪谢希德奖学金(1999~2000)



二、专著


  •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 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 马克思论“大写的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 自我的建构与解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自我及其他者,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


三、论文


序号
论文题目
刊名/刊号
发表时间(期)

1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历史语境及其当代意义
哲学研究
2009.4

2
恩格斯的公式具有怎样的哲学视域
学术月刊
2009.8

3
从马克思哲学基础阐释出发:如何思考历史时间
学术研究
2009.3

4
资本社会的“占有”原则批判:金融危机遭遇的教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1

5
从存在论的境域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之核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5

6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础和前提
——超越特殊的西方历史概念
贵州社会科学

2009.6

7
对数学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
学习论坛
2009.1

8
以重释来辩护
中国社会科学报
09.10.13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评介
教学与研究
2009.4

10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名家访谈)
《社会科学家》
2009.11

11
论马克思对历史学派本质探问的视角——读马克思的《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
理论探讨
2009.3

12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3

13
真理的公共性与人民性
学习与探索
2009.6

14
现代性批判:一种从政治哲学立场出发的考察
——对恒久和普遍的美好生活原则的辩护
学术月刊

2008.12

15
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知识范型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6

16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政治哲学的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

17
马克思、黑格尔的历史时间概念追溯
浙江社会科学
2008.3

18

回归与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对改革开放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总体状况的理解

福建论坛

2008.6

19
反拨雅各宾主义的阐释定向:法国大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后续形式
理论探讨


2008.2

20
论马克思的“未来”概念的现实性基础
江汉论坛
2008.3

21
对根植于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历史线性进步观的时间论批判
人文杂志

2008.5

22
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秩序的政治哲学透视
文史哲
2008.6

23
论虚无主义的克服与马克思对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批判
山东社会科学
2008.7

24
重述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对保守主义的历史时间经验方式的阐释
理论学刊

2008.9

25
如何尝试“回到马克思”
吕贵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26
怀特海自由观的当代意义
世界文化论坛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主办
2008.1

27
重新认识辩证法的真理性
哲学研究
2007.2

28
试论卢卡奇朝向黑格尔的精神圣地之政治蕴涵
天津社会科学
2007.3

29
马克思:人与动物关系的政治哲学
社会科学
2007.2

30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阶级斗争的革命观念的统一
学术交流
2007.1

31
从政治哲学角度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人民概念
学习与探索
2007.1

32
是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一种政治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第六届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3
卢梭的人民概念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5

34
马克思和怀特海相遇
世界文化论坛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主办
2007.4

35
回到整体马克思
王来法主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36
历史阐释的政治学语境与唯物史观的政治意蕴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3

37
论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
学术月刊
2006·8

38
马克思的读者施米特和政治技术化批判
社会科学战线
2006·3

39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的两种论说
学术研究
2006·7

40
历史唯物主义之超越政治经济学批判
社会科学辑刊
2006·2

41
幽灵政治哲学:政治性的又不是政治性的
—读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
山东社会科学
2006·2

42
在政治哲学视界中洞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广西社会科学
2006·6

43
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理论及其反贫困的政治哲学向度
人文杂志
2006·5

44
政治、能动行动和经济—技术思维批判
湖北社会科学
2006·9

45
历史阐释的政治和道德意蕴—以大屠杀历史事件为例
王来法主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人民日报出版社及《开放时代》2005.网络版
2006.6

46
论政治哲学中的个人概念及其哲学基础
福建论坛
2006.10

47
TheConceptionofNatureandHistoricisminMarx
,FrontiersofPhilosophyinChina–SelectedPublicationsfromChineseUniversities
HigherEducationPressandSpringer

2006.4

48
列奥.施特劳斯:哲学与政治哲学
哲学研究
2005.5

49
马克思在殖民问题中的历史进步观论析
学术月刊
2005.11

50
从空间维度反思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
江汉论坛
2005.05

51
人民意志论及其神学批判
浙江社会科学
2005.02

52
论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原则
广西社会科学
2005.04

53
马克思与历史理论中的叙事问题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05

54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和历史主义
人文杂志
2005.01

55
论解构与友爱政治
福建论坛
2005.02

56
论理性主义专政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
理论探讨
2005.03

57
历史唯物主义视境与“科学的”政治观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7

58
列奥.施特劳斯:政治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03

59
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
学术月刊
2004.07

60
论“回到马克思”的解释学张力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4

61
历史和记忆的历史性哲学考察—从柏拉图到本雅明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1

62
形而上学的批判: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之论
理论探讨
2004.01

63
困惑于艺术,困惑于真理
学术交流
2004.02

6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性
社会科学辑刊
2004.02

65
修辞在多大程度上与真理相关
学术研究
2004.05

66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
天津社会科学
2004.11

67
重读唯物史观的“两种生产”理论—以现象学为其视野
山东社会科学
2004.02

68
海德格尔的自然阐释学思想阐释
哲学研究
2003.04

69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家乡概念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4

70
存在之真理及其政治哲学之解构
齐鲁学刊
2003.01

71
关于物的追问:从存在和符码到生产
理论学刊
2003.06

72
历史性:活着而不是存在
江汉论坛
2003.03

73
终极关怀:深邃还是明晰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3.05

74
自然主义与基督教神意信仰之间: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两种误读
甘肃社会科学

2003.02

75
海德格尔生存论境域和“新”唯物主义
文史哲
2003.03

76
技术的本质:在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之间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01

77
决断论:在哲学与政治之间
江淮论坛
2003.03

78
论“同一性”哲学诸形态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2

79
他人问题:存在论岂为暴力而鸣鼓
福建论坛
2003.02

80
他者问题:切入人的社会性通道
广西社会科学
2003.04

81
阿尔都塞:消解自我(主体)的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2.02

82
居住:此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社会科学战线
2002.03

83
“实践”与“操心的时间性阐释
学习与探索
2002.03

84
对康德先验自我的解构:海德格尔、皮尔士与马克思
人文杂志
2002.04

85
论自由主义的形而上“自我观”的限度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02

86
人的有限性与“想象”的真理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2

87
在社群主义的叙述逻辑及问题意识背景中的“自我”
求索
2002.01

88
理性话语霸权的检测与解构
理论探讨
2002.01

89
批判理性及其与现代性的关系
学术季刊
2002.02

90
论笛卡尔与胡塞尔的身体观及实践意义
社会科学科学辑刊
2002.3

91
科西克的海德格尔式马克思主义批判
山东社会科学
2002.3

92
自我的幻想
东南学术
2002.3

93
对胡塞尔的自我与主体间性理论的批判与辩护
哲学研究
2001.06

94
马克思对哲学史中自我同一问题的哲学转换
学术月刊
2001.12

95
解构人权:马克思、福柯与自由主义
学术研究
2001.09

96
论梅洛·庞蒂含混的现象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1.06

97
现代性的幻想:“同一哲学”与“主体哲学”批判
天津社会科学
2001.06

98
试论个人在黑格尔的现代性哲学反思中的伦理处境
理论学刊
2001.04

99
主体间性哲学的内在困境及出路探析
江淮论坛
2001.02

100
消解自我(主体):阿尔都塞的马克思诠释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1.03

101
论网络交往引入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01

102
“自我”与“普遍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06

103
发展概念的流演及人本意蕴
袁玉立主编:《发展和发展哲学》,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10

104
儒家文化与法的人文关怀
台州师专学报
2001.04

105
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文史哲
2001.03

106
表现主义语境中的“维特根斯坦现象”
开放时代
2001.05

107
两种不同向度的自我意识理论
学术论坛
2001.04

108
马克思与伦理学
广西社会科学
2001.04

109
社会认识与自然认识的比较阐释
学海
2000.01

110
我的自我的论证及其何以达到其他自我—从现象学、语言哲学到马克思主义
学习与探索

2000.03

111
休谟的自我学说及其后现代意义
理论探讨
2000.03

112
现代人精神气质概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01

113
“此在”与沉思之思—海德格尔人学思想概略
台州师专学报
2000.01

114
语言、知识、哲学的语言表达
社会科学动态
2000.07

115
马克思:对个人、自我的真实存在的探索
江汉论坛
2000.07

116
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
探索
2000.04

117
马克思的自我认同观及现时代
浙江社会科学
2000.05

118
唯物史观的二个向度:现实个人与劳动
福建论坛
2000.05

119
能否思想和有无意义:必然与偶然—现代西方哲学模式转换
学术季刊

2000.04

120
市场化、全球化、异化
丽水师范专科学报
2000.06

121
说说刊家的大众意识
江西社会科学
2000.11

122
文化基质与自我
求索
2000.06

123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价值特性
云南社会科学
2000.06

124
超越自我的困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0.03

125
古希腊理性人学的探究
江西社会科学
2000.3

126
王阳明与费希特的自我观比较及现代意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00.2

127
形而上学的品格:在认知与价值之间
学术交流
2000.3

128
对哈耶克“自由与责任”思想的一种阐释
学术研究
2000.5

129
恰如其分地说该说的—维特根斯坦的价值形而上学思考
现代哲学
1999.04

130
对哈耶克的“理性有限”观和“自发秩序”观的解读
社会科学家
1999.01

131
两种世界图式中的自由
人文杂志
1999.03

132
“人类中心”与“自然中心”之间:关于“生态伦理“的对话
探索

1999.05

133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逻辑基础探讨
理论探讨
1999.01

134
解释学视野中的德育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9.06

135
生产力的属人性和现代特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1999.01

136
现代性及现代性问题浅谈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1999.01

137
社会认识中的无知现象探析—社会认识和自然认识的比较阐释
宁波大学学报

1999.03

138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需要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03

139
宗教异化的根据与公众的日常生活
政工师
1999.09

140
对人及其全面发展问题思考的二重路向
浙江社会科学
1998.03

141
人的本质问题再探讨
江西社会科学
1998.05

142
超越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对立
安徽师大学报
1998.01

143
人的需要及其一种价值原则
浙江师大学报
1998.02

144
试论最大化活动
台州师专学报
1998.02

145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的两种不同向维
何丹主编:《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珠海出版社
1998

146
人的全面发展:在主客关系视野内
浙江大学学报
1997.02

147
论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杭州大学学报
1997.02

148
他心知问题哲学探讨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7.01

149
对经济增长代价的哲学思考
宁波师范学院学报
1997.01

150
德教方法知识信念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7.04

151
议决会议中的民主与效率
政工师
1997.09

152
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
浙江社会科学
1996.03

153
论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杭州大学学报
1996.03

154
从学生的主动性谈如何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兰州商学院学报
1996.02

155
论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
长白论丛
1995.02

156
自由王国的内涵及其和必然王国的关系——兼与欧力同同志商榷
杭州大学学报

1995.04

15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逻辑美感初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5.05

158
人的目的、意志与社会运动关系新解
浙江社会科学
1994.03

159
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的具体观
理论教学与研究
1992.03

160
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中的偏向
浙江社会科学
1991.02

161
物质本体论的困境
探索
1989.04


#p#副标题#e#

四、主要学术论文转载(原载刊物同前)


序号
论文题目
刊名
转载时间(期)

1
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秩序的哲学透视
哲学原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下同)
2009.3

2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历史语境及其当代意义
哲学原理
2009.6

3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批判(原载学术月刊,题目有改动)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09.6

4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础和前提
——超越特殊的西方历史概念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专题)
2009.5

5
马克思“未来”概念的现实性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著精华)
2008.09

6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政治哲学的意义
哲学原理
2008.03

7
回归与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改革开放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总体状况的理解
哲学原理
2008.09

8
对根植于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历史线性进步观的时间论批判
哲学原理
2008.11

9
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一种政治哲学
新华文摘(论点转载)
2008.08

10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
哲学原理
2007.2

11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
新华文摘(论点转载)
2006.24

12
在政治哲学视界中洞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近5000字)
2006·05

13
马克思在殖民问题上的历史进步观论析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下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编)
2006.02
2006.01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危机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
2006.02

15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06.24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理论及其反贫困的政治哲学向度
哲学原理
2006.12

17
列奥.施特劳斯:哲学与政治哲学
外国哲学(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下同)
2005.08

18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和历史主义
哲学原理和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05.04
2005.10

19
历史唯物主义视境与“科学的”政治观
哲学原理
2005.11

20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
哲学原理
2005.01

21
论“回到马克思”的解释学张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约4500字)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2004.06
2004.10

22
形而上学的批判: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之论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04.11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性
哲学原理
2004.05

24
修辞在多大程度上与真理相关
外国哲学
2004.07

25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家乡概念
外国哲学
2003.09

26
他人问题:存在论岂为暴力而鸣鼓
外国哲学
2003.07

27
阿尔都塞:消解自我(主体)的马克思
中国哲学年鉴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2003
2002.07

28
居住:此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外国哲学
2002.10

29
批判理性及其与现代性的关系
新华文摘(约7000字)
2002.08

30
解构人权:马克思、福柯与自由主义
哲学原理
2002.03

31
马克思对自我同一性问题的哲学转换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02.04

32
马克思与尼采:相关于思想造型及其效应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2001.08

33
表现主义语境中的“维特根斯坦现象”
外国哲学
2001.08

34
两种不同向度的自我意识理论
外国哲学
2001.10

35
马克思与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2001.12

36
必然与偶然:能否思想和有无意义—现代西方哲学模式转换
外国哲学
2001.02

37
文化基质与自我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01.03

38
古希腊理性人学的探究
中国哲学年鉴
和外国哲学
2001.
2000.06

39
“人类中心”与“自然中心”之间:关于“生态伦理”的对话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00.03

40
唯物史观的二个向度:现实个人与劳动
哲学原理

2000.12

41
王阳明与费希特的自我观比较及现代意义
中国哲学
2000.07

42
形而上学的品格:在认知与价值之间
外国哲学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2000.08
2000.09

43
对哈耶克“自由与责任”思想的一种阐释
外国哲学
2000.08

44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逻辑基础探讨
哲学原理
1999.05

45
对人及其全面发展问题思考的二重路向
哲学原理
1998.07

46
超越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对立
哲学原理
1998.05

47
人的需要及其一种价值原则
哲学原理
1998.07

48
人的全面发展:在主客关系视野内
哲学原理
1997.08

49
论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哲学原理
1997.08

50
他心知问题哲学探讨
外国哲学
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1997.04
1997.05

51
从学生的主动性谈如何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高教文摘(南京理工大学主办)
1996.8-9

52
人的目的、意志与社会运动关系新解
哲学原理
1994.06

53
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中的偏向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
1991.04



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总体观
国家社科基金
2008.06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
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
2005.06
2005.06
2007.09

颠覆形而上学——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论
浙江社科基金、浙江省教育厅
2003.06
2003.09
2005.06
2004.12




相关话题/导师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