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雪松博士学术简历

中国人民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6-13


ulli{list-style:disc}olli{list-style-type:decimal;}  张雪松,男,1980年生,北京人,笔名“雨山”。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毕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全职研究人员,(香港)华南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专栏撰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与民间信仰,特别是中国传统宗教组织制度研究。



张雪松博士在华南田野调查途中

(一)发表论文


  • “带业往生与净土等级”,《天国、净土与人间:耶佛对话与社会关怀》,中华书局,2008年9月。
  • “两岸佛学研究风格比较:以江灿腾与楼宇烈对胡适禅学研究评述为例”,《哲学门》,2008年9月。后全文收入《复印资料?宗教》2009年第4期。
  • “明清以来中国佛教法缘宗族探析”,台湾《辅仁宗教研究》,2009年9月
  • “慧远业报轮回说溯源”,《中国净土宗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2月。
  • “中国民间崇拜“和而不同”的“原生态””,香港《田野与文献: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2009年1月
  • “试论佛教承办慈善事业的制度化保障与优势:以宋代佛寺承办社会公益事业为例”《佛教文化科学慈善:2008年灾害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论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3月。
  • “北京火神庙住持田子久小考”,香港《弘道》(季刊),2009年3月。
  • “东晋“六家七宗”刍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 “基督教最初入华时间探析”,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宗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7月。
  • “《雪域求法记》简评”,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宗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7月。
  • “近代中日佛教交流——以香港荃湾东普陀寺茂峰老法师为中心”,游子安、卜永坚主编,《问俗观风——香港及华南历史与文化》,香港华南研究会,2009年10月。
  • “清代以来的太监庙探析”,《清史研究》(季刊),2009年第4期。
  • “再述石印明万历刻本《观世音感应灵课》”,北京大学《中国典籍与文化》(季刊),2009年第4期。
  • 本人还在《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国家民委主办)、《温暖人间》(香港佛教杂志)上设有专栏(笔名雨山),发表文章多篇。

(二)会议论文


  • “北京青年高知阶层宗教认可状况问卷调查报告”,“2009两岸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台中:东海大学,2009年4月。
  • “宗教伦理是否可能:从道生“善不受报”及印光“带业往生”谈起”,第三届人大-辅仁宗教学术论坛(宗教经验与伦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4月4日。
  • “不变随缘—浅析近现代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与佛教中国化的相互借鉴意义”,“文明对话和对话文明——21世纪佛耶相遇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浙江大学,2009年10月18日。
  • “药师如来与药王菩萨:中国民间佛教信仰的一个缩影”“首届药师信仰与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河北唐山:药师文化研究所,2009年12月12日。
  • “管窥人间佛教的多元化理解:从对印顺导师《中国禅宗史》重新解读谈起”,第三届两岸四地“全球化的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12月18日。

(三)译文


  • “真宗佛教与轴心文明”,《天国、净土与人间:耶佛对话与社会关怀》,中华书局,2008年9月。
  • “佛教真佛宗的宗教经验之研究”,《哲学门》,2009年2月。
  • “权威的经验与经验的权威:论《博伽梵歌》与现代“宗教经验”的对话”,《哲学门》,2009年2月。
  • “空与现代性”,《宗教研究》,2009年7月。
  • 2009年还出版英文翻译小说《神秘的易拉罐》(新世纪出版社);2008年翻译的英文小说《天蓝色彼岸》第六次再版印刷(该书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向青少年推荐百部优秀图书之一)。


相关话题/导师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