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水土保持研究所、武汉植物园、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等单位承担的中科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固碳量评价”项目的最新研究结果揭示,我国所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显著提升了工程区域碳储量和碳汇功能,发挥了巨大固碳效应。这一研究发表在4月17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上。
世纪之交,我国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长江及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京津风沙源治理及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然而,工程区内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及工程固碳增汇效应尚未得到系统全面的阐明。项目组系统分析了6项重大生态工程边界内外生态系统碳密度时空格局变化,研究表明:自2000年至2010年,6项重大生态工程实施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能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大生态工程区内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达到1.5PgC,年均碳汇功能达到132 TgC/年,抵消了同期我国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的9.4%。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四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及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的生态系统碳汇分别达到68.4、15.5、12.4、5.2、24.6和5.9 TgC/年。以上重大生态工程区生态系统碳汇的56%(74TgC/年)可直接归因于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其中天然林资源保护、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草)、长江及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的实施,增汇效应分别为14.0、14.7、12.0、7.0、18.0和8.3 TgC/年。由此可见,我国在人为通过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抵消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表明我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CO2减排承诺方面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论文第一作者是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逯非副研究员。
文章链接: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700294115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年4月18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研究表明中国重大生态工程发挥了巨大固碳效应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2
相关话题/工程 生态
2020北京联合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复试考生名单
序号 考生编号 初试成绩 报考单位 报考专业 说明 思想政治理论 外语 业务一 业务二 总分 1 11 ...北京联合大学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22史文娇、陶福禄等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规律方面获新进展
明确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全国尺度和流域尺度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可为制定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近期,史文娇和陶福禄等基于Meta分析系统地收集了1045个关于全国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相关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站点数据,通过综合蓄水能力法计算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能值时空动态及其对国家生物质能源战略的启示
植被所固定的太阳能既是生态系统运行最重要、最基本的驱动力,同时也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生物质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不足1%,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却长期占能源消耗总量的60%以上。中国现有的能源格局会排放大量的CO2,加剧全球暖化效应,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着国家的可持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何念鹏和于贵瑞团队首次定量评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氮储量及其分配规律
氮是构成蛋白质、酶、核酸、激素等物质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植物生长必需养分元素。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系统重要氮库之一,其植被和土壤氮库的微小变化(增加或减少)均会引起地球各子系统氮交换通量的变化,进而改变大气氮循环过程或其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准确估算区域或全球植被和土壤氮储量有助于精确量化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胡云锋研究组2019年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研究方向取得进展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表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表征人类活动响应全球变化、开展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胡云锋研究组应用卫星遥感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国家、省域和城市等多个尺度开展了LUCC变化检测及其生态响应研究,2019年在Land Use Policy(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牛书丽研究组最新成果:水分可利用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碳收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及化石燃料的不断利用,全球CO2排放量急剧增加。一方面,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增温。另一方面,增温又会反过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净碳吸收或者释放,造成对气候变暖或负或正的反馈调节。然而,目前仍不清楚是何种因素决定了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暖的反馈大小及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方创琳研究团队: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近远程耦合之谜
在解析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近远程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借助城市能值代谢方法,分析了1980~2014年近35年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近远程耦合代谢效率及环境压力。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也是贯彻中共中央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京津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方创琳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耦合器(UEC)——一种模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过程的全新工具
如何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研究热点。以往研究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缺乏对各要素之间耦合机制的详细解释,不利于对该过程的实施模拟与调控。 为了增强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复杂关联机制的解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胡云锋研究组2018年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效应领域取得进展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表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表征人类活动响应全球变化、开展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胡云锋研究组主要应用卫星遥感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国家、省域和城市等多个尺度开展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及其效应研究。2018年课题组在ISPRS Journal of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刘某承及合作者2018年在生态补偿及其与农户生计选择领域取得进展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等领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区域取得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既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注入了新活力,也有效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转型发展。 刘某承及其合作者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关注生态补偿政策、特别是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