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整合性学习观的动物行为模型探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尹彬, 武晓睿, 连榕()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福州 350108
收稿日期:2020-05-05出版日期:2020-11-25发布日期:2020-09-22
通讯作者:连榕E-mail:lianrong1122@126.com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重大项目《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16JJD190004);福建师范大学人事处“海外引进人才-青年英才”科研启动项目(Z0210509)

An animal behavioral model for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ve Learning”

YIN Bin, WU Xiaorui, LIAN Rong()
School of Psych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Received:2020-05-05Online:2020-11-25Published:2020-09-22
Contact:LIAN Rong E-mail:lianrong1122@126.com






摘要/Abstract


摘要: 我国当下的学习观以渐进性学习为主。研究尝试提出“整合性学习”的学习观, 以40只SD大鼠为被试,采用2(学习方式:整合/渐进)×2(性别:雄/雌)组间设计,运用14单元组合T迷宫进行五阶段的动物行为建模。结果显示,1)学习错误次数上,整合少于渐进、雄性少于雌性;2)整合较渐进学习效果的迁移性更好;3)各组皆出现对第一段原正确路径的固着。由此得出:整合性学习更长效,习得的知识具有整体性、组块化、范畴化的可迁移的特征。



图1测验任务设计图 注:a)基本实验装置, 改造自Tolman (1948)。b)将基础实验装置的正确路径划分为具有形状相似性的三段, ①、②、③路径依次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 以方便结果报告时描述大鼠行为特征。c)学习和复测任务设计图。IL组不设置分段隔板全程开放, PL组依据迷宫的长度和规律用隔板分为3段(隔板放置处有凹槽, 可抽插)。① (第一路径)、② (第一、二路径)、③ (全路径)路线分别是PL组1~3天、4~7天、8~12天的正确行径路线, ③ (全路径)路线也是IL组1~12天的正确行径路线。复测时, 保持全路径开放。d)格式塔(逆向)迁移任务设计图。食盒入口被隔板密封, 变更为起点, 原起点的窗帘移至终点岔路口处。e)概括分析任务设计图。图中①、②、③分别为最短路线、隐蔽路线和原路线。f)阶段固着任务设计图。①、②、③分别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的最短替代路径, 原路径仍保持通畅。
图1测验任务设计图 注:a)基本实验装置, 改造自Tolman (1948)。b)将基础实验装置的正确路径划分为具有形状相似性的三段, ①、②、③路径依次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 以方便结果报告时描述大鼠行为特征。c)学习和复测任务设计图。IL组不设置分段隔板全程开放, PL组依据迷宫的长度和规律用隔板分为3段(隔板放置处有凹槽, 可抽插)。① (第一路径)、② (第一、二路径)、③ (全路径)路线分别是PL组1~3天、4~7天、8~12天的正确行径路线, ③ (全路径)路线也是IL组1~12天的正确行径路线。复测时, 保持全路径开放。d)格式塔(逆向)迁移任务设计图。食盒入口被隔板密封, 变更为起点, 原起点的窗帘移至终点岔路口处。e)概括分析任务设计图。图中①、②、③分别为最短路线、隐蔽路线和原路线。f)阶段固着任务设计图。①、②、③分别为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的最短替代路径, 原路径仍保持通畅。



图2研究流程图
图2研究流程图



图3学习记忆效果对比图 注:a)学习曲线:学习阶段中的错误次数结果汇总图。其中, “错误次数” = “错误进入次数”+“错误探测次数”, 从起点开始计算, 到达终点食盒为止。错误进入次数指大鼠身体的头部和重心进入错误区域(一般需穿过窗帘), 而错误探测次数指大鼠头部进入错误区域(一般没有穿过窗帘)。b)学习阶段中的学习成功天数图。学习成功天数定义为从第一次学习开始到进入“开放路段”出现零错误次数之前的天数总和。其中, IL组的“开放路段”是迷宫全路径, 因此出现零错误次数之前的天数总和记为学习成功天数; PL组学习过程中的“开放路段”是分三个阶段逐步开放的, 因此每个阶段出现零错误次数之前的天数总和记为学习阶段成功的天数。c)一周后复测任务的错误次数结果图。d)格式塔迁移任务的错误次数结果图。各统计图中的圆圈、三角符号的位置或柱的高度显示的是每个试次中各组的平均值, 误差线显示的是标准误。**p < 0.01。
图3学习记忆效果对比图 注:a)学习曲线:学习阶段中的错误次数结果汇总图。其中, “错误次数” = “错误进入次数”+“错误探测次数”, 从起点开始计算, 到达终点食盒为止。错误进入次数指大鼠身体的头部和重心进入错误区域(一般需穿过窗帘), 而错误探测次数指大鼠头部进入错误区域(一般没有穿过窗帘)。b)学习阶段中的学习成功天数图。学习成功天数定义为从第一次学习开始到进入“开放路段”出现零错误次数之前的天数总和。其中, IL组的“开放路段”是迷宫全路径, 因此出现零错误次数之前的天数总和记为学习成功天数; PL组学习过程中的“开放路段”是分三个阶段逐步开放的, 因此每个阶段出现零错误次数之前的天数总和记为学习阶段成功的天数。c)一周后复测任务的错误次数结果图。d)格式塔迁移任务的错误次数结果图。各统计图中的圆圈、三角符号的位置或柱的高度显示的是每个试次中各组的平均值, 误差线显示的是标准误。**p < 0.01。


附表1学习阶段的错误次数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学习次数 3090.72 11 280.00 F (11, 396) = 29.42*** 0.000 0.45
学习方式 141.92 1 141.92 F (1, 36) = 15.54*** 0.000 0.30
性别 105.47 1 105.47 F (1, 36) = 11.55** 0.002 0.24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2940.81 11 267.35 F (11, 396) = 27.99*** 0.000 0.44
学习次数 × 性别 257.46 11 23.41 F (11, 396) = 2.45** 0.006 0.06
学习方式 × 性别 79.22 1 79.22 F(1, 36) = 8.67** 0.006 0.19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 性别 191 11 17.36 F (11, 396) = 1.82* 0.048 0.05

附表1学习阶段的错误次数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学习次数 3090.72 11 280.00 F (11, 396) = 29.42*** 0.000 0.45
学习方式 141.92 1 141.92 F (1, 36) = 15.54*** 0.000 0.30
性别 105.47 1 105.47 F (1, 36) = 11.55** 0.002 0.24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2940.81 11 267.35 F (11, 396) = 27.99*** 0.000 0.44
学习次数 × 性别 257.46 11 23.41 F (11, 396) = 2.45** 0.006 0.06
学习方式 × 性别 79.22 1 79.22 F(1, 36) = 8.67** 0.006 0.19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 性别 191 11 17.36 F (11, 396) = 1.82* 0.048 0.05


附表2学习成功天数的两因素完全随机方差分析结果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性别 13.23 1 13.23 F(1, 36) = 0.73 0.551 0.42
学习方式 60.03 1 60.03 F (1, 36) = 3.29 0.321 0.77
性别 × 学习方式 18.23 1 18.23 F (1, 36) = 3.45 0.072 0.09

附表2学习成功天数的两因素完全随机方差分析结果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性别 13.23 1 13.23 F(1, 36) = 0.73 0.551 0.42
学习方式 60.03 1 60.03 F (1, 36) = 3.29 0.321 0.77
性别 × 学习方式 18.23 1 18.23 F (1, 36) = 3.45 0.072 0.09


附表3学习成功天数的事后多重比较结果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性别 13.23 1 13.23 F(1, 36) = 2.50 0.122 0.07
学习方式 60.03 1 60.03 F (1, 36) = 11.36** 0.002 0.24

附表3学习成功天数的事后多重比较结果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性别 13.23 1 13.23 F(1, 36) = 2.50 0.122 0.07
学习方式 60.03 1 60.03 F (1, 36) = 11.36** 0.002 0.24


附表4性别水平上学习方式的简单效应比较
t p Cohen’s d
雄性 4.12*** 0.000 -1.84
雌性 0.98 0.341 -0.44

附表4性别水平上学习方式的简单效应比较
t p Cohen’s d
雄性 4.12*** 0.000 -1.84
雌性 0.98 0.341 -0.44


附表5一周后复测任务错误次数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学习次数 3.82 2 1.91 F (2, 72) = 2.19 0.120 0.06
学习方式 10.21 1 10.21 F(1, 36) = 4.03 0.052 0.10
性别 3.01 1 3.01 F(1, 36) = 1.19 0.283 0.03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3.02 2 1.51 F(2, 72) = 1.73 0.185 0.05
学习次数 × 性别 0.52 2 0.26 F(2, 72) = 0.30 0.745 0.01
学习方式 × 性别 0.01 1 0.01 F (1, 36) = 0.00 0.955 0.00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 性别 0.52 2 0.26 F (2, 72) = 0.30 0.745 0.01

附表5一周后复测任务错误次数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学习次数 3.82 2 1.91 F (2, 72) = 2.19 0.120 0.06
学习方式 10.21 1 10.21 F(1, 36) = 4.03 0.052 0.10
性别 3.01 1 3.01 F(1, 36) = 1.19 0.283 0.03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3.02 2 1.51 F(2, 72) = 1.73 0.185 0.05
学习次数 × 性别 0.52 2 0.26 F(2, 72) = 0.30 0.745 0.01
学习方式 × 性别 0.01 1 0.01 F (1, 36) = 0.00 0.955 0.00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 性别 0.52 2 0.26 F (2, 72) = 0.30 0.745 0.01


附表6格式塔迁移任务错误次数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学习次数 1071.55 2 535.28 F (2, 72) = 25.64*** 0.000 0.42
学习方式 130.21 1 130.21 F (1, 36) = 5.50* 0.025 0.13
性别 118.01 1 118.01 F (1, 36) = 4.99* 0.032 0.12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1.72 2 0.86 F (2, 72) = 0.04 0.960 0.00
学习次数 × 性别 21.72 2 10.86 F (2, 72) = 0.52 0.597 0.01
学习方式 × 性别 2.41 1 2.41 F (1, 36) = 0.10 0.752 0.00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性别 5.02 2 2.51 F (2, 72) = 0.12 0.887 0.00

附表6格式塔迁移任务错误次数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学习次数 1071.55 2 535.28 F (2, 72) = 25.64*** 0.000 0.42
学习方式 130.21 1 130.21 F (1, 36) = 5.50* 0.025 0.13
性别 118.01 1 118.01 F (1, 36) = 4.99* 0.032 0.12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1.72 2 0.86 F (2, 72) = 0.04 0.960 0.00
学习次数 × 性别 21.72 2 10.86 F (2, 72) = 0.52 0.597 0.01
学习方式 × 性别 2.41 1 2.41 F (1, 36) = 0.10 0.752 0.00
学习次数 × 学习方式 ×性别 5.02 2 2.51 F (2, 72) = 0.12 0.887 0.00



图4概括分析任务和阶段固着任务分段路径对比图 注:a)概括分析任务首次测试分组热图对比。b)概括分析任务5天错误次数对比图。c)阶段固着任务末次测试分组热图对比。d)阶段固着任务分段路径固着比例对比图。热图中亮度越高的地方表示探索密度较高。统计图中的圆圈符号的位置或柱的高度显示的是每个试次中各组的平均值或占比的多少, 误差线显示的是标准误。*p < 0.05。
图4概括分析任务和阶段固着任务分段路径对比图 注:a)概括分析任务首次测试分组热图对比。b)概括分析任务5天错误次数对比图。c)阶段固着任务末次测试分组热图对比。d)阶段固着任务分段路径固着比例对比图。热图中亮度越高的地方表示探索密度较高。统计图中的圆圈符号的位置或柱的高度显示的是每个试次中各组的平均值或占比的多少, 误差线显示的是标准误。*p < 0.05。


附表7五天概括分析任务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测试次数 24.54 4 6.13 F(4, 140) = 3.00* 0.020 0.08
学习方式 12.60 1 12.60 F(1, 35) = 4.66* 0.038 0.12
性别 3.58 1 3.58 F(1, 35) = 1.32 0.258 0.04
测试次数 × 学习方式 9.10 4 2.28 F(4, 140) = 1.11 0.352 0.03
测试次数 × 性别 2.23 4 0.56 F(4, 140) = 0.27 0.895 0.01
学习方式 × 性别 4.12 1 4.12 F(1, 35) = 1.53 0.225 0.04
测试次数 × 组别 × 性别 6.88 4 1.72 F(4, 140) = 0.84 0.500 0.02

附表7五天概括分析任务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测试次数 24.54 4 6.13 F(4, 140) = 3.00* 0.020 0.08
学习方式 12.60 1 12.60 F(1, 35) = 4.66* 0.038 0.12
性别 3.58 1 3.58 F(1, 35) = 1.32 0.258 0.04
测试次数 × 学习方式 9.10 4 2.28 F(4, 140) = 1.11 0.352 0.03
测试次数 × 性别 2.23 4 0.56 F(4, 140) = 0.27 0.895 0.01
学习方式 × 性别 4.12 1 4.12 F(1, 35) = 1.53 0.225 0.04
测试次数 × 组别 × 性别 6.88 4 1.72 F(4, 140) = 0.84 0.500 0.02


附表8阶段固着末次测验依然选择原路线大鼠比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9.70 2 4.85 F (2, 70) = 40.83*** 0.000 0.54
学习方式 0.20 1 0.20 F (1, 35) = 1.18 0.286 0.03
性别 0.07 1 0.07 F (1, 35) = 0.42 0.520 0.01
学习方式 × 性别 0.01 1 0.01 F (1, 35) = 0.05 0.830 0.00
分段路径 × 学习方式 0.55 2 0.28 F (2, 70) = 2.32 0.106 0.06
分段路径 × 性别 0.29 2 0.15 F (2, 70) = 1.22 0.300 0.03
分段路径 × 学习方式 × 性别 0.36 2 0.18 F (2, 70) = 1.50 0.231 0.04

附表8阶段固着末次测验依然选择原路线大鼠比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9.70 2 4.85 F (2, 70) = 40.83*** 0.000 0.54
学习方式 0.20 1 0.20 F (1, 35) = 1.18 0.286 0.03
性别 0.07 1 0.07 F (1, 35) = 0.42 0.520 0.01
学习方式 × 性别 0.01 1 0.01 F (1, 35) = 0.05 0.830 0.00
分段路径 × 学习方式 0.55 2 0.28 F (2, 70) = 2.32 0.106 0.06
分段路径 × 性别 0.29 2 0.15 F (2, 70) = 1.22 0.300 0.03
分段路径 × 学习方式 × 性别 0.36 2 0.18 F (2, 70) = 1.50 0.231 0.04



图5IL组学习过程分段路径分析结果图 注:a)IL组典型轨迹图个案, 从左到右分别为IL-Female-2-1, IL-Female-6-1, IL-Female-9-1。b)和c)IL组的行进路程和时间分段对比图。分段时间的计算方式为“分段路径的行进时间 = 持续行进时间 - 起点静止时间”。其中, ①减除“起点静止时间”是为了排除大鼠在第一段路径产生起点固着而造成第一段时间显著较长的系统误差; ②在路程或时间指标上, 每只IL组大鼠的“第一路径”、“第二路径”、“第三路径”三个数据单元皆为大鼠“学习成功”前的n天的总路程或总时间; ③“学习成功”是指大鼠从开始学习至无错误次数的走完全程为止, 是因个体而异的; 只在“学习成功”的天数范围内分析分段路程和分段时间是为了使数据分析聚焦大鼠对迷宫正确路径“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 而不受会了以后的行为表现的影响。统计图中的圆圈符号的位置显示的是每个试次中各组的平均值, 误差线显示的是标准误。
图5IL组学习过程分段路径分析结果图 注:a)IL组典型轨迹图个案, 从左到右分别为IL-Female-2-1, IL-Female-6-1, IL-Female-9-1。b)和c)IL组的行进路程和时间分段对比图。分段时间的计算方式为“分段路径的行进时间 = 持续行进时间 - 起点静止时间”。其中, ①减除“起点静止时间”是为了排除大鼠在第一段路径产生起点固着而造成第一段时间显著较长的系统误差; ②在路程或时间指标上, 每只IL组大鼠的“第一路径”、“第二路径”、“第三路径”三个数据单元皆为大鼠“学习成功”前的n天的总路程或总时间; ③“学习成功”是指大鼠从开始学习至无错误次数的走完全程为止, 是因个体而异的; 只在“学习成功”的天数范围内分析分段路程和分段时间是为了使数据分析聚焦大鼠对迷宫正确路径“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 而不受会了以后的行为表现的影响。统计图中的圆圈符号的位置显示的是每个试次中各组的平均值, 误差线显示的是标准误。


附表9IL组分段路径的行进路程的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2987.87 2 1493.94 F (2, 36) = 38.01*** 0.000 0.68
性别 3208.63 1 3208.63 F (1, 18) = 22.51*** 0.000 0.56
分段路径 × 性别 492.36 2 246.18 F(2, 36) = 6.26** 0.005 0.26

附表9IL组分段路径的行进路程的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2987.87 2 1493.94 F (2, 36) = 38.01*** 0.000 0.68
性别 3208.63 1 3208.63 F (1, 18) = 22.51*** 0.000 0.56
分段路径 × 性别 492.36 2 246.18 F(2, 36) = 6.26** 0.005 0.26


附表10IL组分段路径的行进时间的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111308.10 2 55654.05 F (2, 36) = 39.10*** 0.000 0.69
性别 67002.42 1 67002.42 F(1, 18) = 22.10*** 0.000 0.55
分段路径×性别 25910.57 2 12955.29 F (2, 36) = 9.10** 0.001 0.34

附表10IL组分段路径的行进时间的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111308.10 2 55654.05 F (2, 36) = 39.10*** 0.000 0.69
性别 67002.42 1 67002.42 F(1, 18) = 22.10*** 0.000 0.55
分段路径×性别 25910.57 2 12955.29 F (2, 36) = 9.10** 0.001 0.34



图6PL组学习过程中开放新路径后的探索密度图 注:学习阶段PL组第4天和第8天的分组热图, 颜色亮度越高表示探索该区域的密度越高。
图6PL组学习过程中开放新路径后的探索密度图 注:学习阶段PL组第4天和第8天的分组热图, 颜色亮度越高表示探索该区域的密度越高。



附图7PL组第4~7天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行进时间的性别对比图
附图7PL组第4~7天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行进时间的性别对比图



附图8PL组第4~7天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行进路程的性别对比图
附图8PL组第4~7天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行进路程的性别对比图


附表11PL组第二阶段路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2.99 1 2.09 F(1, 18) = 0.70 0.412 0.04
学习次数 191.85 3 63.95 F(3, 54) = 7.07*** 0.000 0.28
性别 0.00 1 0.00 F(1, 18) = 0.00 0.995 0.00
分段路径 × 性别 22.68 1 22.68 F(1, 18) = 5.35* 0.033 0.23
学习次数 × 性别 59.15 3 19.72 F(3, 54) = 2.18 0.101 0.11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23.39 3 7.80 F(3, 54) = 2.00 0.124 0.10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 性别 36.50 3 12.17 F(3, 54) = 3.13* 0.033 0.15

附表11PL组第二阶段路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2.99 1 2.09 F(1, 18) = 0.70 0.412 0.04
学习次数 191.85 3 63.95 F(3, 54) = 7.07*** 0.000 0.28
性别 0.00 1 0.00 F(1, 18) = 0.00 0.995 0.00
分段路径 × 性别 22.68 1 22.68 F(1, 18) = 5.35* 0.033 0.23
学习次数 × 性别 59.15 3 19.72 F(3, 54) = 2.18 0.101 0.11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23.39 3 7.80 F(3, 54) = 2.00 0.124 0.10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 性别 36.50 3 12.17 F(3, 54) = 3.13* 0.033 0.15


附表12PL组第二阶段时间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137.60 1 137.60 F(1, 18) = 0.13 0.722 0.01
学习次数 34073.62 3 11357.87 F(3, 54) = 8.00*** 0.000 0.31
性别 549.60 1 549.60 F(1, 18) = 0.30 0.589 0.02
分段路径 × 性别 4361.62 1 4361.62 F(1, 18) = 4.14 0.057 0.19
学习次数 × 性别 3598.01 3 1199.34 F(3, 54) = 0.85 0.475 0.05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2163.39 3 721.13 F(3, 54) = 0.81 0.496 0.04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 性别 2471.07 3 823.69 F(3, 54) = 0.92 0.437 0.05

附表12PL组第二阶段时间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137.60 1 137.60 F(1, 18) = 0.13 0.722 0.01
学习次数 34073.62 3 11357.87 F(3, 54) = 8.00*** 0.000 0.31
性别 549.60 1 549.60 F(1, 18) = 0.30 0.589 0.02
分段路径 × 性别 4361.62 1 4361.62 F(1, 18) = 4.14 0.057 0.19
学习次数 × 性别 3598.01 3 1199.34 F(3, 54) = 0.85 0.475 0.05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2163.39 3 721.13 F(3, 54) = 0.81 0.496 0.04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 性别 2471.07 3 823.69 F(3, 54) = 0.92 0.437 0.05


附表13PL组第三阶段路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29.19 2 14.60 F(2, 36) = 15.86*** 0.000 0.47
学习次数 48.08 4 12.02 F(4, 72) = 5.53** 0.001 0.24
性别 0.69 1 0.69 F(1, 18) = 0.43 0.523 0.02
分段路径 × 性别 4.74 2 2.37 F(2, 36) = 2.57 0.090 0.13
学习次数 × 性别 5.53 4 1.38 F(4, 72) = 0.64 0.638 0.03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15.85 8 1.98 F(8, 144) = 2.33* 0.022 0.11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 性别 2.10 8 0.26 F(8, 144) = 0.31 0.962 0.02

附表13PL组第三阶段路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29.19 2 14.60 F(2, 36) = 15.86*** 0.000 0.47
学习次数 48.08 4 12.02 F(4, 72) = 5.53** 0.001 0.24
性别 0.69 1 0.69 F(1, 18) = 0.43 0.523 0.02
分段路径 × 性别 4.74 2 2.37 F(2, 36) = 2.57 0.090 0.13
学习次数 × 性别 5.53 4 1.38 F(4, 72) = 0.64 0.638 0.03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15.85 8 1.98 F(8, 144) = 2.33* 0.022 0.11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 性别 2.10 8 0.26 F(8, 144) = 0.31 0.962 0.02


附表14 PL组第三阶段路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2253.81 2 1126.90 F(2, 36) = 30.87*** 0.000 0.63
学习次数 3101.67 4 775.42 F(4, 72) = 12.86*** 0.000 0.42
性别 28.92 1 28.92 F(1, 18) = 0.46 0.506 0.03
分段路径 × 性别 176.73 2 88.37 F(2, 36) = 2.42 0.103 0.12
学习次数 × 性别 98.90 4 24.72 F(4, 72) = 0.41 0.801 0.02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2023.60 8 252.95 F(8, 144) = 10.84*** 0.000 0.38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 性别 214.13 8 26.77 F(8, 144) = 1.15 0.335 0.06

附表14 PL组第三阶段路程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分段路径 2253.81 2 1126.90 F(2, 36) = 30.87*** 0.000 0.63
学习次数 3101.67 4 775.42 F(4, 72) = 12.86*** 0.000 0.42
性别 28.92 1 28.92 F(1, 18) = 0.46 0.506 0.03
分段路径 × 性别 176.73 2 88.37 F(2, 36) = 2.42 0.103 0.12
学习次数 × 性别 98.90 4 24.72 F(4, 72) = 0.41 0.801 0.02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2023.60 8 252.95 F(8, 144) = 10.84*** 0.000 0.38
分段路径 × 学习次数 × 性别 214.13 8 26.77 F(8, 144) = 1.15 0.335 0.06



附图9PL组第8~12天第一、二、三路径行进时间的性别对比图
附图9PL组第8~12天第一、二、三路径行进时间的性别对比图



附图10PL组第8~12天第一、二、三路径行进路程的性别对比图
附图10PL组第8~12天第一、二、三路径行进路程的性别对比图



图7特定行为观察指标 注:比例是指被试在学习阶段到达终点在原地吃或吃掉巧克力的次数占总统计次数的比例。图中的柱高的位置显示的是的平均值, 误差线显示的是标准误。*p < 0.05, ***p < 0.001。
图7特定行为观察指标 注:比例是指被试在学习阶段到达终点在原地吃或吃掉巧克力的次数占总统计次数的比例。图中的柱高的位置显示的是的平均值, 误差线显示的是标准误。*p < 0.05, ***p < 0.001。



附图11各组在终点原地进食比例随学习次数增加的变化
附图11各组在终点原地进食比例随学习次数增加的变化


附表15关于学习阶段中学习方式适应性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的被试间结果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体重 学习方式 2793.68 1 2793.68 F (1, 36) = 2.80 0.103 0.07
性别 44.41 1 44.41 F (1, 36) = 0.04 0.834 0.00
学习方式×性别 1387.20 1 1387.20 F (1, 36) = 1.39 0.246 0.37
起点静止时间 学习方式 7.31 1 7.31 F (1, 36) = 0.64 0.429 0.02
性别 25.60 1 25.60 F (1, 36) = 2.24 0.143 0.06
学习方式 × 性别 28.10 1 28.10 F(1, 36) = 2.46 0.126 0.06
原地进食 学习方式 8.01 1 8.01 F (1, 34) = 15.93*** 0.000 0.32
性别 0.78 1 0.78 F (1, 34) = 1.55 0.222 0.04
学习方式 × 性别 1.47 1 1.47 F (1, 34) = 2.92 0.097 0.08
进食巧克力 学习方式 0.83 1 0.83 F (1, 36) = 5.07* 0.031 0.12
性别 0.41 1 0.41 F (1, 36) = 2.49 0.124 0.07
学习方式 × 性别 0.68 1 0.68 F (1, 36) = 4.11 0.050 0.10

附表15关于学习阶段中学习方式适应性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的被试间结果
SS df MS F (dfn, dfd) p η2
体重 学习方式 2793.68 1 2793.68 F (1, 36) = 2.80 0.103 0.07
性别 44.41 1 44.41 F (1, 36) = 0.04 0.834 0.00
学习方式×性别 1387.20 1 1387.20 F (1, 36) = 1.39 0.246 0.37
起点静止时间 学习方式 7.31 1 7.31 F (1, 36) = 0.64 0.429 0.02
性别 25.60 1 25.60 F (1, 36) = 2.24 0.143 0.06
学习方式 × 性别 28.10 1 28.10 F(1, 36) = 2.46 0.126 0.06
原地进食 学习方式 8.01 1 8.01 F (1, 34) = 15.93*** 0.000 0.32
性别 0.78 1 0.78 F (1, 34) = 1.55 0.222 0.04
学习方式 × 性别 1.47 1 1.47 F (1, 34) = 2.92 0.097 0.08
进食巧克力 学习方式 0.83 1 0.83 F (1, 36) = 5.07* 0.031 0.12
性别 0.41 1 0.41 F (1, 36) = 2.49 0.124 0.07
学习方式 × 性别 0.68 1 0.68 F (1, 36) = 4.11 0.050 0.10



附图12各组在终点吃掉巧克力比例随学习次数增加的变化
附图12各组在终点吃掉巧克力比例随学习次数增加的变化



附图1整合性迷宫实验装置设计图 注:包括窗帘, 隔板, 食盒(食盒内左侧末端配套有一个长方形的黑色系瓷碗)3种5个实验环节皆会用到的基本实验装置。
附图1整合性迷宫实验装置设计图 注:包括窗帘, 隔板, 食盒(食盒内左侧末端配套有一个长方形的黑色系瓷碗)3种5个实验环节皆会用到的基本实验装置。



附图2整合性学习实验学习阶段和复测阶段的动物行为迷宫设计图 注:红色隔板只供渐进组学习阶段使用(隔板放置处有凹槽, 可抽插)。黄、红、绿路线分别是渐进组1~3天、4~7天、8~12天的正确行径路线, 绿路线也是整合组的正确行径路线。复测时, 整合组和渐进组饥皆开放迷宫的隔板施测
附图2整合性学习实验学习阶段和复测阶段的动物行为迷宫设计图 注:红色隔板只供渐进组学习阶段使用(隔板放置处有凹槽, 可抽插)。黄、红、绿路线分别是渐进组1~3天、4~7天、8~12天的正确行径路线, 绿路线也是整合组的正确行径路线。复测时, 整合组和渐进组饥皆开放迷宫的隔板施测



附图3整合性学习实验格式塔迁移任务的动物行为迷宫设计图 注:“食盒”入口被隔板密封, 变更为“起点”, 起点的窗帘移至“终点”岔路口处。
附图3整合性学习实验格式塔迁移任务的动物行为迷宫设计图 注:“食盒”入口被隔板密封, 变更为“起点”, 起点的窗帘移至“终点”岔路口处。



附图4整合性学习实验概括分析测验的动物行为迷宫设计图 注:左图黄、红、绿分别为最短路线, 原路线和隐蔽路线(隔板拆卸在错误区域的窗帘后)是1~5天的概括与分析测试路线。
附图4整合性学习实验概括分析测验的动物行为迷宫设计图 注:左图黄、红、绿分别为最短路线, 原路线和隐蔽路线(隔板拆卸在错误区域的窗帘后)是1~5天的概括与分析测试路线。



附图5整合性学习实验阶段固化的动物行为迷宫设计图 注:黄、绿、蓝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路径的最短路径, 是1~4天的阶段固化测试路线
附图5整合性学习实验阶段固化的动物行为迷宫设计图 注:黄、绿、蓝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路径的最短路径, 是1~4天的阶段固化测试路线



附图5Supermaze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系统中的实验设计——区域设置 注:黄、绿、蓝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路径的最短路径, 是1~4天的阶段固化测试路线
附图5Supermaze动物行为视频分析系统中的实验设计——区域设置 注:黄、绿、蓝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路径的最短路径, 是1~4天的阶段固化测试路线







[1] Bannerman, D. M., Good, M. A., Butcher, S. P., Ramsay, M., & Morris, R. G. M.(1995). Distinct components of spatial learning revealed by prior training and NMDA receptor blockade. Nature, 378(6553), 182-186.
doi: 10.1038/378182a0URLpmid: 7477320
[2] Bechtholt, A. J., Hill, T. E., & Lucki, I.(2007). Anxiolytic effect of serotonin depletion in the novelty-induced hypophagia test. Psychopharmacology, 190(4), 531-540.
doi: 10.1007/s00213-006-0615-9URLpmid: 17165096
[3] Chen, Q., & Zhang, J. W.(2003). A model of integrated learning in the information era.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3), 90-96.
[ 陈琦, 张建伟.(2003). 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3), 90-96.]
[4] Dulawa, S. C., & Hen, R.(2005). Recent advances in animal models of chronic antidepressant effects: The novelty-induced hypophagia test.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9(4-5), 771-783.
doi: 10.1016/j.neubiorev.2005.03.017URLpmid: 15890403
[5] Dulawa, S. C.(2009). Novelty-induced hypophagia. Neuromethods, 42, 247-259.
[6] Dusek, J. A., & Eichenbaum, H(1997). The hippocampus and memory for orderly stimulus rel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94(13), 7109-7114.
URLpmid: 9192700
[7] Fang, H. L.(2018). Integrative learning in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case of a great book reading course. Fudan Education Forum, 16(2), 61+67+62-66.
[ 方华梁.(2018). 通识教育课程的整合性学习——对一门名著阅读课程的个案研究. 复旦教育论坛, 16(2), 61+67+62-66.]
[8] Hawley, W. R., Grissom, E. M., Barratt, H. E., Conrad, T. S., & Dohanich, G. P.(2012). The effects of biological sex and gonadal hormones on learning strategy in adult rats. Physiology & Behavior, 105(4), 1014-1020.
URLpmid: 22146478
[9] Keeley, R. J., Tyndall, A. V., Scott, G. A., & Saucier, D. M.(2013). Sex difference in cue strategy in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Morris water task: Correlations between brain and behaviour. PLoS One, 8, e69727.
doi: 10.1371/journal.pone.0069727URLpmid: 23874990
[10] Liu, R.(2002). On conception of 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4), 77-81.
[ 刘儒德.(2002). 大学生的学习观. 高等教育研究, (4), 77-81.]
[11] Marshall, H. H.(1992). Redefining student learning: Roots of educational change. Ablex Pub. Corp.
[12] Munion, A. K., Stefanucci, J. K., Rovira, E., Squire, P., & Hendricks, M.(2019).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atial navigation: Characterizing wayfinding behavior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6(6), 1933-1940.
URLpmid: 31432331
[13] Perrot-Sinal, T. S., Kostenuik, M. A., Ossenkopp, K. P., & Kavaliers, M.(1996). Sex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in the Morris water maze and the effects of initial nonstationary hidden platform training.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10(6), 1309-1320.
[14] Roof, R. L.(1993). Neonatal exogenous testosterone modifies sex difference in radial arm and Morris water maze performance in prepubescent and adult rat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53(1-2), 1-10.
URLpmid: 8466654
[15] Saucier, D., & Cain, D. P.(1995). Spatial learning without NMDA receptor-dependent long-term potentiation. Nature, 378(6553), 186-189.
URLpmid: 7477321
[16] Saucier, D. M., Shultz, S. R., Keller, A. J., Cook, C. M., & Binsted, G.(2008). Sex differences in object location memory and spatial navigation in Long-Evans rats. Animal Cognition, 11(1), 129-137.
URLpmid: 17562087
[17] Schraw, G.(1998). Promoting general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Instructional Science, 26(1/2), 113-125.
[18] [ Shi, L. F.(2000). Learning theory: The principle and theory of learning psychology. Beijing, China : People's Educational Press.
[ 施良方.(2000). 学习论: 学习心理学的原理与理论.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 Skinner, B. F.(1945). The operational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terms. Psychological Review, 52(4), 547-553.
[20] Sneider, J. T., Hamilton, D. A., Cohen-Gilbert, J. E., Crowley, D. J., Rosso, I. M., & Silveri, M. M.(2015). Sex differences in spatial navigation and perception in human adolescents and emerging adults. Behavioural Processes, 111, 42-50.
[21] Tolman, E. C.(1948). Cognitive maps in rats and men. Psychological Review, 55(4), 189-208.
[22] Walton, G. M., & Yeager, D. S.(2020) Seed and soil: Psychological affordances in contexts help to explain where wise interventions succeed or fail.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3), 219-226.
doi: 10.1177/0963721420904453URLpmid: 32719574
[23] Wang, Y., & Su, Y. J.(2001). Mazes and animal behavioral research.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3), 264-269.
[ 王彦, 苏彦捷.(2001). 迷宫与动物行为研究. 心理学动态, (3), 264-269.]
[24] Yeager, D. S., & Walton, G. M.(2011). Social-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education: they're not magic.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1(2), 267-301.
[25] Zhang, H. (2003). Behaviorist Psychology. Hangzhou,China: Zhejiang Educational Press.
[ 张厚粲.(2003). 行为主义心理学.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6] Zhou, Z. H.(2005a). On the common characters between E. L. Thorndike and B. F. Skinner in learning theory.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4(6), 157-159.
[ 周正怀.(2005a). 桑代克和斯金纳在学习理论上的共通性. 邵阳学院学报, 4(6), 157-159.]
[27] Zhou, Z. H.(2005b). The difference in learning theory between Thorndike and Skinner. 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5(3), 34-37.
[ 周正怀.(2005b). 桑代克和斯金纳在学习理论上的分歧.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5(3), 34-37.]
[28] Zhu, Y.(2019). Ethics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39(02), 99-108.
[ 朱滢.(2019). 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 心理学探新, 39(02), 99-108.]
[29] Zhu, Y., He, W., & Wang, Y. F.(2017). Challenge-hindrance str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roactive personality as moderator.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5(3), 441-452.




[1]雷震, 毕蓉, 莫李澄, 于文汶, 张丹丹. 外显和内隐情绪韵律加工的脑机制:近红外成像研究[J]. 心理学报, 2021, 53(1): 15-25.
[2]金花, 梁紫平, 朱子良, 严世振, 林琳, 艾克旦·艾斯卡尔, 尹建忠, 姜云鹏, 田鑫. 整体运动知觉老化伴随颞中回静息态功能改变[J]. 心理学报, 2021, 53(1): 38-54.
[3]崔芳, 杨佳苗, 古若雷, 刘洁. 右侧颞顶联合区及道德加工脑网络的功能连接预测社会性框架效应:来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1, 53(1): 55-66.
[4]田相娟, 曹衍淼, 张文新. 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与FKBP5基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12): 1407-1420.
[5]任志洪, 赵子仪, 余香莲, 赵春晓, 张琳, 林羽中, 张微. 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行为: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和皮质醇的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11): 1288-1300.
[6]王丽君, 索涛, 赵国祥. 未意识到错误影响错误后调整的电生理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10): 1189-1198.
[7]蒋宇宸, 蔡笑, 张清芳. θ频段(4~8 Hz)的活动反映了汉语口语产生中音节信息的加工[J]. 心理学报, 2020, 52(10): 1199-1211.
[8]华艳, 李明霞, 王巧婷, 冯彩霞, 张晶. 左侧眶额皮层在自动情绪调节下注意选择中的作用:来自经颅直流电刺激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9): 1048-1056.
[9]刘洁, 李瑾琪, 申超然, 胡小惠, 赵庭浩, 关青, 罗跃嘉. 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一项EEG研究[J]. 心理学报, 2020, 52(8): 958-970.
[10]侯璐璐, 陈莅蓉, 周仁来. 经前期综合征与奖赏进程失调——来自脑电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6): 742-757.
[11]吕薇.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 52(6): 758-776.
[12]李琎, 孙宇, 杨子鹿, 钟毅平. 社会价值取向对自我社会奖赏加工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6): 786-800.
[13]张丹丹,王驹,赵君,陈淑美,黄琰淋,高秋凤. 抑郁倾向对合作的影响:双人同步近红外脑成像研究[J]. 心理学报, 2020, 52(5): 609-622.
[14]曹娜,孟海江,王艳秋,邱方晖,谭晓缨,吴殷,张剑.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20, 52(5): 597-608.
[15]郑志灵,王鹏飞,苏得权,郭伟杰,孙楠,麻彦坤,曾红. 不同相关线索下海洛因成瘾者的反应差异及反应抑制特征:来自ERP的证据[J]. 心理学报, 2020, 52(3): 317-328.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xb/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824
相关话题/路线 测量 实验 测试 比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中的眼跳定位缺陷:基于新词学习的实验证据
    梁菲菲(),马杰,李馨,连坤予,谭珂,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收稿日期:2018-11-28出版日期:2019-07-25发布日期:2019-05-22通讯作者:梁菲菲,白学军E-mail:feifeiliang_329@126.com;baixuejun@tjnu.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锚定效应助推国民身心健康:两个现场实验 *
    王晓庄1(),安晓镜2,骆皓爽3,徐晟1,于馨4,胡施雅1,王玉涵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2邢台学院教科部,河北邢台054001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4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天津300384收稿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首个后加速ISOL束流实验完成
    近日,原子能院科研人员首次在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上进行了后加速ISOL(在线同位素分离)束的验证性实验,验证了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后加速ISOL束开展物理实验的方法与技术,为后续开展奇异原子核物理实验奠定重要基础,对国际同类装置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 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我国SCI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我国核数据宏观基准检验实验数据首次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收录
    日前,由原子能院中国核数据中心(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完成的宏观基准检验实验研究成果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合作项目CoNDERC(《核辐射特性实验数据汇编项目》)正式收录。这是我国核数据宏观基准检验实验数据首次被IAEA收录,对提高我国核数据宏观基准检验能力、提升我国核数据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开展首次实验:发现钠20原子核存在奇异新衰变模式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所核天体物理创新团队依托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Beijing Radioactive Ion-beam Facility),首次发现20Na原子核存在奇异--衰变新模式。1月29日,该研究结果被国际核物理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Physi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中国实验快堆春节期间再次并网发电
    2月15日18点03分,随着主控室电功率表示数不断增加,中国实验快堆再次并网发电并开始高功率运行。开堆准备及运行期间,中核集团副总经理申彦峰,原子能院院长薛小刚、常务副院长李卓群到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 作为我国第一座钠冷实验快堆,中国实验快堆承担着多项重大任务,其高功率运行也是掌握快堆技术、培养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质子治疗旋转机架机电性能通过测试
    9月10日,原子能院回旋中心组织召开质子治疗装备研发项目旋转机架机电性能专家测试会。作为质子治疗装备研发项目的关键设备之一,旋转机架的主要作用是将质子束流线架起来,配合六维治疗床,使得质子束流能够从各个方向精准投射到病人身上。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符合设计要求,性能良好,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原子能院100MeV回旋加速器首次开展农作物辐照育种实验
    近日,原子能院与沈阳农业大学紧密合作,在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上首次开展农作物种子辐照育种实验研究,这也是国内首次利用中能质子束进行甜瓜种子辐照育种实验。此次利用中能质子束技术辐照诱变甜瓜种子,期望能够构建基于质子束诱变技术的甜瓜育种新方法和新途径,创新甜瓜种质新资源。 质子辐射育种具有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中国实验快堆完成首循环试运行
    7月31日21点54分,中国实验快堆主控室,随着当值值长按下“手动紧急停堆按钮”,反应堆按既定程序安全停堆,中国实验快堆“100%功率手动紧急停堆试验”圆满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实验快堆功率试验阶段调试试验全部结束,验证了反应堆在稳定工况和预期的瞬态运行工况下,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也标志着中国实验快堆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
  • 中国实验快堆设备国产化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7月31日,中国实验快堆一回路主泵电机鉴定大纲顺利通过评审。这是中国实验快堆主泵电机备品备件国产化项目的关键环节,标志着主泵电机从设计研发阶段进入制造试验阶段;这也是中国实验快堆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掌握核心设备技术研发能力的重要一步,对中国实验快堆设备国产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设备国产化项目,是将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