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收稿日期:
2016-11-18出版日期:
2018-01-25发布日期:
2017-11-28通讯作者:
张学民, E-mail: xmzhang@bnu.edu.cn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目标视觉追踪中注意分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批准号:3127108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注意神经机制的可计算模型研究” (批准号:61632014)资助。The effect of identity switch in Multiple Identity Tracking
HU Luming1; LYU Chuang1; ZHANG Xuemin1,2; WEI Liuqing1(1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Faculty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Learn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Received:
2016-11-18Online:
2018-01-25Published:
2017-11-28Contact:
ZHANG Xuemin, E-mail: xmzhang@bnu.edu.cn Supported by:
摘要/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身份交换对多身份追踪表现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考察了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下身份交换对多身份追踪表现的具体影响。结果均发现, 身份交换对身份−位置绑定干扰程度越大, 位置追踪和身份识别容量也均越低, 但位置容量始终高于身份容量, 并且这些特性在不同追踪负荷上相同。此外, 部分报告法比全部报告法更具有容量测量优势。实验3则进一步从听觉通道上控制了语音复述对当前任务的干扰, 所得结果仍支持实验1和实验2。这表明, 身份交换对多身份追踪的干扰机制是身份−位置绑定机制受到损害, 而非语音复述的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2
[1] | 雷寰宇;魏柳青;吕创;张学民;闫晓倩. 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J]. 心理学报, 2016, 48(2): 141-152. |
[2] | 白田;吕创;魏柳青;周义斌;张学民. 目标与非目标身份特征的范畴间差异对多身份追踪的促进作用[J]. 心理学报, 2015, 47(2): 203-211. |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xb/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