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3年北大传播学N战考研经验之论学习方法

北京大学 考研网/2015-10-08


  本不想发表什么经验帖,因为北大传播有好多牛人第一次就考上,并且分数也都很高,个人觉得他们的经验要比我好得多。前几天有机构找我想让我辅导专业课,因某些原因最后未成行,不过当时写了一个简历,后来想想既然写了就发了吧。也许能对后来人有一些启发。简短介绍,北大传播学N战(N>3具体多少就不说了),之前学硕,今年专硕。以下是这N年考研历程中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各位大牛请绕路,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一些帮助,不喜轻拍。
  
  考燕园有两种人,一种第一年就考上了,一种第一年没考上。第一年没考上的一般要几年才能考上或者考了几年不考了。我是后一种,大多数考燕园的人都是后一种。
  燕园很难。这种难度在于,你不知道它为什么难。
  每个人都知道北大不好考。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的分数都要比较高。我们经常听见这样一种声音,考个研究生为啥要考英语,那么个分数有啥用,中国只会唯分数论,培养出来的都是一群“书呆子”。这种声音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分数具体代表了啥,分数背后代表了什么?N年的考研经历让我觉得,在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的背后却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能力的要求。

  回想初高中,老师讲的东西都一样。为什么有人高考能够考入清华北大,有人高考能够进入985而有人是一本、二本,甚至有些人连大学都不上?考试的每一个知识点老师都讲过,为啥卷纸上的分有高有低?这背后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差异,再扩展一点说就是计划性、执行力、自制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细节的把握的差别。
  计划性在于如何更好的规划学习时间。
  我们如何规划英语、政治、专业课之间的比重?北大要求公共课的分要很高,而专业课要看关注的东西非常多。在这么多的东西的要求下,我们能否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自己最大化价值的学习计划?合情合理的评估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对自身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也需要我们对我们的目标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自制力和执行力在于有了计划能否控制住自己面对外在的诱惑,经受的住考研的痛苦,每天把计划完整的推行下去。考研很苦,你能不能忍受住这份苦很重要。晚上回来看见同学各种玩,你能不能抵住自己想玩的冲动继续学习严格完成计划真的不好说。看起来这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就像成为英雄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勇敢,遇到困难和危险敢于面对。但是真的面对危险的时候不是每一个人都真有勇气去面对。
  角度与细节更多是专业课而言。对于专业课,北大就两个要求。一个是不能有知识漏洞,一个是要能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但是这两个要求就决定了看书的广度与深度。
  不能有知识漏洞意味着在广度上每一个主要知识点都要了解。对于整个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体系要十分清楚。不一定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背会,但是每一个知识点都至少要了解。基础知识一定要把握。这样如果老师真的反压题你也不至于无话可说。
  运用理论解决问题意味着要深入理解理论的提出理论的背景、具体含义、适用范围和理论的缺陷。最重要的是运用理论解释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中的事件和问题。学以致用,用所学的东西解释、预测甚至提出解决方案是社会科学很重要的特点。北大的题很活,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在书本上能找到现成答案的题目。因此,对于整个学科形成自己的框架,看待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框架就会使得自己站在一个体系前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解释问题的时候你就会有自己的角度。而在北大,是否有你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完整的对一个问题进行论述,有时候比你罗列一堆观点的分可能还要高。
  实际上深度和广度在最后的要求是合而为一的。心理学上认为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分类(这种划分时还有感觉登记),短时记忆是维持性复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复背或者说死记硬背。而长时记忆是一种精细记忆,也就是我们说的理解后记忆。举个例子,大多数人都会记得今年大年三十你在干了什么,但是很少有人记得2013年1月20号你干了什么。你在具体的情境中很容易唤起自己的记忆。因此你有足够的深度去理解了理论,你也就更好的记住了理论。
  其实用这个心理学的定义解释为啥深度和广度是合而为一本身也是想说明怎么用理论来解释问题。
  简历写得很少,因为是简历。以上是对简历对于考试部分的大概说明,稍微扩充了一点,也算是自己的一点体会。不一定对,也不是只有这样你才能考上或者如何。我不是大牛,与其说我觉得大牛可能内化的具有这些能力,不如说是我对这些年对自我的一个批判。因此还是多咨询咨询大牛比较好,这更多是一个曾经的失败者站在失败的角度的一些看法而已。希望能够对各位有一些帮助,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最近很忙,所以说的很泛泛,
  也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有用。衷心希望大家明年都有一个好成绩!

  
  ※来源:考研论坛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