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d1ad5a99524b1aaf9d6a15b7a8939c.jpg 6ed1ad5a99524b1aaf9d6a15b7a8939c.jpg](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0-12/6ed1ad5a99524b1aaf9d6a15b7a8939c.jpg)
Grotthuss传输原理以及TO畸变如何促进H+的传输
研究团队发现MnO2在放电过程中存在四方/正交(tetragonal/orthorhombic, TO)畸变,这种畸变极大程度降低了放电时α-MnO2的[2×2]孔道内相邻Mn-O键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了质子在孔道内的Grotthuss传输。同时,Ni掺杂也会促进TO这一畸变,进一步提高了Ni掺杂的α-MnO2的扩散动力学。由于与质子的直接跃迁相比,基于Grotthuss机制进行扩散传输会极大降低质子迁移的扩散势垒,因此这种扩散机制能显著改善质子的传输动力学,并允许质子快速进入α-MnO2晶格中的氧化还原位点。该基于TO畸变的H+的Grotthuss扩散机制不仅在Zn-MnO2电池领域,在其他所有涉及H+传输的领域都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在可见的未来,随着大规模储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基于Grotthuss扩散机制的水系Zn-MnO2二次电池会表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
赵庆贺博士、硕士生宋奥野和工程师赵文光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李舜宁博士和潘锋。该工作得到了国家材料基因工程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