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课题组近年来的从界面结构化学的角度及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产业正在应用的四种正极材料表/界面的结构及重构模式,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了几十篇界面结构与性能的机理文章,并对这些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近期在国际化学和材料领域知名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Harnessing Surface Structure to Enable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教程类综述性(发表TUTORIAL REVIEW)文章(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20, 49, 4667 – 4680,影响因子=42.8)。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0-10/43321d8ac0994ae398467372226c82fe.png)
四种正极材料的结构基元和链接
文章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界面重构对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表面改性提高容量发挥、重构固-液界面、表面去极化以及表面保护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表/界面的结构与正极材料性能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展示了不同表面结构是如何提高材料容量发挥,材料的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率以及界面结构稳定性,并在原子尺度上解释了锂离子如何在表面扩散、为什么表面结构对材料有如此关键的影响、如何设计优良的界面等问题,最后还对正极材料的现有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与展望。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0-10/b50206801d1f4f3bbdfd4488b56e27c3.png)
各种不同类型的界面重构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
这项工作由潘锋指导完成,第一作者是杨卢奕博士。该工作得到国家材料基因工程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项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