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考古文博学院植物考古实验室在南岛语系人群形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0


南岛语系是殖民时代之前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一个语系,占据了西至马达加斯加、东至复活节岛之间地球表面积约三分之一的广阔区域。因此,对于这一语系分布范围形成过程的研究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关于这一问题的诸多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是“农业-语言传播”模型和与之直接相关的南岛语系“出台湾说”。按照这些理论,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其更早的祖先,即所谓的原始南岛语系人群proto-Austronesian可能来自华南沿海地区),在距今4000年前后,其中一部分人沿海路向外迁徙,到达了岛屿东南亚地区,并在之后的数千年内继续向外扩散。因此,南岛语系人群从台湾到东南亚的迁徙过程中是否同时伴随着农业传播,直接关系到“农业-语言传播”模型成立与否。然而,由于农业考古证据的长期缺乏,国际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米南加·西帕克遗址(Minanga Sipakko)取样剖面堆积示意图及植硅体组合
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植物考古实验室与合作者在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岛的米南加·西帕克遗址(MinangaSipakko),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和植硅体分析。在距今3500~2800年的文化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的稻属植硅体,对其中扇形体的形态学观察和统计分析显示,这些植硅体源自于驯化稻。此外,稻属植硅体的组合特征与稻谷加工后期的脱壳阶段产生的废弃物组合相吻合,表明遗址上曾进行过比较集中的作物加工活动。结合遗址出土的其他材料和区域间比较结果,可以肯定大约在距今3500年前后,以红衣陶、磨制石器等为特征的新石器传统在当地的出现同时伴随着稻作农业的传入。这一时间节点与目前推定的南岛语系人群进入苏拉威西地区的最早时间高度一致,从而首次通过直接的农作物遗存证明,最初迁入岛屿东南亚地区的南岛语系人群已经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从农业的角度支持了“农业-语言传播”模型,填补了当前南岛语系人群形成研究中的重要空白。

米南加·西帕克遗址(Minanga Sipakko)出土不同类型稻属植硅体(a-c. 鱼鳞纹数量<9; d-f. 鱼鳞纹数量≥9)
该研究成果以“Validating Earliest Rice Farming in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为题发表于《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doi: 10.1038/s41598-020-67747-3)。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邓振华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洪晓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话题/农业 考古 传播 语言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