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课题组利用高分辨显微分析技术(FIB-TEM),直接对宣德官窑青花瓷中亚微米级残留色料颗粒进行表征,首次证实至迟在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已经开始人为混合使用国产钴土矿料与进口的砷钴矿料。此外,研究团队进一步借鉴冶金物理中造锍熔炼理论,提出青花烧结中可能存在的“微冶金”过程模型,为青花瓷产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工作以“Early globalised industrial chain revealed by residual submicron pigment particles in Chinese imperial blue-and-white porcelains”为题,于3月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of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FIB-TEM分析结果表明宣德官窑青花瓷钴料使用了人为混合的进口和国产钴料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长聘副教授和秦大树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博雅博士后姜晓晨阳和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翁彦俊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7年博士毕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吴小红教授为论文共同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KG017,19CKG030, 15ZDB057, 16ZDA144与16ZDA145),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50009)的联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