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他从古代和拜占庭时期西方校勘学的开端和发展谈起,并在后几讲中延伸到中世纪欧洲西部拉丁语区域希腊文本的翻译和希腊知识的艰难传播。讲座内容涉及西方校勘学的历史、古文书学的学科价值、重写本中体现的传承等议题,对于国内的古典学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的校勘学也有很大的互鉴意义。本系列第一讲于11月15日举行,题为“西方校勘学历史漫谈:古代和拜占庭时代”,威尔逊给出了对古代和拜占庭时代校勘学的全景描述,其中古代文本在复制传抄中讹误不断增加的现象展现出校勘学对古代文本的重要性。第二讲题为“西方校勘学历史漫谈:中世纪以及之后的西欧”,威尔逊介绍了中世纪西欧拉丁语区域希腊文本的翻译和希腊知识的艰难传播过程,以及印刷术的出现对于校勘学的重要作用。第三讲题为“古文书学作为辅助学科的价值”,着重探讨了古文书学如何帮助整理者校勘文本并增进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其中涉及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希腊文文本的处理,还可以扩展到拉丁语及其他欧洲语言的手抄本整理中。12月7日的最后一讲题为“两个传承之间的区别:重写本”,威尔逊通过分享自己的重写本整理工作,展示了在新技术条件下的研究进展,并对重写本考证工作中遇到的西方古典学特色问题进行了讨论。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1-12/ed8e32499445480da9e14eddca564828.jpeg)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1-12/331d062b39e146b8922724b9f5954173.jpeg)
“西方古典文献学”线上讲座
文研院邀访****、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苏杰,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高峰枫担任系列讲座的召集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刘淳,西方古典学中心助理教授林丽娟担任主持人。此外,文研院还邀请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参与对谈,包括: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刘玉才、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高峰枫、西方古典学中心助理教授李文丹、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副研究馆员史睿;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赵益;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陈正宏。各位与谈人分享了中国写本的出现、传播及校勘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中西校勘学和文献学的共通性和特殊性。同时,为方便中国****和观众参与讲座,文研院邀请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师、资深同声传译译员柳博赟为本次活动提供翻译。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1-12/71c65e1044f3414d9e619b300c676ebf.png)
与谈****交流
在系列讲座的尾声,威尔逊表示非常高兴能够收到北京大学及文研院的邀请,与中国****进行丰富的交流。此次系列讲座的经历让他十分惊喜,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为古典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苏杰总结到,本次系列讲座不仅促进了国内学界对于古典学的认识,更推进了中西方在校勘学和古文书学的比较研究,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交流。
作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文研院在疫情影响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与国际学界保持交流。加强国内****与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联系,弥补因疫情导致的沟通不足。同时,文研院还将依托北大为主的****群体,继续深耕中西古典文献学领域,组织系列工作坊研讨。
延伸阅读:
奈杰尔·威尔逊(Nigel Wilson),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古典学教授,1980年入选英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集中在希腊古文书学和文本校勘方面。作为古文书学家,他为拜占庭时期希腊书体年代的准确判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校勘学家,他是《牛津古典文本》丛书中索福克勒斯(与已故休·劳埃德·琼斯爵士合作)、阿里斯托芬和希罗多德等希腊古典作家整理本的校理者。他的兴趣还包括拜占庭文学,近期将出版他整理的弗提乌斯的《群书提要》。威尔逊与牛津大学已故古典学教授雷诺兹合撰的《抄工与****》是西方古典文献学的经典学术名著,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西方古典学研究”丛书推出该书中译本,受到中文学界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