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每年造成全球约70万病人死亡,且过半死亡病例来自中国。其致死率在所有癌种中高居第二。肝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肝细胞癌(~80%)、肝内胆管癌(~15%)和混合型肝癌(~5%)。混合型肝癌兼具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是预后最差的一种肝癌。目前,混合型肝癌的分子特征未知,缺乏准确诊断标志物,因此其精确诊断和靶向治疗一直是原发性肝癌领域的重大难题。
2019年5月2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ancer Cell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白凡课题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宁课题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课题组和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中川英刀课题组联合主导的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在题为“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of 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Reveals Distinct Molecular Subtypes”的研究论文中,研究团队综合利用多种测序方法、数据分析和实验手段,系统研究了混合型肝癌三种病理亚型的基因组特征,提出了混合型肝癌分子分型标准,揭示了混合型肝癌中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的克隆起源关系,发现了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这些结果为混合型肝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了关键信息。
综合使用多种测序手段和数据分析系统研究混合型肝癌三种病理亚型的基因组特征
研究人员从天津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日本广岛医学中心和新加坡总医院等八家医院收集了133例混合型肝癌病例的临床样本和病例信息进行研究。为了深入探究混合型肝癌中两种病理成分的克隆起源关系,研究团队根据两种成分的物理分布,将混合型肝癌分为三个亚型:Separate type(分开型)、Combined type(结合型)和Mixed type(混匀型),并且针对三种亚型分别设计了针对性研究方案。
首先,经过外显子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混合型肝癌的高频驱动事件,包括体细胞突变、HBV插入位点、拷贝数变异、融合基因、结构变异、差异表达基因等,全面绘制了混合型肝癌的基因组图谱。通过同TCGA、ICGC等国际和国内组织发表的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数据综合比较,研究人员发现,混合型肝癌中显著富集TP53突变,同时缺乏肝细胞癌中富集的CTNNB1突变,缺乏胆管细胞癌中富集的KRAS突变。该结果初步揭示了混合型肝癌独特的基因组特征。
其次,通过分子分型探究,研究人员发现Combined type(结合型)混合型肝癌同胆管细胞癌分子图谱相近,而Mixed type(混匀型)混合型肝癌同肝细胞癌分子图谱相近,而且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亚型的免疫微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暗示其对免疫治疗的应答会有所不同。这些结果提示这两种病理类型混合型肝癌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第三,通过激光显微切割、突变肿瘤细胞占比分析和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研究人员分析和比较了混合型肝癌中的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发现这两种成分既有单克隆起源也有多克隆起源。同时,通过重构亚克隆组分析,研究人员推断了Separate type(分开型)的肿瘤转移路径,揭示了其表型转化和演化规律。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Nestin蛋白表达可以作为混合型肝癌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Nestin蛋白在混合型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通过分析预后数据,Nestin阳性表达病例在混合型肝癌中呈现显著较差的预后,而且这一发现同样适用于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结果表明,Nestin蛋白可以作为混合型肝癌乃至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预后标志物。
北京大学薛瑞栋博士、天津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陈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博士生张冲和日本理化研究所藤田征志是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张泽民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Steve George Rozen教授、新加坡癌症研究中心Bin Tean Teh教授和美国NIH癌症研究中心王心伟教授对该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这项研究得到“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精准医学计划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白凡/张宁团队揭示混合型肝癌分子特征和诊断标志物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相关话题/细胞 北京大学
生科白凡/谢晓亮团队解析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组变异特征及演化过程
2019年5月21日,国际专业临床及基础医学研究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白凡研究员、谢晓亮教授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课题组合作的题为“InferringtheEvolutionandProgressionofS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科魏文胜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B族肠道病毒受体及病毒入侵细胞机制
2019年5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高福课题组、北京儿童医院谢正德课题组合作,在Cell发表了题为“HumanneonatalFcreceptoristhecellularuncoatingreceptorforEnterovirusB”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新生儿F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科邓宏魁课题组与合作者在Science报道功能成熟细胞在体外长期维持的新方法
2019年4月2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课题组、解放军总医院卢实春教授课题组和复旦大学袁正宏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原代人肝脏细胞在体外的长期功能性维持(Long-termfunctionalmaintenanceofprimaryhumanhepa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黄晓军团队研究成果在美国癌症学会(AACR)《临床肿瘤研究》上发表
2019年3月,美国癌症学会(AACR)会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临床肿瘤研究》,影响因子10.199)以论著形式发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团队的“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缓解期清髓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优于化疗”的前瞻研究成果,为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缓解期巩固治疗选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科魏丽萍课题组揭示雷特综合征病人和健康人不同组织中体细胞转座子插入突变的特征和频率
合子后突变是指单一个体自受精卵形成之后,基因组内由于DNA复制错误和其它突变源引入的遗传变异。因此,理论上,同一个体内任意两个细胞所携带的基因组都不相同。反转座转座子是一种可以在基因组内以“复制—粘贴”形式跳跃的DNA元件,组成了人类基因组大约30%的序列,是重要的遗传变异来源。L1Hs是当前人类基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分子所陈良怡、刘彦梅课题组揭示活体胰岛β细胞功能成熟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陈良怡研究员、刘彦梅副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Life发表题为“InVivoImagingofβ-cellFunctionRevealsGlucose-mediatedHeterogeneityofβ-cellFunctional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京大学郭雪峰课题组在Nature Reviews Physics和Chem上发表重要综述
2016年初,半导体工业界宣布一方面延续摩尔定律,继续追求器件尺寸的微小化,另一方面提出以功能为导向来构建电子电路的策略。分子电子学为这一策略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思路:利用单个或几个有机分子作为电子电路的功能单元。有机分子材料具有尺寸小、结构/功能多样化和成本低等特点,这为构建功能化的电子器件提供了广阔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化学学院陈鹏课题组发展细胞互作的原位捕获技术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鹏教授课题组以“Enzyme-MediatedIntercellularProximityLabelingforDetectingCell–CellInteractions”为题在J.Am.Chem.Soc.报道了一种能够在活体和原位情况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汤富酬课题组与乔杰课题组合作绘制人类心脏高精度发育细胞图谱
人类胚胎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开始,首先经过着床前胚胎发育产生胚内和胚外组织,再到着床后原肠胚阶段三个胚层的特化,进而到器官发生、分化、成熟,及至新生命的诞生。整个两百八十天的胚胎发育过程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增殖发育形成含有上万亿个细胞的婴儿,期间基因表达受到严密、精准的调控,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效果及预后极差。RNA结合蛋白(RNAbandingproteins,RBPs)介导的转录后调控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RBPs在HCC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