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place)是地理分析中的基础概念,它是联系人和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纽带,也是表达地理知识的基本单元。如何形式化表达场所,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行为模式与地理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所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瑜教授课题组张帆博士利用街景图像大数据观测城市物质环境,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定量化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分析方法,探讨了场所尺度的人地关系,为城市研究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街景图像是观测城市物质空间的一种新型的大数据源,其观测视角更接近于人,所表达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街景图像不但详尽地描绘了城市物质空间的组成(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同时蕴含了大量有关城市功能和社会经济属性的信息。为了量化场所间物质环境的相似度和特异度,并挖掘每个场所中最有特色的场景,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混淆矩阵的方法。通过分析数百万张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城市街景照片,他们计算了全球18个城市的城市景观特色程度及城市间的相似程度,挖掘出了最有城市代表性的照片(图1)。
图1 利用街景图像计算城市景观特色度与相似度,并挖掘城市最有代表性场景
街景图像所表达的城市物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在城市中行为特征相关联。如何度量城市物质空间对人们情感体验的影响,进而为城市设计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课题组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学习了来自于全世界几万名志愿者对数十万张街景的评分结果,实现了对任意自然场景的感知评分评估。图2所示为模型对北京五环内100万张街景图片,在安全感、生机感、压抑感等六个维度的评分结果。这项工作从个体感知的角度,提供了新的视角观测城市空间的分异格局,为构建和谐、宜居环境提供方法支持。
图2 利用街景图片观测大尺度城市区域居民情感感知评价
什么样的城市物质空间会使居民产生更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城市物质空间进行定量化表达。课题组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城市街道场景要素提取和基本分类方法,从“人-地”“静-动”等多层次对场景中可能出现的64种视觉要素(建筑、车辆、植被等)进行梳理,进一步实现了对场景、街道和区域类型的分类,辅助城市物质环境的定性理解和定量分析(图3)。基于此工具,该研究不但验证了自然要素对居民情感体验的积极作用,同时发现了围墙、大规模人造地物对居民的消极作用。
图3 利用街景图片定量研究城市物质空间的基本框架
城市物质空间不但影响居民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了城市功能和居民活动等信息。但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存在多大程度的关联性,一直是有待回答的问题。课题组利用街景表达城市物质空间,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来学习和预测每条街道上每小时居民出行的模式,发现仅仅根据街景图片,算法就可以还原65%以上的相关场所居民日出行活动的时空分布模式(图4)。该工作构建了连接物质空间与社会活动空间关系的桥梁,可以潜在地衡量建成环境与居民活动、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之间的不均衡性,从而为城市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图4 利用街景图片预测城市居民活动模式
刘瑜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利用多源时空大数据开展分析及应用研究,提出了“社会感知(Social Sensing)”的概念。基于街景图像定量分析的系列研究,为“社会感知”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帮助我们全面研究地理环境。相关成果近日分别发表在地理信息科学、遥感、城市研究等领域重要刊物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等,张帆为论文第一作者。这一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地空学院刘瑜课题组在街景图像定量分析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相关话题/城市 物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建国课题组首次揭示内分泌干扰物质在中国造成的疾病负担及社会经济损失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工化学品的广泛开发和使用已产生全球性的化学品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化学品被证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评估报告表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农药、工业化学品、个人护理品、塑料制品及食品和饮料添加剂中含有的多种人工化学品具有内分泌干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应用物理中心康炜课题组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温稠密物质X射线散射谱理论预测新结果
温稠密物质状态是介于凝聚态和理想等离子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其密度范围从通常固体密度到极高密度(甚至上千倍固体密度),温度从几万度原子电离开始一直到费米温度(与密度的2/3次方成正比)。地球、土星、木星等行星以及太阳等其他天体的内核部分都处于温稠密状态。此外,温稠密物质也是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室天体物理等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课题组揭示中国植树造林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与法国、美国研究者合作,利用植被叶面积指数和森林面积观测数据,结合IPSL地球系统模型,系统地研究了1982年至2011年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鉴于植被对气候反馈过程复杂,且单一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可能较大,本研究使用了多个观测数据集验证模型模拟的可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自然?通讯》杂志刊登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课题组最新科研成果
土壤pH是调控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要素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植树造林在保持水土、增加碳汇的同时,也可能会改变土壤pH。然而,由于缺少较大尺度的实地采样数据,当前对这一影响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运用配对采样的方法,在我国三北防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自然-通讯》刊登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课题组科研成果
在植被活跃生长季,霜冻事件会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如降低作物产量,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和养分循环。因此,理解植物活跃生长期间霜冻事件的变化,对准确估算作物产量、植被生产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半球植被活跃生长季快速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延迟。气候变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团队碳基集成电路成果被《2017自然指数·科学城市》专题报道
2017年10月19日,英国《自然》增刊《2017自然指数·科学城市》(NatureIndex2017ScienceCities)(第550卷,7676期)出版。“自然指数”分析了全球500座城市的科研产出数据,通过加权分数式计量(WFC)统计出全球科研产出最高的十大城市,北京以1693分夺冠。这项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刊登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课题组科研成果
北半球高纬度生态系统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数十年以来的气候变暖改变了该地区植被生产力空间格局。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可能促使植被生产力格局的变化超过温度格局的变化,而植物适应温度变化、养分限制等因素则可能阻碍植被生产力格局和温度格局的同步变化。因此,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植被生产力空间格局的变化与气温空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在气候变暖对全球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领域取得最新研究进展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于2017年8月15日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的论文“Temperatureincreasereducesglobalyieldsofmajorcropsinfourindependentestimates”,报道了朴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团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在森林植物残体碳储量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
植物凋落物和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的重要组分,但由于以往数据不足、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致使我国森林植物残体碳储量及其变化缺乏准确的估算,从而限制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全面评估。2011-2016年,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对我国森林植被、土壤、凋落物和木质残体碳密度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城环学院陶澍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揭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017年7月19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Advances上发表沈惠中(博士后)为第一作者、题为Urbanization-inducedpopulationmigrationhasreducedambientPM2.5concentrationsinChina的研究论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