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人类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导致的CO2等温室气体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节能减排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举措。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大量CO2,被认为是最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的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的途径。因此,如何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固碳能力,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重大民生问题。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方精云院士组织并带领科研人员,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性突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Climate change, polic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a”为专题(special feature),发表了7篇系列论文,全面、系统地报道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量化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强度和空间分布,阐明了生物多样性和大尺度养分条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其中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
2011-2015年,方精云在担任中科院植物所所长期间,主持承担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项中关于中国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研究项目。全国近3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5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该项目。科研人员按照统一的实验设计和调查方法,系统调查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地、灌丛、农田)碳储量及其分布,调查样方17000多个、采集各类数据20万个,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大的野外调查项目,为研究中国植被生产力、碳收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宏观格局提供了大量野外实测数据,也为我国国土资源规划、保护与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自2015年6月起,方精云带领科研人员创新科研模式、打破课题间壁垒、实施数据完全共享,在凝练出重大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对所有采集数据,实施统一整理分析、统一数据质量监控,从多个侧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驱动因素以及相应的生态系统功能,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这7篇系列性研究论文的代表性成果有:(1)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例如,在2001-2010年期间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约2亿吨碳单位,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2)人类活动以及局部的气候变化显著提高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3)我国的重大生态工程(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草工程、长江和珠江防护林工程)和秸秆还田农田管理措施的实施,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分别贡献了全国总碳汇的36.8%和9.9%;(4)首次从国家尺度验证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植物养分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了植被生产力形成的化学计量机制;(5)以国家尺度,首次证实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不仅提高生产力,而且增加土壤碳储量,起到了增汇的作用。
《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是国际权威的学术刊物,在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其影响力与英国的《自然》(Nature)和美国的《科学》(Science)齐名,并称“NSP”。在这个刊物上以专题形式,系统、集中地发表系列研究成果,在中国是首次,在亚洲也是首次,在国际上也十分少见。该系列成果的发表将大大提升我国科学家在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地位,体现了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从国际跟跑、并行到领跑的跨越。
该项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为验证和发展相关的生态学基本理论、评估生态系统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基本数据,也为今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国土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对正在经历与中国类似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其他国家也将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PNAS第115卷第16期,封面标题为“中国的碳固存”(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a)?
本专辑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原理。该图显示植被结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碳固存和生物生产力等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同时,生物物理过程和政府政策通过影响植被结构和气候变化等而与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发生作用。
编辑:麦洛
责编:白杨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方精云院士组织PNAS专题系列论文 系统报道我国碳循环研究成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相关话题/数据 工程
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陶建军课题组在沙尘暴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PhysicsofFluids最近以Letter形式刊发了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陶建军课题组与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晓静院士的合作研究论文“VerylargescalemotionsandPM10concentrationinahigh-ReBound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中心李程研究组发表基于三维基因组数据的动态染色质可接近性模型
2017年2月9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统计科学中心李程研究组在NucleicAcidsResearch期刊发表了“DynamicchromatinaccessibilitymodeledbyMarkovprocessofrandomly-movingmolecules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课题组在单分子检测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单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在单分子层次上揭示组装基元/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妙方法,能够提供隐藏在系综实验中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丰富信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单个相互作用事件的动力学研究。针对传统的单分子荧光检测手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如需要荧光标记、具有光漂白以及时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最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李程研究组发表预测和可视化异常染色体三维结构与致病基因关系的数据库网站
近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李程研究组发表预测和可视化异常染色体三维结构与致病基因关系的数据库网站。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tificReports期刊发表。染色体重排(ChromosomalRearrangement,简称CR)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DNA双链断裂后的非同源重组导致。在许多肿瘤和非肿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组与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研究组合作报道碱基切除修复的新机制
2016年6月2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组与合作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毅勤研究组在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UnitedStatesofAmerica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automerization-dependent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Science刊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课题组在单分子器件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利用单个分子构建电子器件有希望突破目前半导体器件微小化发展中的瓶颈,其中实现可控的单分子电子开关功能是验证分子能否作为核心组件应用到电子器件中的关键步骤。在过去20年,分子开关被广泛的研究,但仅有的几个单分子光开关器件研究工作都只能实现单向的开关功能,如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分子电子开关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学院崔斌研究员课题组在大数据实时推荐研发中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从海量信息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个性化推荐系统以海量数据挖掘为基础,引导用户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现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上,通过定期分析数据来更新模型,导致推荐模型无法保持实时性,破坏对用户当前行为推荐结果的准确性。而实时个性化推荐系统可以通过实时分析用户产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兴课题组实现大脑糖基化的活体标记与成像
唾液酸是一类带负电的九碳糖,出现在各种糖链的末端,介导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通讯。在哺乳动物中,大脑是唾液酸含量最高的器官。大脑糖基化特别是唾液酸化在神经发育和认知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神经系统中唾液酸化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部肿瘤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然而,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对脑部糖基化进行活体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课题组报道活体动物中的生物正交新反应
生物正交反应(Bioorthogonalreaction)是指能够在活体环境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对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发展活细胞上的生物正交反应,并在最近提出了“生物正交断键反应(Bioorthogonalbond-cleavagere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京大学校务数据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
为提高校务数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共享水平,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服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和全校师生各种需求,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经过全校各单位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建设,北京大学校务数据服务平台初具规模,并于今年4月6日开通试运行。按照相关管理要求和业务规定,在校务数据平台标准数据发展存量支持的前提下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