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王玮教授课题组在纳流体晶体生化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基于纳流体晶体与可调制离子浓度极化耦合的高离子浓度环境下超灵敏生物分子电学检测》(“Enabling electrical biomolecular detection in high ionic concentrations and enhancement of detection limit thereof by coupling nanofluidic crystal with reconfigurable i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的学术论文(DOI: 10.1039/C7LC00722A)在线发表于微纳机电系统领域重要期刊《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上。第一作者为信息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生、现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博士研究生欧阳伟,王玮与MIT微纳流体与生物微机电系统实验室Jongyoon Ha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欧阳伟等通过微纳加工方法制备微纳流控器件,以纳米尺度过滤结构限位纳米颗粒的片上可控自组装(纳流体晶体),并在片上耦合全氟磺酸(nafion)离子选择性材料,进而实现电压调制的局域离子浓度极化,在纳米颗粒自组装区域获得生物分子预富集和离子浓度调制。原位预富集大大提高了生物分子的检测能力;纳米颗粒区域的离子浓度被调制降低后,则可以实现颗粒间隙的离子双电层叠交,器件离子电导将由纳米颗粒壁面电荷控制,从而实现基于纳流体原理的生化分子传感。实验表明,通过在纳流体晶体结构上耦合可调制离子浓度极化,可在生理环境下成功实现10~100 pM量级的DNA、蛋白质等多种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王玮课题组长期开展纳流体晶体的原理、制备方法与生化检测应用研究,自2009年提出纳流体晶体概念以来,在传统微加工技术制备的微结构(微孔或微通道)中利用单分散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的输运网络,从而在宏观尺度下实现具有“体”相特征的表面调控的离子输运;相关工作陆续发表于Lab on a Chip、《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生物微流体》(Biomicrofluidics)等领域重要期刊上。去年起,课题组与纳流体研究领域知名****Han教授密切合作,进一步推进纳流体晶体的生化检测应用研究;不久前在《芯片实验室》联合发表综述论文《纳流体晶体——密堆积纳米颗粒间的纳流体》(“Nanofluidic crystal: nanofluidics in close-packed nanoparticle array”;Lab Chip, 2017, 17(18): 3006-3025),被选做该期刊“10%论文”(one of the top 10% of papers published in Lab on a Chip),并收入“综述汇编”(review collection)。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以及隶属于MIT国际科学与技术计划(MISTI)的MIT-中国项目等的资助。
编辑:山石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信息学院王玮教授课题组在纳流体晶体生化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相关话题/纳米 生物
深研院新材料学院在纳米超容量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电动车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绿色交通工具,急需开发新型高容量、高稳定和高安全的锂电池。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其中纳米化是一种改进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常见方法,尤其对于磷酸铁锂这类低电导率的材料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纳米化的优点是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路径,可以获得更好的倍率性能。与块体材料相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命科学学院白书农实验室再次提出植物生物学新概念
2017年4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书农实验室在PlantPhysiology杂志上以PhosphorylationofSPOROCYTELESS/NOZZLEbytheMPK3/6KinaseIsRequiredforAntherDevelopment为题,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文报道一个重要的发现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教授课题组在碳纳米管三维光电集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集成电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数十年间,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测,随着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减,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然而随着10nm技术节点的接近,因受到物理定律、成本等制约而很难进一步提升。2015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委员会正式宣布摩尔定律将走到尽头,信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在压电摩擦复合式纳米发电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课题组利用静电纺丝工艺,成功研制出可用于柔性表面按压能量采集和人体生理信号检测的压电摩擦复合式纳米发电机。相关研究成果以《用于生物机械能采集和生理信号监测的柔性纤维基复合纳米发电机》(Flexiblefiber-basedhybridnanogenerator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基础医学院张宏权教授团队在基质生物学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2017年4月13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张宏权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细胞生物学期刊TheJournalofCellBiology发表论文,首次阐明整合素激活调控蛋白Kindlin-2的降解机制,并发现E3泛素连接酶Smurf1通过对Kindlin-2在细胞特定部位的降解而对受体整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化学学院彭海琳课题组在《自然?纳米技术》报道超高迁移率二维氧化物半导体新发现
半导体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目前,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的缩小,由于短沟道效应等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主流硅基材料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正发展到10纳米工艺节点而很难提升,摩尔定律可能终结。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半导体沟道材料和新原理晶体管技术,是科学界和产业界近20年来的主流研究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课题组的生物固氮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DNA重组技术兴起,以及发现存在于少数原核微生物体内的固氮基因簇可以通过结合实验(Conjugation)成功转入大肠杆菌、并使大肠杆菌具有生物固氮活性以来,将固氮酶系统直接导入植物细胞内,使主要农作物具有自主固氮功能的氮素自给自足属性,从而摆脱农业生产对工业氮肥这一高耗能高污染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张锦课题组在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结构控制生长方面取得突破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等性能,尤其在纳电子学上对电子和空穴都表现出超高的迁移率,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最有潜力的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纳米材料之一。碳纳米管可看作是由石墨片沿一定方向卷曲而成的空心圆柱体,根据卷曲方式(通常称为“手性”)的不同,可以体现金属性或带隙不同的半导体性。由于单壁碳纳米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大生科院王忆平课题组在生物固氮研究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存在于原核微生物中的固氮酶系统极其复杂,需要一系列,往往十几甚至几十个基因参与调控及其协调表达才能实现其功能。同时,生物固氮过程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ATP和还原力。这些因素都是将固氮酶系统导入植物细胞,实现植物自主固氮所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难题。王忆平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生物固氮的研究。在前期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张志勇教授课题组在《科学》发表5nm碳纳米管CMOS器件研究成果
集成电路发展的基本方式在于,在晶体管尺寸缩减的前提下,研制性能更强大、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芯片。目前,主流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将达到10nm(纳米)的技术节点,后续由于受到来自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而很难继续提升,“摩尔定律”可能面临终结。20多年来,科学界和产业界一直在探索各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