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邹如强课题组近期在稳定高效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材料与能源领域著名期刊《先进能源材料》发表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s Derived Cobalt Phosphide Architecture Encapsulated into B/N Co-Doped Graphene Nanotubes for All pH Value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的文章。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化石能源的枯竭与高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具有高能量密度,其本身无毒,燃烧产物只生成水,基于氢燃料的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电解水析氢是目前最有效的制氢方法,为降低过电势、提高反应速率,电催化剂的应用必不可少。高效电解水需要用到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和对设备腐蚀严重的强酸性电解液,这使得高成本、低产出与安全性问题成为了主要的制约因素。电解水产氢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原料来源广泛,各种酸碱性电解液、工业废水以及海水都可作为天然的制氢原料,这就需要催化剂在全pH电解液中都表现出高催化活性。传统贵金属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液中活性较高,而在中性和碱性电解液中表现较差。因此,开发廉价、稳定、安全、高效的全pH新型催化剂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邹如强课题组近期报道了一种简单的无催化剂方法制备硼氮共掺杂石墨烯纳米管材料的新方法,通过高温共热解,调整碳源前驱体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可一步控制生成硼氮共掺杂石墨纳米管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催化活性,同时其丰富的杂原子基团可为其它功能化纳米颗粒提供良好的附着点,是一种理想的基底材料(J. Mater. Chem. A, 2016, 4, 16469-16475,http://pubs.rsc.org/-/content/articlehtml/2016/ta/c6ta07214c)。课题组进一步在制备硼氮共掺杂石墨烯纳米管的过程中引入钴基金属有机骨架(MOFs)为前驱体模板,设计合成了一种硼氮共掺杂石墨烯纳米管(BCN)包裹磷化钴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CoP@BCN),用作电解水析氢反应的催化剂。作为前驱体的MOFs、聚乙二醇以及硼源和氮源经均匀混合,通过共热解法一步合成Co@BCN复合材料,进一步磷化得到CoP@BCN。该方法得到的CoP纳米颗粒被保护性碳层覆盖,并包裹在BCN纳米管内,有效防止了团聚和电解液腐蚀。它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达到10mA cm-2电流密度时的过电势分别为87、122和215毫伏,法拉第效率分别为99.5%、76.7%和88.5%,表现出了极高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硼氮共掺杂石墨烯纳米管包覆磷化钴纳米颗粒复合结构合成示意图
该成果展示了一种简单制备高效氢析出催化剂的策略,并为未来的复合型催化剂设计及解决稳定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文章发表于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并于当期Inside Front Cover进行简要介绍。该工作也被Wiley旗下MaterialsViews专文报告。论文第一作者是2013级博士研究生Hassina Tabassum,邹如强是论文的通讯作者。
邹如强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金属有机骨架衍生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系列进展。以金属有机骨架为前驱体制备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在众多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有望取代贵金属基催化剂,近年来成为能源与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该课题组近期发表多篇相关论文(Adv. Mater., 2016, 28, 6391–6398;ACS Energy Lett., 2017, 2, 504–511;Carbon, 2017, 4, 284-290等),并受邀于化学和材料领域著名期刊上撰写综述文章(Adv. Energ. Mater., 2016, 1600423;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2650–2676;Chem, 2017, 2, 52–80)。
CoP@BCN复合结构电解水制氢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委等项目的资助。
编辑:江南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工学院邹如强课题组在稳定高效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0
相关话题/材料 纳米
化学学院彭海琳课题组在《自然?纳米技术》报道超高迁移率二维氧化物半导体新发现
半导体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目前,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的缩小,由于短沟道效应等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主流硅基材料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正发展到10纳米工艺节点而很难提升,摩尔定律可能终结。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半导体沟道材料和新原理晶体管技术,是科学界和产业界近20年来的主流研究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7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稠环电子受体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化学和材料领域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和《先进材料》发表了4篇论文。有机光伏材料可分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过去的几年里,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给体材料已取得重大突破,无论是高分子还是小分子电子给体与富勒烯类电子受体共混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工学院董蜀湘课题组在磁电复合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自1961年磁电耦合效应首次在Cr2O3单晶中被发现,磁电复合材料经历了从单相体系发展到两相颗粒复合再到层状多相复合过程。近20年来,基于(1-3)型、(2-1)型、(2-2)型的磁电复合材料获得了广泛研究,但如何进一步提高磁电耦合效应似乎遇到了瓶颈。北京大学工学院董蜀湘课题组近日在磁电复合材料研究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物理学院杨金波、方哲宇和吕劲课题组合作发展出新的谷电子学材料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杨金波、方哲宇和吕劲三个课题组开展合作,预测二维的具有蜂窝状原子排布的BNC杂化材料是一类新的具有从紫外拓展到可见光、近红外以及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能隙的谷电子学材料,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该体系存在谷极化的现象。相关工作以“ValleyPseudospinwithaWidelyTuna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先进材料》封面文章报道生命科学学院孙育杰课题组超分辨成像新探针
最近20年,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的出现打破了光学衍射的极限,使得科学家以空前的视角去探索生物世界,并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技术可分为三类:基于焦点调制的方法如STED,基于单分子定位的方法如PALM/STORM,以及基于荧光探针闪烁特性的统计型超分辨方法如SOFI/3B等。其中,荧光探针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张锦课题组在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结构控制生长方面取得突破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等性能,尤其在纳电子学上对电子和空穴都表现出超高的迁移率,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最有潜力的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纳米材料之一。碳纳米管可看作是由石墨片沿一定方向卷曲而成的空心圆柱体,根据卷曲方式(通常称为“手性”)的不同,可以体现金属性或带隙不同的半导体性。由于单壁碳纳米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张志勇教授课题组在《科学》发表5nm碳纳米管CMOS器件研究成果
集成电路发展的基本方式在于,在晶体管尺寸缩减的前提下,研制性能更强大、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芯片。目前,主流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将达到10nm(纳米)的技术节点,后续由于受到来自物理规律和制造成本的限制而很难继续提升,“摩尔定律”可能面临终结。20多年来,科学界和产业界一直在探索各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极端光学研究创新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纳米尺度单颗粒光学检测研究综述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等应邀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Materials杂志发表题为“SingleNanoparticleDetectionUsingOpticalMicrocavities”的综述论文(DOI:10.1002/adma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北大深研院新材料学院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联合在《自然·纳米技术》发表电动车动力电池材料综述与展望文章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电动车动力电池安全性、续航能力、充电时间等方面的需求,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当涉及到设计和构造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时候,纳米科技以其特殊的优势在提高电池能力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被人类所重视。鉴于上述现状,北京大学深圳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信息学院吴文刚教授课题组在可调超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超材料(meta-material)是可改变其单元结构的形状、分布等,使得电磁参数具有可控性,从而调控其光学性质的人工媒质,目前的主要应用包括隐身衣、超透镜、吸收器等。动态可调超材料作为超材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超材料电磁特性的动态调节或重构。其中,基于微纳机电系统(micro/ ...北京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