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伊鸣研究员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3


  
  
  伊鸣
  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邮编:100191
  电话:**
  E-mail: mingyi@bjmu.edu.cn

  
  学术经历
  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此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解剖与发育生物学系神经科学专业进行博士研究,重点关注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网络动力学变化及其与动物病理学及行为学变化的相关性。合作导师John O’Keefe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于大鼠海马脑区发现“位置细胞(place cell)”,为空间认知现代研究奠基之作,现为英国皇家科学院与皇家医学院两院院士。2009年起于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万有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工作,主要进行疼痛与针刺镇痛中枢神经网络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2012年2月入选北京大学青年百人计划,现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神经网络生理学与病理学
  神经科学致力于探索神经-精神系统活动的生物学基础。其研究可在多层面上进行(图),如基因层面(遗传学)、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细胞层面(细胞生物学、离体电生理学)、神经网络层面(脑成像、在体电生理记录、神经计算技术)、行为层面(心理学、行为学、临床神经病学)等等。我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神经网络层面,应用在体电生理记录等新技术研究神经元群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网络动力学特性:网络内部各个单元是如何连接的,它们如何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如何介导认知与行为过程等等。神经网络层面介于细胞层面和行为层面之间,是神经科学最前沿领域之一,在系统生物医学和转化医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们目前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疼痛的神经网络机制,空间认知的神经网络机制,及针刺与艾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与临床应用。
  疼痛的神经网络机制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它包含感觉识别、情绪动机和认知评价三个维度,由不同的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组成的神经网络进行编码、加工和调制。因此,对疼痛的研究正在经历从传统的“伤害性感受”单一模式转变到“疼痛感知-情绪-认知”多维模式研究。急性的生理性疼痛具有重要的警示与自我保护作用,但组织损伤修复后遗留的慢性痛几乎没有生理意义,是神经系统失代偿的表现。慢性痛患者不但会有感觉异常(自发痛、痛觉过敏和异常痛觉等),还常伴随严重的负性情绪反应(如焦虑、失眠、抑郁等)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国际疼痛学会认为“慢性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是严重的医学健康问题”,更进一步指出:“解除疼痛是人类的基本权利”。然而,临床上慢性痛难于治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并非由单一分子或细胞变化引起,而是多分子、多神经核团功能改变导致的网络现象,因此传统的单靶点治疗常无法取得满意疗效。我们旨在以在体电生理及神经计算技术为核心,并结合分子生物学、脑成像、临床试验等技术与手段,研究疼痛状态下各个痛相关核团内部与之间如何连接,在疼痛慢性化过程中如何改变,及其与认知和情绪变化的相关性,并深入探讨其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
  空间认知的神经网络机制
  空间认知代表个体对外在空间环境的感知能力及“认路”能力,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高等认知神经科学尤其是学习与记忆生物学界,空间认知是研究最为深入的领域之一。人和啮齿类动物的海马脑区存在“位置细胞(place cell)”,编码个体的空间、时间及情境信息,前背侧丘脑等皮层下核团存在“头方向细胞(head-direction cell)”,编码方向信息,内嗅皮层存在“栅栏细胞(grid cell)”,编码空间及距离信息。这三大类兴奋型神经元合作编码空间相关信息,辅以各类抑制型神经元起网络连接与调节作用,共同构成空间认知的细胞学基础。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如老年痴呆病时,空间认知相关脑区的结构与功能常发生显著改变,并与病理学及行为学存在一定相关性。我们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空间认知的神经网络机制,及其病理状态下结构与功能变化。
  针刺与艾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与临床应用
  针刺(acupuncture)是中医学中研究最多、最广泛接受的疗法,而艾灸(moxibustion)是整个中医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源头。研究表明,针刺与艾灸可在多层面上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发挥治疗作用。我们关注针刺与艾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目前,针灸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是穴位特异性问题:针灸疗效的穴位特异性是否存在,为何存在,其神经生物学机制是什么。我们的研究提示,不同疾病状态下,艾灸的得气感存在明显穴位特异性,伴随显著的皮层连接度改变,且在疾病过程中动态变化。前扣带回等中枢核团选择性参与一些类型针灸而不参与其他类型,是穴位特异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本领域的研究不但有助于阐明针灸的作用机制,也有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推广临床应用。
  
  科研资助
  201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2年北京大学百人计划启动基金(BMU**)
  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
  2009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
  
  获奖情况
  2012年北京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医科类)一等奖
  2012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一等奖
  2012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
  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博士后
  2012年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礼来奖二等奖
  
  代表论文
  1. Zhang H, Chen X, Zhang C, Zhang R, Lao L, Wan Y, Yi M. Comparis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restrained and unrestrained rat models.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 2013: 404956.
  2. Yi M, Zhang H. Nociceptive memory in the brain: cortical mechanisms of chronic pain. J Neurosci. 2011. 31:13343-13345.
  3. Yi M, Zhang H, Lao L, Xing GG, Wan Y.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is crucial for contra- but not ipsi-lateral electro-acupuncture in the formalin-induced inflammatory pain model of rats. Mol Pain. 2011:7:61.
  4. Yi M, Zhang H. Fever as nature's engine. Adaptive and protective values of symptoms. BMJ. 2010;340:c1339.
  5. Cacucci F *, Yi M *, Wills TJ, Chapman P, O'Keefe J. Place cell firing correlates with memory deficits and amyloid plaque burden in Tg2576 Alzheimer mouse mode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 105(22): 7863-8. ( * equal contribution )
  6. Guo H, Huang L, Cheng M, Jin X, Yi M. Serial measurement of serum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sci Lett. 2006; 393(1): 56-9.
  7. Cacucci F *, Yi M *, Chapman PF, O’Keefe J. Age-dependent decrease of hippocampal place cell specificity and spatial working memory ability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Soc Neurosci Abs, 2005. ( * equal contribution)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基础医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白云教授
    白云 教授联系方式:电话:Email: baiyun@bjmu.edu.cn学习工作经历:1993-1998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士1998-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2010-201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衰老研究所,访问学者2003年-至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方向:1.干细胞生物学2.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基金:主持国家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杜晓娟教授
    杜晓娟 教授联系方式:电话:(实验室)Email: duxiaojuan100@bjmu.edu.cn主要工作简历:2011.08-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2001.10-2011.07: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副教授1995.10-1998.06:首都儿科研究所,生化与免疫,副研究员1993.10-1995.09:首都儿科研究所,生化与免疫,助理研究员1991.0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邓宏魁教授
    邓宏魁 简 历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系主任  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E-mail: hongkui_deng@pku.edu.cn  主要研究方向  体细胞重编程,细胞命运调控的分子机制  再生医学,组织器官再生  肿瘤的免疫治疗    教育经历  1980~1984年 中国武汉大学,学士  1984~1987年 中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邵根泽教授
    邵根泽联系方式: 电话: (L) (O) ** (C) Email: gzshao@bjmu.edu.cn通讯地址:100191 北京市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育经历2000-2003: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1993-1996: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生物化学专业,硕士1986-1990: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工作经历2010-现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尚永丰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性激素相关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新基因的克隆、鉴定和功能分析  电 话:(办公室)  (实验室)  传 真:  Email:yshang@hsc.pku.edu.cn    简 历:  博 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主要职务: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沈丽教授
    联系方式:  e-mail: shenli@bjmu.edu.cn  Tel:**  工作经历:  1986.08-1988.09 北京医科大学 助教  1988.10-1993.09 北京医科大学 讲师  1993.09-1997.10 北京医科大学 副教授  1997.10- 现在 北京大学医学部 教授  1999.08- 现在 北京大学医学部 博士生导师  研究经历:  1992-199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童坦君院士
    童坦君 院士  个人简介  童坦君,男,出生于1934年,现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杂志常务编委,《生理科学进展》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委;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原学术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衰老生物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学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文恭教授
    研究方向:转录因子与RNA结合蛋白介导的基因调控机制,非编码RNA的作用。  实验室人员:  教工:王文恭教授(wwg@bjmu.edu.cn)  张晓伟副教授(xiaoweizhang@bjmu.edu.cn)  姜彬主管技师(jiangbinxia@sina.com.cn)  研究生:徐芳,刘振云,唐颢,伊洁,袁帅,庞丽君,王维斌,潘克武,陈伊凡  ----------------------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赵颖教授
    赵颖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联系方式:办公地址:生化楼318;zhaoying0812@bjmu.edu.cn(email)简介:一直从事生物体内重要蛋白质的修饰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在国际较高影响因子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Cell Resear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晓伟教授
    张晓伟,教授  电话:  联系方式:e-mail:xiaoweizhang@bjmu.edu.cn;    1971年4月出生  1994-1999,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  1999-2003,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2003-2006,在美国Tufts University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2013,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副教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