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刘兴华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4-12


姓  名:
    刘兴华
职  称:
    研究员 博导
研究领域:
    临床心理学 正念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225房间
电子邮件:
    xinghua_liu@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

长聘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6年获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2007年至2008年访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障碍中心David Barlow教授实验室; 2011年担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硕士点专业负责人;2014年访学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正念中心;2015年至2016年访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障碍中心Stefan Hofmann教授实验室。

刘兴华研究员担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正念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正念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聚焦于正念的干预与机制研究。科研项目如下:

正念干预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2015-2017,主持。

正念训练干预疼痛感受的心理机制研究,312711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2016,主持。

正念训练对于降低高焦虑个体焦虑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1-2013,主持。

觉知(Mindfulness)训练对个体疼痛忍耐度的影响,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1-2013,主持。

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 - 常见心理疾患认知行为治疗技术规范及示范模式建设,国家科技部,2011-2012,子课题负责人。

心智觉知(Mindfulness)训练改善焦虑的效果:认知神经证据,309004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0-2012,主持。

视觉运动识别中信息整合的认知神经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0-2012,参与。

心智觉知(Mindfulness)认知疗法对抑郁大学生的干预疗效及保持,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09-2011,主持。

社交焦虑恐惧症注意偏好理论机制及矫正方案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4-2006,参与。

英文论著

Gao, L., Curtiss, J., Liu, X., & Hofmann, S. G. (Published onlin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Mechanisms in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Mindfulness.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17-0869-9.

Li, Y., Liu, F., Zhang, Q., Liu, X., & Wei, P. (2018).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on Proactive and Reactive Cognitive Control. Frontier in Psychology. 9:1002. doi: 10.3389/fpsyg.2018.01002.

Wang, Y., Xu, W., Zhuang, C. & Liu, X. (2017). Does mind wandering medi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negative mood? A preliminary study. Psychological Reports: Mental & Physical Health, 120(1), 118 - 129.

Xu, W., Jia, K., Liu, X., & Hofmann, S. G. (2016). The effects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on emotional health in Chinese long-term male prison inmates. Mindfulness, 7(5), 1044 - 1051.

Xu, W., Oei, T. P. S., Liu, X., Wang, X., & Ding, C. (2016). The moderating and mediating roles of self-acceptance and tolerance to othe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1(7), 1446 - 1456.

Xu, W., Rodriguez, M. A., Zhang, Q. & Liu, X. (2015).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acceptanc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peace of mind. Mindfulness, 6(4), 797 - 802.

Liu, X., Xu, W., Wang, Y. Z., Williams, J. M. G., Geng. Y., Zhang, Q., & Liu, X. (2015). Can inner peace be improved by mindfulness train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ress and Health, 31(3), 245 - 254.

Rodriguez, M. A., Xu, W., Wang, X., & Liu, X. (2015). Self-acceptance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perceived stress. Psychological Reports: Mental & Physical Health, 116(2), 513 - 522.

Liu, X., Wang, S., Chang, S., Chen, W., & Si, M. (2013). Effect of brief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on tolerance and distress of pain induced by cold-pressor task. Stress and Health, 29(3), 199 - 204.

Rapee, R., Kim, J., Wang, J., Liu, X., Hofmann, S., Chen, J., & ... Alden, L. E. (2011). Perceived impact of socially anxious behaviors on individuals' lives in Western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Behavior Therapy, 42(3), 485 - 492.

Deng, Y., Liu, X., Rodriguez, M. A., & Xia, C. (2011). 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Mindfulness, 2(2), 123 - 128.

Deng, Y., Liu, X., Rodriguez, M. A., & Xia, C. (2011). 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Mindfulness, 2(2), 123 - 128.

Li, S., Tan, J., Qian, M., Liu, X. (2008). Continual training of attentional bias in social anxiety.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6(8), 905 - 912.

Kinoshita, Y., Chen, J., Rapee, R. M., Bogels, S., Schneier, F. R. Choy, Y., Kwon, J., Liu, X. H. et al. (2008). Cross-cultural study of conviction subtype Taijin Kyofu: proposal and reliability of nagoya-osaka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6(4), 307 - 313.

Liu, X., Qian, M., Zhou, X., & Wang, A. (2006). Repeating the stimulus exposure to investigate what happens after initial selective attention to threat pictur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40(5), 1007 - 1016.

Qian, M., Ye, D., Zhong, J., Xu, K., Zhang, L., Huang, Z., Dong, W., Liu, X., & Nie, J. (2005). The behavioural,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towards SA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and in Suzhou. Stress and Health, 21, 87 - 98.

中文论著

王玉正, 齐臻臻, & 刘兴华. (2017). 情绪弹性在正念训练改善心境中的作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1(11), 914-915.

王海璐, 刘兴华. (2017). 开放监控冥想的特定影响效果. 心理科学进展, 25(8),1337-1348.

金建水, 刘兴华. (2017). 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正念教育--正念作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探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170-180.

王诗茗, 张振铎, 刘兴华. (2016). 平静心境量表在大学生中的试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0(7), 543 - 547.

齐臻臻, 刘兴华. (2016). 此刻觉察冥想方案的有效性: 来自冷压任务的证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4(3), 566 - 571.

刘兴华, 徐钧, 张琴, 吴燕霞. (2016). 此刻觉察正念训练的定义、操作及可行性. 中国心理健康杂志, 24(8), 1224 - 1229.

齐臻臻, 刘兴华. (2015). 接纳策略在慢性疼痛应对中的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4(8), 756 - 758.

徐慰, 王玉正, 刘兴华. 8周正念训练对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 (2015).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9(7), 497 - 502.

徐慰, 刘兴华, 刘荣. (2015). 正念训练改善情绪惰性的效果:正念特质的调节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6), 1129 - 1136.

王玉正, 刘欣, 徐慰, 刘兴华. (2015). 正念训练提升参与者对疼痛的接纳程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3), 567 - 570.

苑泉, 贾坤, 刘兴华, 刘卫丹, 杨畅. (2015). 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6周正念训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9(3), 167 - 171.

刘荣, 周琼丹, 张向东, 刘兴华. (2014). 学习困难儿童不同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记忆与情景记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8(11), 807 - 812.

刘兴华, 徐慰, 王玉正, 刘海骅. (2013). 正念训练提升自愿者幸福感的6周随机对照试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7(8), 597 - 601.

徐慰, 张倩, 刘兴华. (2013). 大学生正念水平对知觉压力与睡眠问题的中介作用.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2(6), 545 - 547.

徐慰, 刘兴华.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201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7(3), 197 - 202.

王岩, 辛婷婷, 刘兴华, 张韵, 卢焕华, 翟彦斌. (2012). 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心理学报, 44(9), 1180 - 1188.

刘兴华, 韩开雷, 徐慰. (2011).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5(12), 915 - 920.

刘兴华, 孟长治, 陈文君. (2011). 大学生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1),98 - 101.

邓玉琴, 刘兴华, 梁耀坚, 攸佳宁, 唐一源. (2010). 觉知抗抑郁训练对参与者抑郁情绪干预初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8(6), 813 - 816.

王偲偲, 刘兴华, 罗峥. (2010). 觉知训练对参与者疼痛忍耐度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46, 8686 - 8690.

刘兴华, 楚玉琴. (2010). 觉知疗法对1例肾移植患者情绪困忧的干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4(5), 380 - 382.

单超, 王岩, 刘兴华. (2010).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8(8), 951 - 954.

刘兴华,王偲偲. (200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接纳和觉知疗法述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0, 66 - 70.

刘兴华. (200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暴露疗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7(4), 518 - 520.

刘兴华, 李萌. (2009). 一例严重强迫症的暴露与仪式行为阻止治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7(2), 246 - 249.

刘兴华. (2008). 地震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单次行为疗法述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2(12), 773 - 775.

林晖芸, 刘兴华, 邱晓雯. (2008). 一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案例报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2(6), 461 - 464.

刘兴华, 梁耀坚, 段桂芹, 李希希. (2008). 心智觉知认知疗法:从禅修到心理治疗的发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3), 334 - 336.

刘兴华, 钱铭怡, 周晓林. (2007). 高焦虑个体对威胁性词语的注意偏向及习惯化.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11), 769 - 772.

刘兴华, 宋斐. (2007). 一例强迫检查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6), 421 - 423.

刘兴华, 姚萍, 段桂芹.(2007). 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循证实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5),353 - 355.

张幼莉, 宋斐, 刘兴华, 付爽, 安菁, 杨群治.(2007). 风湿病患者伴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探讨, 中国医刊, 42(3), 30 - 31.

叶冬梅, 钱铭怡, 刘兴华, 陈曦. (2007). 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恐惧量表的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5(2), 115 - 117.

钱铭怡, 王慈欣, 刘兴华.(2006). 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 心理科学, 29(6), 1296 - 1299.

刘兴华, 钱铭怡. (2005).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6), 431 - 435.

刘兴华, 钱铭怡. (2005). 焦虑个体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5), 337 - 340.

朱松, 董葳, 钱铭怡, 王易平, 刘兴华.(2004). 十五年来中国男性择偶标准的变化, 行为心理研究, 2(4), 614 - 621.

刘兴华, 钱铭怡.(2003). 社交恐惧症的评估方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7(3), 179 - 181.

钱铭怡, 刘兴华, 朱荣春.(2002). 大学生羞耻感的现象学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5(2), 73 - 75.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王垒
    姓  名: 王垒 职  称: 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经济心理学 人格-社会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联系电话: +86-10-62757551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leiwa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王垒,北京大学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陆昌勤
    姓  名: 陆昌勤 职  称: 研究员 博导 研究领域: 管理心理学 职业健康心理学 职业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联系电话: (010) 62750065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邮编 100080 电子邮件: lucq@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王莉
    王莉姓  名: 王莉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儿童社会性发展 联系电话: (010) 62761169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 100871 电子邮件: liwa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教育经历: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995 年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陈立翰
    陈立翰姓  名: 陈立翰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跨感觉通道信息整合 认知神经科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CLH AT pku.edu.cn 个人主页: http://www.multisensorylab.com/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个人简历1999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方敏
    方敏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电话:86-传真:86-Email:fm@pku.edu.cn接待学生日周四12:00——15:00教育背景1996-1999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93-1996经济学硕士四川大学经济系1989-1993经济学学士四川大学经济系工作经历1999.7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2009.10-2010.10: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2003.3-200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2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董志勇
    董志勇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编100871电话:(办)传真:Email:dzy@pku.edu.cn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数学学士(BSc.)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Mphil.)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PhD.)工作经历1992-1996中国人民大学助教1996-1998英国剑桥大学全日制研究生1998-2000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先后任校团委副书记、党办校办副主任,学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2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郝煜
    郝煜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经济学院423电话:传真:Email:maxhao1003@pku.edu.cn接待学生日周三下午2点到4点教育背景:  2002年-2006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学士  2006年-2008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关系和太平洋研究硕士(MPIA)  2008年-2013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工作经历:  201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2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郭研
    郭研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电话:86-传真:86-Email:guoyan@pku.edu.cn接待学生日星期五上午10:00-12:00;下午1:00-2:00教育背景1987,9-1991,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9-1994,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9-1999,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2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桂田
    黄桂田地址: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电话:86-传真:86-Email:huanggt@pku.edu.c教育背景1981年9月~1985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本科)1987年9月~1990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工作经历1985年7月~1994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任教。1997年7月~1999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2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胡涛
    胡涛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电话:86-传真:86-Email:hutao@pku.edu.cn接待学生日星期一下午14:00-17:00教育背景北京大学博士2000-2003北京大学硕士1998-2000南京大学本科1990-1994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契约理论讲授课程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博弈论主要作品1.“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经济机理与潜在风险”载于《经济学家》2010年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