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邱泽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1


邱泽奇教授 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
qiuzq@pku.edu.cn
理科5号楼106房间
Ph.D (北京大学,1994)



教育及培训经历 2013年至2013年:瑞士日内瓦大学;
2012年至2012年:瑞典隆德大学;
2001年至200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1997年至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
1996年至199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
1994年: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1986年:硕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1981年: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

研究领域 组织研究(信息技术应用);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
城乡社会学(社会发展);
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 。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人群与网络(2011年—至今);
组织社会学(1998年—至今);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1986年—至今)。
研究生课程:
社会研究方法(2017年—至今);
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 (2017年—至今);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in China (2016年—至今);
人群与网络(2013年—至今);
Local tradition and Chinese society (2009年—2012年);
社会指标与项目评估(2006年—2010年);
组织研究(1998年—2011年)。

论文及著作
中文:
2020,邱泽奇、由入文,《差异化需求、信息传递结构与资源依赖中的组织间合作》,《开放时代》,第02期;
2020,邱泽奇,《复杂性研究与拓展社会学边界的机会》,《社会学研究》,第02期;
2019,邱泽奇,《弥合数字鸿沟 促进数字红利普惠大众》,《中国经济时报》,10月14日;
2019,邱泽奇,《连通性:5G时代的社会变迁》,《探索与争鸣》,第九期;
2019,向静林、邱泽奇、张翔,《风险分担规则何以不确定——地方金融治理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研究》,第3期;
2019,邱泽奇、李澄一,《三秩归一与秩序分化——新产业触发乡村秩序变迁的逻辑》(完整版),《社会学评论》,第2期;
2019,邱泽奇,《技术化社会的3.0版》,《民主与科学》,第1期(总第176期);
2019,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许英康,《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英文),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邱泽奇,《智慧生活的个体让渡》,《北京日报》,12月10日;
2018,邱泽奇,《大数据给社会学研究带来了什么挑战?》,《实证社会科学》(第六卷);
2018,邱泽奇(主编),《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陈介玄、邱泽奇、刘世定、司晓,《金融和技术变迁给治理带来哪些挑战》,《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第3期;
2018,邱泽奇,《技术化社会治理的异步困境》,《社会发展研究》,第4期;
2018,邱泽奇,《智慧生活的个体代价与技术治理的社会选择》《探索与争鸣》,第5期;
2018,邱泽奇、乔天宇,《强弱关系,还是关系人的特征同质性?》(完整版),《社会学评论》,第1期;
2018,邱泽奇,《三秩归一:电商发展形塑的乡村秩序——菏泽市农村电商的案例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17,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许英康,《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秘密》(完整版),《经济社会学研究》,第4辑,
2017,邱泽奇、庄昱、马宇民、张拓红、谢铮、张华芯,《从对非洲卫生援助中解读中国符号》,载《非洲研究》,总第10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邱泽奇,《技术与组织:多学科研究格局与社会学关注》,《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17,邱泽奇(主编),《技术与组织:学科脉络与文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邱泽奇(著),《朋友在先:中国对乌干达卫生发展援助案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邱泽奇(译),《调查方法》(第2版),RobertM.Grooves等著,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邱泽奇、乔天宇,《强弱关系与关系人特征同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第1期;
2017,邱泽奇、许英康,《“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1期;
2017,邱泽奇、陈介玄、刘世定(主编),《当代社会的金融化与技术化:学科路径的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许英康,《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第10期;
2016,张新红、邱泽奇(主编),《读懂未来:信息社会北大讲堂》,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6,张茂元、邱泽奇,《近代乡绅技术观转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以近代珠三角机器缫丝技术应用为例》,《开放时代》第5期;
2016,李忠路、邱泽奇,《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儿童学业成就?——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差异分析》,《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16,向静林、邱泽奇,《激励方向与组织选择——一个人力资本控制权的框架》,《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
2015,邱泽奇、邵敬,《乡村社会秩序的新格局:三秩并行》,《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2015,许琪、邱泽奇、李建新,《真的有“七年之痒”吗?——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社会学研究》第5期;
2015,邱泽奇、范志英、张樹沁,《回到连通性——社会网络研究的历史转向》,《社会发展研究》第3期;
2015,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13版),EarlBabbie著,新加坡:CengageLearning出版;
2014,邱泽奇、萧群、李祥蒙、向静林,《谁流进了市场——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人群的社会特征》,《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3期;
2014,邱泽奇,《中国人为谁而奋斗》,载包智明主编《社会学名家讲坛》第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李力、邱泽奇,《求医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医学》,43(1):230-232;
2014,任莉颖、邱泽奇、丁华、严洁,《问卷调查质量研究:应答代表性评估》,《社会》第1期;
2013,邱泽奇、刘世定,《社会板块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第6期;
2013,许琪、于健宁、邱泽奇,《子女因素对离婚风险的影响》,《社会学研究》第4期;
2012,邱泽奇,《制度引导下的社会分层结构变迁》,载《社会转型:中韩两国的考察》,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任丽颖、邱泽奇、李力、严洁,《社会调查中职业问题编码的方式与质量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12,严洁、邱泽奇、任莉颖、丁华、孙妍,《社会调查质量研究:访员臆答与干预效果》,《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11,孙妍、邹艳辉、丁华、严洁、顾佳峰、邱泽奇,《跟踪调查中的拒访行为分析》,《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11,邱泽奇、姚洋(主编),《中国报告·民生·20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邱泽奇、徐玲、饶克勤,《迈向和谐的医患关系》,载《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邱泽奇、徐玲、张拓红、谢铮、饶克勤,《医患关系现状的社会学研究》,载《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陈清峰、薛品、赵亮员、洪海东、李金奎、邱泽奇,《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防治机构与人员能力调查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第16卷第3期;
2010,邱泽奇、姚洋(主编),《中国报告·民生·201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4版),EarlBabbie著,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张茂元、邱泽奇,《技术应用为什么失败——以近代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机器缫丝业为例(1860—1936)》,《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2009,张燕、邱泽奇,《技术与组织关系的三个视角》,《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09,邱泽奇,《中国学术传统与实践的社会学:方法论的再探讨》,载马戎、刘世定、邱泽奇、潘乃谷主编《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谢铮、邱泽奇、张拓红,《患者因素如何影响医方对医患关系的看法》,《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第41卷第2期;
2009,田元祥、翁维良、谢雁鸣、邱泽奇、赵建新,《基于逻辑框架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课题执行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华中医药杂志》第4期;
2009,刘丽、谢铮、邱泽奇、张拓红,《不同级别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医方影响因素分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第30卷第8期;
2009,绳宇、陈仲丹、何云、邱泽奇,《河南三地AIDS病人幸福感的探索性研究》,《中国艾滋病性病》第15卷第3期;
2009,刘丽、刘亚平、邱泽奇、张拓红、刘峰,《改善护理安全的做法和效果分析》,《中国医院管理》第29卷第7期;
2009,邱泽奇、毛宇嵘,《监督与评估》,载王陇德主编《艾滋病学》,北京:北京出版集团;
2009,马戎、刘世定、邱泽奇、潘乃谷(主编),《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邱泽奇、姚洋(主编),《中国报告·民生·200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EarlBabbie著,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绳宇、何云、张燕、邱泽奇,《河南省尉氏县艾滋病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及幸福感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第7期;
2008,邱泽奇,《技术与社会变迁》,载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邱泽奇,《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中国的例子》,载黄朝翰、杨沐主编《展望中国——未来中国十年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李友梅、李路路、蔡禾、邱泽奇(主编),《组织管理与组织创新》,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Browning, Colette,邱泽奇、张拓红、FarzadSharifian,杨辉、Shane Thomas, 2007,《什么是成功和健康的老龄》,《中国全科医学》第15期;
2007,邱泽奇、王旭辉、刘月等(译),《评估:方法与技术》(第7版),Peter H.Rossi ,MarkLipsey, andHoward E. Freeman著,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邱泽奇,《作为“粮食”的学术:费孝通先生周年祭》,《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
2006,邱泽奇,《快速经济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矛盾》,《中国与世界观察》第1期;
2006,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EarlBabbie著,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邱泽奇、张茂元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7版),Jonathan H. Turner著,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邱泽奇,《技术与组织的互构:以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为例》,《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05,邱泽奇,《中国学术传统与实践的社会学:方法论的讨论》,《天津社会科学》第2期;
2005,邱泽奇,《揭开社会面纱,我们审视书业》,《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1月7日第14版;
2005,邱泽奇,《衍生于传统的文化:以蜡染为例》,《文艺研究》第4期;
2005,邱泽奇,《以往我们只看重生理戒毒》,《南方周末》1月6日B11版;
2004,邱泽奇,《隔代无仇:布波文化融和的社会基础》,《北京大学学报》第6期;
2004,邱泽奇,《群体性事件与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云南大学学报》第5期;
2004,刘世定、邱泽奇,《过密化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第5期;
2004,邱泽奇,《社会项目评估》,载李强主编《应用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邱泽奇,《禁毒二十年之反思》,《啄木鸟》6月号;
2004,邱泽奇,《从传统企业转型谈振兴东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期;
2004,邱泽奇,《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的变迁》,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邱泽奇,《费孝通与江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邱泽奇,《爆发点在哪里——失业问题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云南大学学报》第5期;
2003,费孝通、邱泽奇,《发展如蜕变——关于小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对话》,《决策咨询》第11期;
2003,邱泽奇,《吸毒问题袭扰中国》,《澳亚周刊》7月号;
2003,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台北:杨智图书;
2003,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香港:天地图书;
2002,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邱泽奇等(译),《评估:方法与技巧》(第6版),Peter H.Rossi ,Howard E. Freeman and MarkLipsey著,华夏出版社;
2002,邱泽奇(译校),《组织理论》(第4版),W. Richard Scott著,黄杨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2版),EarlBabbie著,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8版),EarlBabbie著,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邱泽奇,《湘鄂西山居民族的社会与经济》,载马戎、周星主编《中国民族社区发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邱泽奇,《华人家族与企业》,载朱燕华、张维安主编《经济与社会》,台北: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1,邱泽奇,《中国社会的数码区隔》,《二十一世纪评论》第4期;
2001,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6版),Jonathan H. Turner著,华夏出版社;
2001,邱泽奇(译校),《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Peter M.Blauand Marshall W. Meyer著,马戎、时宪民、邱泽奇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中心;
2000,邱泽奇,互利互惠的族际经济联系,载马戎等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邱泽奇,《中国大陆社会分化状况的变化》,台北:大屯出版社;
1999,邱泽奇,《市场化改革、法治建设与政党政治》,载林佳龙、邱泽奇主编《党国体制与两岸民主发展》,台北:月旦出版社;
1999,邱泽奇,《制度性因素与中国政治民主发展》,载林佳龙、邱泽奇主编《党国体制与两岸民主发展》,台北:月旦出版社;
1999,郑永年、邱泽奇,《从法制到法治?》,载林佳龙、邱泽奇主编《党国体制与两岸民主发展》,台北:月旦出版社;
1999,邱泽奇,《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社会学研究》第4期;
1999,邱泽奇,《乡镇企业改制与地方威权主义的终结》,《社会学研究》第3期;
1999,林佳龙、邱泽奇(主编),《党国体制与两岸民主发展》,台北:月旦出版社;
1998,邱泽奇,《乡村选举与村镇组织关系》,载陈明通、郑永年主编《两岸基层选举与政治社会变迁》,台北:月旦出版社;
1998,邱泽奇,《在政府与厂商之间:乡镇政府的经济活动分析》,《二十一世纪评论》4月号;
1996,邱泽奇,《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社会学年鉴,1992-1995》,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邱泽奇,《建构与分化: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过程》,载潘乃谷、马戎主编《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邱泽奇,《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与运行机制》,《中国社会学年鉴,1994-1995》,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邱泽奇,《行行重行行》,《中国社会学年鉴,1994-199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邱泽奇,《边区企业的发展历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邱泽奇,《城市集体企业个案调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邱泽奇(执行主编),《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邱泽奇,《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持续发展:以金昌为例》,《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1995,邱泽奇,《国有企业中的集体企业──甘肃16家企业的调查》,载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研究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邱泽奇,《寻找青春的定价》,《北京青年报》5月3日第8版;
1995,邱泽奇,《缓解贫困:西部国有大企业的意义》,《人民日报》5月4日第11版;
1995,邱泽奇,《代理、交换与寻租:边区城市集体企业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秋季卷;
1995,邱泽奇,《也说可比与不可比》,《读书》第7期;
1995,邱泽奇,《展示活生生的乡镇企业》,《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1995,邱泽奇,《认识中国社会的各色人等》,《北京青年报》12月18日第8版;
1995,邱泽奇(译),《评<身在黄金屋:在西藏的日子>》,载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主编《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研究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邱泽奇,《行行重行行一解》,《读书》第2期;
1994,邱泽奇,《农村社会学研究进展》,《中国社会学年鉴,1989-1993》,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邱泽奇,《社会组织理论评述》,载李守经、邱馨主编《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邱泽奇,《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变迁》,载李守经、邱馨主编《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邱泽奇,从沿海到边区的考察,《中国社会学年鉴,1989-1993》,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邱泽奇,《农村社会学在中国:1989-1992》,《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1993,邱泽奇,《权威建设取向与大陆社会分化》,《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第4期;
1993,邱泽奇(译),《东亚社会研究》(引言,第7、8、10篇,第9、11篇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邱泽奇,《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之现状与改善》,《社会工作研究》第2期;
1992,邱泽奇,《中国农村贫困现实解释之偿试》,《社会学研究》第5期;
1992,邱泽奇(译),《太平洋上的太阳旗》,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景实录》,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1,邱泽奇,《瓦罗<论农业>评述──兼论中西古代农业传统的差异性》,《中国农史》第1期;
1991,邱泽奇,《农本论:历史教训、现实困境与农村发展》,《农业考古》第1期;
1991,邱泽奇、丁浩,《农村婚嫁流动》,《社会学研究》第3期;
1991,邱泽奇(译),《马克思主义与发展社会学:对绝境的解释》,《国外社会学》第6期;
1990,李守经、邱泽奇,《当代中国农民》,《人与社会》第1-2期;
1990,邱泽奇,《湖北省科技兴农战略思路及对策研讨会主题述要》,《湖北社科通讯》第5期;
1990,邱泽奇,《杨开道教授》,《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第3期;
1990,邱泽奇,《当代中国农民研究综述》,《社会科学动态》第7期;《社会学复印资料》第5期;
1990,李守经、邱泽奇,《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概观》,《社会学研究》第5期;
1990,邱泽奇、邱馨,《谈毕业实习中学生三能的培养》,《高等农业教育》第6期;《农业教育研究》第2期;
1990,缪启愉、邱泽奇,《汉魏六朝岭南植物“志录”辑释》,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邱泽奇,《切实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改革的深入》,《社会科学动态》第4期;
1989,李守经、邱泽奇,《中国农村社会学十年:课题与观点》,《社会学研究》第6期;
1989,邱泽奇,《<史通笺记>补三则》,载程千帆主编《古典文献研究,1989》,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9,李守经、邱泽奇,《农村社会学及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国社会学年鉴,1979-1989》,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李守经、邱泽奇,《小城镇研究》,《中国社会学年鉴,1979-1989》,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李守经、邱泽奇,《杨开道》,《中国社会学年鉴,1979-1989》,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邱泽奇,《汉魏六朝岭南植物志录的历史地位》,《古今农业》第2期;
1987,邱泽奇,《先秦植物文献评述》,《大自然探索》第3期;
1987,邱泽奇,《杨开道先生和他的农村社会学工作》,《社会学研究》第5期;
1987,李守经、邱泽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7,邱泽奇,《万震<南州异物志>》,《中国农史》第3期;
1986,邱泽奇,《汉魏六朝岭南植物志录考略》,《中国农史》第4期;
1985,邱泽奇,《山西唯一的古农书──<马首农言>》,《科技与信息报》6月13日。
英文:
2018,Li,ZhongluandZeqiQiu(通讯作者). "How Does Family Background Affect Children’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Evidence from Contemporary China."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5(1):13.
2016,Xu, Qi,QiuZeqiand LiJianxin. "Is the ‘Seven-Year Itch’ Real?—a Study on the Changing Divorce Pattern in Chinese Marriages".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3(1):1-23.
2015,Xu, Qi, YuJianningandQiuZeqi."The Impact of Children on Divorce Risk."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2(1):1-20.
2010,Sheng, Yu,Qiu,Zeqi, He Yun, Naomi Juniper, and Zhang Yan. "Living Conditions and Palliative Care Needs among End-of-Life Former Commercial Plasma Donors Affected with HIV/AIDS in Rural Henan of China".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3: 279- 286;
2010,Qiu,Zeqi."Technology Progress and Social Change".inLiQiang(ed.)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edited by LiQiang.Leiden and Boston: Brill.pp337-374;
2004,Qiu,Zeqi."The Mass Claim Events and Dilemma of Rule of Law in China".Views and Policies, No.1;
2006,Qiu,Zeqi. "Cultural derived from Traditions: Case from Chinese minorities".inEstudossobrea ChinaVIII,Lisboa:InstitutoSuperiordeCienciasSoociasePoliticas, pp. 145-164;
1998,Qiu,ZeqiandZhengYongnian."Xia-Gang and its Soc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Reducing Labor Redundancy in Chinas SOEs".in
WangGungwuand John Wang (eds.)China Political Economy.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98,Qiu,Zeqi."Unification or Fragmentation".Harvard China Review,Summer;
1995,Qiu,Zeqi."A Historical Image of China?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in 1990s".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XVI, No. 4;
1991,Li,ShoujingandQiuZeqi. "Social Security Helps Farmers".ChinaDailyOctober28th.


工作论文 2000,邱泽奇, “网络社会在中国的形成”,东亚研究所工作论文,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
1997.Qiu, Zeqi. "Post-off Labors and SOE Reform in China". Working Paper, East Asian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研究课题 2016年—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作为发展要素的互联网研究”(16JJD840002),项目主持人;
2014年—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项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管理实践与政策选择”,项目负责人;
2014年—2015年,湖北省赤壁市委托项目:“赤壁市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2016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项目:“牧区藏民家庭的社会网络”,项目负责人;
2013年—2016年,英国海外发展署(DIFD)和国家卫计委项目:“中国对乌干达卫生发现援助的有效性评价研究”(OP2-R1),项目负责人;
2013年—2013年,舟山市政府委托项目:“舟山市社会管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2年—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量社会媒体数据中不实信息的分析与检测”(**/F020511),主要参与人;
2012年—2012年,卫生部重点项目:“居民对医改满意度调查2012”,项目主持人;
2011年—2012年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委托项目:“谁在开网店?”,项目主持人;
2011年—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项目:“住房公积金制度调查”,项目主持人;
2010年—2011年,卫生部重点项目:“居民对医改满意度调查研究”,项目主持人;
2010年—2010年,国家发改委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公共服务部门人力资源供需状况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9年—2009年,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家庭生活方式调查——个案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8年—2009年,卫生部重点项目:“医患关系专题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8年—2008年,英国海外发展署(DIFD)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项目:“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8年—2009年,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家庭生活方式调查——城市比较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8年—2008年,北京市公安局委托项目:“北京市重点地区和娱乐场所禁毒工作公众认知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8年—2008年,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委托项目:“北京市‘十一五’人口全面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7年—2011年,国家985工程二、三期重点项目:“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项目主持人;
2007年—2008年,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项目:“青年志愿者动员”,项目主持人;
2006年—2009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禁毒效果评估技术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6年—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变迁研究”(05JJD840001),项目主持人;
2005年—2006年,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人员/机构能力评估”,项目主持人;
2004年—2006年,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督导与评估方案”,项目主持人;
2004年—2006年,国家985工程二期项目:“企业组织中的信息技术与组织社会学的发展”,项目主持人;
2003年—2011年,教育部、北京大学211工程项目:“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建设”,项目主持人;
2002年—2005年,教育部文科基地重点项目:“制度-组织理论与中国的制度-社会变迁”,主要参与人;
2001年—2006年,国家禁毒委员会项目:“乐清禁毒模式评估”,项目主持人;
2001年—2006年,国家禁毒委员会项目:“昆明禁毒模式评估”,项目主持人;
2001年—200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社会发展指标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0年—2002年,国家禁毒委员会项目:“包头禁毒模式评估”,项目主持人;
2000年—2001年,教育部项目:“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组织机制的转变”,项目主持人;
2000年—2001年,教育部项目:“网络社会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项目主持人;
1999年—2000年,人事部委托项目:“中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项目主持人;
1999年—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机制”,项目主持人;
1998年—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变迁”,项目主持人;
1997年—1999年,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小城镇边界与农村城市化”,项目主持人;
1996年—199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项目:“‘跨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项目主持人;
1995—1997,ODA, UK: Evaluation on Forest Preserv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PRC. Team member ();
1995—1996,WFP and IFAD: Evaluation o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orth East Sichuan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eam member ();
1995年—1997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乡镇组织及其影响力研究”,项目主持人;
1995年—1998年,福特基金会项目:“扶贫政策与扶贫绩效:以县为单位的比较研究”,主要参与人;
1994年—1996年,新加坡政府项目:“中国乡镇政府组织与经济行为机制研究”,主要参与人;
1993年—1995年,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主要参与人;
1993年—199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研究”,主要参与人;
1992年—1994年,新加坡政府项目:“中国乡镇企业调查”,主要参与人;
1991年—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重点项目:“黄河上游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主要参与人;
1990年—1991年,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项目:“农村贫困的社会学分析”,主要参与人;
1990年—1991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驻鄂联络组项目:“农村科技示范与科技示范社区”,主要参与人;
1990年—1991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兴农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主要参与人;
1987年—1989年,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项目:“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主要参与人。


社会兼职与服务 2016年—至今,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15年,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年—2020年,深圳市罗浮区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201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3年,首届中国质量奖评审委员为,副主任委员;
2012年—2016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首任;
2010年—至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党委,委员;
2006年—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创办;
2006年—2011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PI组组长;
2004年—至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奖励及荣誉 201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2010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奖;
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
2009年,北京大学人文社科奖;
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奖;
2005年,首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2004年,全国图书出版优秀图书奖;
2003年,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3年,全国青年优秀读物一等奖;
2002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
2002年,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
1998年,入选北京市社会科学百人工程。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社会科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飞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孙飞宇副教授sunfeiyu@pku.edu.cn理科5号楼105房间Ph.D(加拿大约克大学,2010)教育及培训经历2005年—2010年: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SocialandPoliticalThought)博士候选人,获博士学位;2002年—2004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获硕士学位;1998年—2002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在读,获法学学士学位。研究领域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渠敬东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学者qujingdong70@163.com理科5号楼252房间Ph.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教育及培训经历2005年6月—2005年8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访问学者;2003年6月—2004年5月: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995年9月—199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1992年8月—1995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田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田耕助理教授gengtian@pku.edu.cn理科5号楼127房间Ph.D(芝加哥大学,2015年)教育及培训经历2015年:博士,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3年:学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领域政治社会学;社会理论;历史社会学;韦伯学说;近代中国社会转折。教学经验本科生课程:中国边疆的社会学研究(2015—2016年秋);家庭社会学(2015—2016年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陶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陶林副教授taolin@pku.edu.cn理科5号楼103房间Ph.D(哈佛大学,2006年)教育及培训经历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系;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硕士,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系;1991年9月至1996年7月:本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领域社会学理论;博弈论;实验社会学;道德动机与行为;志愿行动与非盈利组织。教学经验本科生课程:中国社会(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迪副教授wangdipku@pku.edu.cn北京大学理科5号楼105房间Ph.D(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2013;北京大学,2011)教育及培训经历2011年7月—2013年6月,博士后(讲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7年10月—2013年6月,获社会学博士学位,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2006年9月—2011年7月,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4年9月—2006年7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佟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佟新教授博士生导师tongxpku@163.com理科5号楼126房间Ph.D(北京大学,1997)教育及培训经历2013年—现在,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现在,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现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月—4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10月—2000年1月,加拿大UBC大学妇女中心访问学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铭铭教授博士生导师wangmingming@263.net;wangmingming2006@163.com理科5号楼243房间Ph.D(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1993)教育及培训经历1987年10月至1993年1月:博士,英国伦敦大学;1985年9月至1987年6月:硕士,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1年9月至1985年6月:本科,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研究领域文化理论;区域研究(中国东南与西南历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娟助理教授wangjuanpku@pku.edu.cn理科5号楼120房间Ph.D(北京大学,2013)教育及培训经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8月至2004年7月: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998年8月至2002年7月:本科,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管理系。研究领域民族社会学;民国时期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谢立中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lzxbjdx@sina.com理科5号楼206房间Ph.D(中国社会科学院,1992)教育及培训经历2012年1月,应邀到法国里昂大学从事讲学活动;2010年10月,应邀到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进行讲学;2007年1月,应邀到台湾大学社会学系从事访问研究;1999年9月—2000年7月,到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访问研究;1998年10月,到香港理工大学从事访问研究;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利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吴利娟副教授wulijuan@pku.edu.cn理科5号楼125房间Ph.D(美国马里兰大学,2006年)教育及培训经历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口研究所;1999年8月至2006年8月: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系;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89年9月至1994年7月:本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领域社会性别研究;社区发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