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1


周 皓 教授 博士生导师
zhouh@pku.edu.cn
理科5号楼222房间
Ph.D(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2000年)

教育及培训经历 教育经历:
1997年9月—200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法学(人口学)博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获法学(人口学)硕士学位;
1990年9月—1994年7月:杭州大学数学系就读,获理学学士学位。
培训经历:
2011年9月—2012年9月: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9年8月—2009年12月: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2年6月:密西根大学ISR暑期课程;

1999年9月:捷克查尔斯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等联合主办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Demography and Geodemography";
1999年6月: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The 30th Summer Seminar on Population".

研究领域 人口学;
人口迁移与流动;
儿童发展;
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

教学经验 本科生课程:
社会统计学(2012年—)。
研究生课程:
线性回归及其应用(2017年—);
高级社会统计学(2008年—);
抽样调查:方法论与方法(2008年—2015年)。

论文及著作
专著:
2014年1月,《流动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论文:
2020,郭冉、周皓,《高等教育使谁获益更多?》,《社会学研究》2020第01期;
2019,周皓,《两种调查视角下流动人口结构的对比分析》,《人口研究》第5期;
2019.Zhao,Rujing.ZhouHao.Tu,Hongbo."Regional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Intention of Migrant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Migrants Dynamic Monitoring Survey in 2015.",MordenChinaStudies,Vol.26(1):32-79;
2018,王伶鑫、郭冉、周皓,《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分析——基于个体和地区异质性的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5期;
2018,王伶鑫、周皓,《流动人口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户籍比较的视角》,《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期;
2018,王伶鑫、周皓,《流动人口的健康选择性》,《西北人口》第6期;
2018,赵如婧、周皓,《儿童健康发展的比较研究》,《青年研究》第1期;
2016,周皓,《人口流动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异质性》,《人口与经济》第4期;
2016,周皓,《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制度与教育》,《人口与社会》第3期;
2016,周皓,《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影响的区域差异》,《人口与发展》第3期;
2015,周皓,《人口流动选择性对生育水平的影响》,《人口研究》第1期;
2013,周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期望、亲子交流与儿童发展》,《青年研究》第3期;
2013.YaoLuandHaoZhou."AcademicAchievementandLonelinessofMigrantChildreninChina:SchoolsegregationandSegmentedAssimilation",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57:85-116;
2012,周皓,《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队列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02期转载);
2012,周皓,《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人口研究》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口学》2012年第05期全文转载);
2012,周皓,《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代际传承》,《中国人口科学》第1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07期转载);
2011,周皓、荣珊,《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人口与经济》第3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1年第09期全文转载);
2010,周皓,《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与发展—基于“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分析》,《人口研究》第2期;
2009,周皓、李丁,《我国不同省份通婚圈概况及其历史变化—将人口学引入通婚圈的研究》,《开放时代》第7期;
2008,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比研究》,《人口与经济》第6期;
2008,周皓、巫锡炜,《流动儿童的教育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人口研究》第4期;(收录于:袁振国等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2007,周皓,《流出人口与农村家庭户特征—基于流出地的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第2期;
2006,周皓,《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政策制定与服务到位》,《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
2006,周皓,《中国的返迁人口: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第3期;
2006,周皓,《资本形式、国家政策与省际人口迁移》,《中国人口科学》第1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06,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人口与经济》第1期;
2005,周皓,《“人口准入”能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吗?》,《人口研究》第6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04,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研究》第6期;
2004,周皓,《以人为本是政策依据,更是行动目标》,《人口研究》第2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04,周皓、陈玲,《对流动儿童学校之合理性的思考与建议》,《人口与经济》第1期;
2003,周皓、章宁,《流动儿童与社会融合》,《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03,周皓,《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漏报情况的重新估计》,《人口研究》第2期;
2003. ZhouHao. "MigrationandHouseholdcharacteristics:EvidencefromChina",inChotib,Siew-EanKhoo,etc,edit,AsiansontheMove:Spouses,Dependents,andHouseholds(SpecialCollectionofpapers),AsianMetaCenterforPopul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nalysis;
2002,周皓,《省际人口迁移中的老年人口》,《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
2002,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的回顾、总结与评价》,《人口与经济》第1期;
2001,周皓,《从迁出地、家庭户的角度看迁出人口》,《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2001,周皓,《我国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状况及比较分析》,《南方人口》第2期;
2001,周皓,《迁移人口平均已滞留时间的分布状况》,《市场与人口分析》第4期;
2001,段成荣、周皓,《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状况分析》,《人口与经济》第1期;
2000,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综述》,《人口与市场分析》第5期;
2000,周皓,《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人口与经济》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
1999,周皓,《关于户籍制度与外来人口权益问题的讨论》,《人口研究》第5期;
1999,陈功、周皓,《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第九届全国中青年人口科学讨论会纪要》,《人口研究》第1期;
1999,周皓,《国外人口迁移模式》,《人口研究》第3期;
1998,段成荣、周皓,《北京市跨省迁入人口特征分析》,《人口学刊》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
1998,周皓,《谈家庭养老存在的长期性》,《人口学刊》第4期;
1998,周皓,《新形势下我国乡-城迁移流持续原因新探》,《人口研究》第4期;
1998,周皓,《浙江省户主率与文化程度的关系》,《南方人口》第3期;
1997,周皓,《中国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两项数量分析》,《杭州大学学报》第10期。

书中章节:
2015,周皓、郭冉、王伶鑫,《第8章 家庭与人口流动》,李建新等《中国民生报告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周皓,《第六篇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人口老龄化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著《人口老龄化态势与发展战略研究》,华龄出版社;
2013,周皓、段冰、胡嫄,《第9章 人口流动》,谢宇等主编《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周皓、李丁,《第五章 农民工子女随迁与留守的决策机制研究》;周皓,《第八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发展状况》、《第九章 国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个案分析-以印度为例》,袁振国等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周皓,《第三章 我国的生育率变动》、《第六章中国的人口迁移与流动》,黄荣清等著《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人口》,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周皓,《各民族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黄荣清、赵显人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民族人口的变动》,民族出版社;
2001,周皓,《英国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部)的扶贫活动(案例研究)》,洪大用、康晓光等《NGO扶贫行为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周皓,《流动人口的归属与权利》,柯兰君、李汉林《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工作论文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4日第A08版;
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与社会认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两纲通讯,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7年特刊。


研究课题 2015年11月—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流动人口子女卫生与教育状况的历时分析”,项目负责人;
2013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3年—2015年,李斌社会学基金,“人口流迁与儿童发展-论异质性与反事实因果推论”,项目负责人;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少年流动人口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8年-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流动人口子女随迁与留守的决策机制研究》、《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总报告》,;
2008年-2009年,原人事部博士后项目,“博士后制度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引进方面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6年—201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发展状况的跟踪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6年-2010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认同的跟踪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6年-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流动儿童教育与社会融合的跟踪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年-2006年,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个人项目,“流动儿童社会整合的追踪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年-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流动儿童社会整合的追踪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2年-2005年,Small Grant Program, 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 (UCRN),"Migrant School – Should It Be Existent or Not?",项目负责人;
2002年-2003年,博士后基金课题:“我国人口迁移与家庭户的关系研究— 基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项目负责人;
2002年-2004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状况及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0年,英国救助儿童基金会“人口迁移与儿童”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人。


会议经历 2015年9月,中国人口学2015年年会,“流动真的增加了收入吗?”、“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影响的区域影响”,四川成都;
2013年7月,中国社会学2013年年会,“制度安排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贵州贵阳;(该文获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7年5月, "Understanding Health and Population over Times: Strengthening Capacity in Longitudinal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Introduction to Panel Study on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Bangkok, Thailand;
2005年7月, 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UCRN), "Chinese Cities in Transitio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Urban Research", "Who Are Re-migrants", Shanghai, China;
2004年12月, 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UCRN), "In the Cit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Urban Research",“流动儿童心理状况与社会整合”, Hong kong, China;
2001年4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全国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的 "Migration and Children" 研讨会,“流动人口的归属与权利”,福建福州;

2001年4月,Asian MetaCentre for Population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alysis Centre for Advanced Studies Faculty of Arts &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Migration and the 'Asian Family' in A Globalising World", "Out Migrant and Household – Analysis Based on 1992’s Survey Conducted by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China", 新加坡。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奖励及荣誉 2014年10月,《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代际传承》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4年7月,《流动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获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
2013年7月,《制度安排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获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10年10月,《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与发展—基于“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分析》被评为第八届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年,《资本形式、国家政策与省际人口迁移》被评为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人口学会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3月,获得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2年,《从迁出地、家庭户角度看迁出人口》于2002年6月被评为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人口学会举行的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9年12月,获1998—199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刘铮奖学金”;
1999年10月,获1998—1999年度“马寅初人口科学奖(博士生类)”;
1999年10月,获得1998—199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最高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


相关话题/人口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