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七月风雨惊天2012-06-25
本人是七月中旬开始复习的,先说一下我的各科用书。
数学:李永乐复习全书+400题+真题。(123)
英语:真题+150下册(70)
政治:任汝芬系列+各种最后五套题(65)
专业课:测量学+历年真题(141)
数学:
首先七月份中下旬我就是上午先读会英语真题,大约一个小时,也就是记一下单词,然后就是看数学全书看到午饭时间。下午继续看数学。第一遍全书会比较慢,建议在看全书之前至少能对课本有个大致的了解,有个大概的系统,知道哪里讲的是什么。九月份之前基本上就是英语真题和数学全书之间倒换着看。数学在这段时间建议集中精力细致的看,有的同学喜欢自己在本子上整理一遍,我也试过,但是确实不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全书上有看不懂的地方一定记得去翻课本。因为课本上的才是最基础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这短时间有些同学可能会忽略课本的重要性,最好是一遍看全书上的例题,一遍看课本上对一些定理的定义和解释,一章一章的过一遍。尤其是线代,我基本上是把课本先研究了一遍,线代比较系统,从头到尾都是关联起来的,而且我看线代概率论的课本的时候自己也会把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在头脑中过一遍。大概九月份左右会把全书看一遍,当然看不完也没关系,因为质量比速度重要,踏踏实实看一遍的效果比浮躁的看上两三遍还要好。
我认为数学只要仔细认真的看懂一遍,其他时间只是在重复记忆和练习做题速度。数学题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基础什么都跑不了。第一遍的时间会比较长,并且会有种看到后面前面的都忘记的感觉。不用急,慢慢来。大概9月份过完第一遍,然后开始第二遍。400题出来后我买了一套,400题综合性比较强,一天做一套题,第二天对答案研究(这个时间会比较长,有时候好几天研究完),做了大约有六七套的样子,剩下两三套也就看了看。这个时候就开始研究真题了,我是从后往前做的,和做400题差不多的过程,到最近几年的真题的时候看看时间。在做套题的这个过程中要利用好全书和课本,里面有很多类似的题目,一定把握好定义。有时候做题做多了会有种混乱感,返回课本理一下就OK了。
英语:
英语这个东西就是个重复重复再重复。真题一遍一遍,一套一套的来,每天做,每天看。就那十套题,我看到随便翻开真题看第一段就知道这篇文章讲的主题,出题点,里面的单词都认识的程度。最开始先搞定里面的单词,然后看段落,比如为什么第一段要这么开头,它和第二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于整篇文章的意义,这样一段一段的来。再研究每个题目,备选答案为什么这么出,每个备选答案的题点在哪里,错误答案和正确答案之间迷惑人的区别在哪,这样就很透彻了。
最后到文章大意,文章的布局这些整体上的东西。当然在第一遍过真题的时候是不可能到这个程度的,每做一遍真题就会深入一点,每篇文章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的过程。英语作文我不擅长,就最后弄了同学的一个模板,得分应该比较低,我就不多说了。到大概11月中下旬(也可能是12月份,我记不清了)真题实在无聊了,就买了本150篇的提高篇,我记得当时我去买的时候卖书的阿姨说这个书现在都不进了,就剩最后一本了,卖给我了。可能其他同学一开始并不是看真题,以至于到这个时间还在研究真题。说句实话,我感觉我的英语的阅读理解在这本书的帮助下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的过程,真心建议弄一遍,也没几个钱。一开始看的时候会觉得这本书的答案实在是牵强的很,那是你还没到他这本书的那个程度(个人理解,勿喷),慢慢研究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强大之处,所以强烈推荐!
政治:
政治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买红宝书,所以建议后来的同学一定要买一本看,从头到尾当故事书多梳理几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原理,也就是马哲,是不能光靠看和背就可以掌握的。哲学是个很抽象的东西,一定要多理解,基于理解下的记忆才是最有效的。第一遍过完红宝书,你会发现,前面的都已经忘干净了,没关系,大家都是这样子过来的。
第一遍完了马上开始第二遍。这一遍不要哪么快,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都仔细理解一下,记忆的时候分类最好,比如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历史原因等等。不用着急于每个小知识点的记忆,能大致的对每一大章节讲了哪些东西,分了哪些类,自己一个人合上书本能嘟嘟囔囔的大致介绍一遍,就像给人讲故事一样。政治这个东西真研究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就像新闻联播,以前看起来全是废话连篇,那是因为没有理解它说的这句话的背后的含义,不过总之也很无聊(至少我不感兴趣)。到后面各种五套题出来后就往死了背吧,考试之前总是担心自己做大题的时候些不出来怎么办,到时候就知道了,只要是真的背了,写起来和尿崩一样,止都止不住的。大家背咱也背,在这事儿上随大流总不会错的。
专业课:
测量学知识点不少,不过理解起来很困难的地方基本没有。我是快10月份的时候才开始看的,每天晚上看一小时政治,看两个小时专业课。课本后面的习题我找个个本子一套一套一步一步的做的,课本记忆一遍就去看真题了。真题也是每套从第一题开始一个一个的写的本子上,做个四五套就明白了,也就那点东西翻来覆去的考,越往后做越发现就是个熟练度的问题了。一定要每个题自己亲自写一遍,需要列表的自己拿尺子画出来。真题弄熟练后,我就又拿了个本子把真题的简答题每一套相似的整理一遍,比如每套题的名词解释都整理到一起,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挺无聊的,到后期纯粹就是体力活了。
初试的教训:
数学是我吃亏比较大的,因为到快考试一个月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用到英语和政治上面了,导致数学做起来手很生,并且那段时间对于课本的基础有些遗忘,最后数学发挥远低于预期,我都感觉提前一个月考数学我都不是这个水平。同学们千万不要犯我这个错误了,一定分配好时间,越到快考试了越重视基础的系统化,和遗忘做斗争。
再一个就是政治,政治考试的时候那个试卷很长,我那个考试就一个单人桌,我就把卷子折叠起来了,答题的时候写起来又没个完,有点上头了,导致把这个大题的答案写到另一个大题的答题区域了,最后划掉又抄回来,另一个题目直接没有答题的空间了,只好在边边角角写了寥寥几十个字。后来我也有看到有的同学说可以和监考老师说明会怎么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上面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请大家酌情采用,总之复习的时候贵精而不贵多。
至于专业课的侧重点,也就是围绕着历年真题来复习就好了。无论考研考什么,教材和真题绝对都是王道,真题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做。仪器的操作(如水准仪、经纬仪)一般会在选择、填空、简答里出现,数据处理就是在后面占分数很多的大题里了。那几张处理数据的表格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掌握。《测量学》这本书的缓和曲线那一部分再往后基本不会出细节题了,最后一个论述题会牵扯到而已。考试也就是围绕着历年真题以及课后题来出的。
复试的流程相信大家在其他帖子里面也都可以找到,简单一点吧,体检——笔试(英语听力和专业课)——面试(英文的自我介绍+长难句翻译+两道专业课)。面试的时候都是抽题的形式。比如连续支撑梁与点支撑梁的异同,道床弹性怎么测量。接着老师会随机再提问一两个问题,好好看指定的教材都不会特别的刁难同学们。
还有一点,北交的复试是相当公平的,至于同学们比较关注的歧视问题在我看来基本不可能,老师不会管你有没有过英语四六级,也不会在乎你毕业于哪所学校,普通二本或者三本都无所谓,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
最后祝所有有志于北交的同学达成所愿。
来源:考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