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
(专业代码:081001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该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科学研究和交流。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该学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校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博士后流动站。本校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本学科专业依托光波技术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等研究教学单位,具有“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光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可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研究条件。本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有“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 “新型特种光纤、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信息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
无线通信与专用移动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及关键技术”、“网络攻防与网络安全”,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高水平项目,部分学科方向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信息领域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
主要学科方向的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
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超大容量超高速的全光网络是通信网络发展趋势,本学科方向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开展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全光网的研究,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安全的全光网结构研究、全光网络信令系统研究、全光网络中关键器件的研究、新型光路交换技术。2.
新型特种光纤、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本学科方向面向全光网络和物联网发展需求,从材料和器件基础及应用层面开展研究工作,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特种光纤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新型激光器件理论与技术研究、面向物联网需求的光纤传感网络及功能器件研究、光通信器件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全光逻辑器件及信号处理技术、高速光传输技术研究、微波光子技术。
3.信息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本学科方向面向信息网络的发展需求,开展信息网络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架构、路由交换理论与技术、传感器网络理论与技术、移动互联网理论与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信息网络服务理论。
4. 无线通信与专用移动通信:本学科方向主要开展新一代铁路无线通信及宽带移动通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速铁路通信干扰抑制、高速铁路通信信道测量与建模、LTE-R通信系统、专用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宽带移动通信及关键技术: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与干扰协调、无线信道建模与物理层关键技术、中继与协作通信、感知无线电、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接入与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无线自组网关键技术、通信信号处理。
6.网络攻防与网络安全: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信息网络安全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网络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网络入侵检测与认证技术、网络内容安全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密码理论、网络应用和网络行为中异常及事件的测量发现与攻防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应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主导思想,将理论学习、科研工作、社会实践和交流等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于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写作的能力。2.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3.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导师提名,各院(系、所)也可选派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博士生的副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副导师),在该博士生论文工作期间协助做好指导工作。对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博士生,应成立由相关学科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必要时可设立联合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在博士生各个培养环节上做好培养和把关工作。副导师、联合导师及指导小组的名单由院(系、所)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副导师和联合导师名单应报学校备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1.课程设置应突出本学科领域的特色,适当拓宽专业面,注重对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的培养。注意跟踪本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前沿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2.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分必修环节和任选课。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应修满13学分,其中学位课8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3.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4.注重外语的学习和掌握国外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导师应大力加强对学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包括原著)能力的培养。5.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必须听取8次以上学科前沿讲座,听讲座时,每人完成一份听课笔记(不少于200字,注明姓名、学号),在讲座结束时交专门的管理人员,作为一次听课记录。研究生累计8次记录即可记2学分。6.学生要广泛参加博士系列报告会并亲自做2次以上报告,博士生还应争取有一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7.考虑到学科发展的需要,由导师指定、经专业学位分委会批准的、在课程设置表以外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学位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本过程的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其所用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的内容应充分体现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博士资格考试对硕博连读研究生进行一次进入博士阶段前的学科综合考试,重点考察其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科研能力。考核由导师和学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分委会负责,研究生应就课程学习情况、参与科研情况向考核小组进行汇报。考核小组应由3名及以上成员组成。2. 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通过博士生广泛的调研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要密切结合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或者实际需要来进行。3.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其选题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开题报告内容应涵盖三大部分。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其二,综述前人所做的工作及主要贡献;其三,论述自己打算开展的工作、所用的方法、前期研究进展、预期创新点及研究成果等内容,并给出论文的研究进度安排及结构框架。开题报告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最迟距离申请答辩日期不少于1年。开题报告应以学术活动方式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开题报告会至少应由3名博士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其评审。考核小组据此对研究生选题的科学性进行讨论,指出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研究生合理优化科学研究及论文内容,同时还要对其综合能力做出评价。开题后,如果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院(系、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4.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应在开题后根据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由导师安排进行,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查小组(3-5名教授组成),此过程应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投入的精力等进行全面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5.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在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要求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具体要求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若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达到的研究成果要求,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对研究生研究成果要求的有关规定》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学位论文应由7位(及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及以上、单数)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一般为正高职)的专家所组成。
六、综合素质的培养按照教育部与我校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研究生期间的培养,使研究生完成学业并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同时不仅要具有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而且还要积极参加文化素质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学生自己还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方面的修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法制观念,加强社会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的锻炼,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新世纪人才。
附: 课程设置表:(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总学分不低于13学分) 课程 性质 | 课程属性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时间 | 备注 |
秋 | 春 |
学 位 课 ≥8.0 | 公共课 | 00000010 | 第一外国语 | 64 | 2.0 | √ | √ | 2 |
11009010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0 | √ | | 2 |
基础课 | 11008305 | 最优化方法II | 32 | 2.0 | | √ | 4.0 |
11008302 | 非线性理论 | 32 | 2.0 | √ | |
11008304 | 泛函分析II | 32 | 2.0 | | √ |
11008300 | 随机过程II | 32 | 2.0 | √ | |
11008301 | 数值分析II | 32 | 2.0 | √ | |
11008303 | 矩阵分析II | 32 | 2.0 | | √ |
15008300 | 特殊函数 | 32 | 2.0 | √ | |
15008301 | 场论 | 32 | 2.0 | | √ |
| 其他博士数学课 | | | | |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 12001303 | 非线性光纤光学 | 32 | 2.0 | √ | |
12001325 | 通信信息网络最新选题研讨 | 32 | 2.0 | √ | |
12001309 | 码分多址(CDMA)原理 | 32 | 2.0 | | √ |
12001316 | 现代密码理论与技术 | 32 | 2.0 | | √ |
12001302 | 电磁兼容理论 | 32 | 2.0 | √ | |
12001301 | 博弈论 | 32 | 2.0 | √ | |
12001314 | 无线宽带通信理论 | 32 | 2.0 | √ | |
必修环节≥5.0 | 无 | 13001300 | 前沿讲座 | 8次 | 2.0 | | | ≥5.0 |
13001301 | 博士论坛 | 2次 | 1.0 | | |
13001302 | 开题报告 | | 1.0 | | |
13001303 | 论文中期检查 | | 1.0 | | |
任选课 | 无 | 00000011 | 第二外国语 | 64 | 2.0 | | | 附注一 |
| 补修课程 | | | | | 附注二 |
备注:公共课及基础课开课时间以当年开课目录为准。附注一:一外为非英语专业的要求必修英语二外附注二:对非本专业入学的博士生,应补学由导师指定的本专业主干硕士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