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5210 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
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2.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全日制工程硕士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一般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
三、学分设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19学分为课程学分,另外9学分根据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特点,安排控制工程新技术系列讲座、实验、工程实践训练、前沿讲座等内容。 课程学分设置(28学分):1. 基础理论类课程(6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工程数学(2学分) 2. 专业技术类基础课程(4学分)本领域基础理论类课程。 3. 专业技术类选修课程(6学分)本领域专业技术类课程。4. 实践环节(9学分)本环节包括:前沿讲座、控制工程新技术、嵌入式系统和工程实践训练环节。控制工程新技术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开设。5. 工具性和人文类选修课程(3学分)信息检索、知识产权、项目管理、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每学分对应16学时。课程教学一学期分为两个时间段安排,每学期分为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
课程学习一般应在0. 5学年时间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研究生一般应在现场或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培养必要的工程实际技能,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工程实践训练考核报告,学分见附表。同时,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非本类专业入学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补学导师指定的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
四、学位论文要求1.论文选题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在校内或企业两种方式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一般应在第三学期进行论文选题。具体时间由导师确定。2.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的开题报告应包括三大部分。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其二,前人已做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和预期的研究成果综述;其三,研究进度安排。考核小组应对学生的开题报告的科学性、可行性给出评价。并应指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及问题,帮助学生合理优化论文内容及重点。在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资料以对所选题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阅读文献应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资料不能少于10篇。开题报告包括三大部分:1、选题背景和意义。2、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自己准备开展的工作及预期研究成果综述;3、研究进度安排。3.论文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4.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学位论文应由2位(及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学位分委会认定3名(及以上)具有同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组成。
五、综合素质的培养按照教育部与我校的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着重于工程素质培养;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完成学业并做出具有一定高新技术含量和水平的论文;基础理论较雄厚,较多地熟悉与了解控制工程领域的新发展和新业务;具有从事科研工作与技术开发的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平时应加强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培育,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法制观念,增强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附课程设置表(控制工程)(总学分不低于28.0分) 课程性质 | 课程属性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时间 | 备注 |
秋 | 春 |
学位课 ≥10.0 | 基础理论类课 | 22001352 | 控制工程专业外语 | 32 | 2.0 | √ | | 4.0 |
2100930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 | |
21008302 | 数值分析I | 32 | 2.0 | √ | | ≥2.0 |
21008303 | 矩阵分析I | 32 | 2.0 | √ | |
专业技术类基础课 | 22001339 | 线性系统理论I | 32 | 2.0 | √ | | 4.0 |
22001361 | 计算智能理论及应用 | 32 | 2.0 | √ | |
22001355 |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 32 | 2.0 | √ | |
22001326 | 近代数字信号处理 | 32 | 2.0 | √ | |
22001349 | 最优化理论、方法及应用 | 32 | 2.0 | √ | |
24001359 | 现代检测技术 | 32 | 2.0 | √ | |
实践环节 ≥9.0 | 无 | 23001003 | 前沿讲座 | 4次 | 1.0 | | | 9.0 |
23001304 | 控制工程新技术 | 32 | 2.0 | √ | |
24001367 | 嵌入式系统实验 | 32 | 2.0 | √ | |
23001303 | 工程实践训练 | | 4.0 | | 附注 |
专业技术选修课 ≥6.0 | 无 | 22001324 | 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 | 32 | 2.0 | √ | | ≥4.0 |
22001321 |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 32 | 2.0 | √ | |
22001346 | 智能交通系统 | 32 | 2.0 | √ | |
| 自选课程 | | | | | |
| 补修课程 | | | | | 附注 |
工具性选修课 ≥3.0 | 无 | 25999301 | 信息检索 | 16 | 1.0 | √ | | ≥3.0 |
25009310 | 知识产权 | 16 | 1.0 | √ | |
24001358 | 项目管理 | 32 | 2.0 | √ | |
| 人文社科类课程 | | | | |
附注:工程实践训练须在答辩前完成,完成工程实践训练考核报告。对本科非本类专业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当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较多时,各学科可指定若干门主干课程集中开放。备注: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