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1405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具有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可以在“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和计算资源充沛。主要研究内容:1.桥梁及结构工程抗震减灾桥梁及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和计算分析的准则、方法与能力及隔震、减震与制震措施。2.桥梁及结构振动、噪声控制结构振动及噪声试验和参数识别的理论与技术,控制装置与理论方法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3.城市地震危害性评价和综合抗震减灾强地面运动理论和灾害预测方法的研究,现代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建立方法体系。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城市灾害信息系统。4.土建工程灾害防治及控制研究路、桥及建筑物遭遇洪水、泥石流(滑坡)、风灾、火灾、船桥相撞等自然及其它灾害的减灾与防灾理论及应用。研究灾害的形成因素、孕育机理、控制理论、评价方法、监测与防治技术及其在工程设计、安全检测及防灾措施中的应用。5.岩土地震工程和减灾工程岩土工程抗震和减灾的设计与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工程措施的研究。6.基于断层的强地震动与建筑物抗震考虑断层与地下构造的输入地震动和地下大空间的抗震研究。以管网工程为重点研究防灾、减灾的设计准则方法和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一般要求在前0.75学年修满课程学分。2.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至3年的弹性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学制为2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本学科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非学位课分必修环节和任选课。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课程教学一学年分为四个时间段安排,每学期分为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0.75学年时间内完成。研究生选修课程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为体现分层次、分类型培养的指导思想,对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可分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制定,重视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位论文阶段的各环节包括:1.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2.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硕士生一般要用1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五学期末之前进行。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公开出版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附课程设置表: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总学分不低于28.0分) 课程性质 | 课程属性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时间 | 备注 |
秋 | 春 |
学位课 ≥17.0 | 公共课 | 00000012 | 第一外国语 | 64 | 2.0 | √ | | |
21009307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 | | |
2100930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 | | |
基础课 | 21008304 | 数理统计 | 32 | 2.0 | √ | | ≥4.0 |
21008302 | 数值分析I | 32 | 2.0 | √ | |
21008303 | 矩阵分析I | 32 | 2.0 | √ | |
21008305 | 最优化方法I | 32 | 2.0 | √ | |
专业 基础课 | 22005604 | 弹塑性理论 | 32 | 2.0 | √ | | ≥8.0 |
22005601 | 结构动力学 | 32 | 2.0 | √ | |
22005709 | 地震波动理论及其数值模拟 | 32 | 2.0 | √ | |
22005505 |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 | 32 | 2.0 | √ | |
22005705 | 高等土力学 | 32 | 2.0 | √ | |
专业课 | 22005603 | 桥梁高等混凝土理论 | 32 | 2.0 | √ | |
22005602 | 车行道力学I | 32 | 2.0 | √ | |
22005501 | 高等钢结构 | 32 | 2.0 | √ | |
22005712 | 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 | 32 | 2.0 | √ | |
22005710 | 地震工程理论与应用 | 32 | 2.0 | √ | |
必修环节 3.0 | 无 | 23005300 | 文献综述 | | 1.0 | | | |
23005301 | 前沿讲座 | 8次 | 2.0 | | |
任选课 ≥8.0 | 无 | 24005605 | 结构随机振动 | 32 | 2.0 | | √ | 本专业选修课≥4.0 |
24005608 | 振动测试技术 | 32 | 2.0 | √ | |
22005504 | 工程结构抗震学 | 32 | 2.0 | √ | |
24005607 | 水沙运动力学基础 | 32 | 2.0 | √ | |
24005723 | 城市防灾信息系统 | 32 | 2.0 | √ | |
24005724 | 岩土地震工程 | 32 | 2.0 | √ | |
24005726 | 地震工程中的土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 | 32 | 2.0 | √ | |
| 其他专业选修课 | | | | | |
| 补修课程 | | | | | 附注一 |
备注:对学术讲座选听的要求:要求硕士生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由学生在学院网页下载并填写情况表,导师确认签字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于第二学期5月的第二周统一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记2学分。对文献综述的要求:由导师指定相应的中、外文阅读材料,由学生在学院网页下载并填写情况表,导师考核签字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于第二学期5月的第二周统一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记1学分。附注一:对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另外导师可以根据学生本科所学专业情况、本科所在学校情况及硕士论文选题情况等来指定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