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1602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本专业为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可培养工学硕士研究生。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于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设有测量、遥感应用实验室。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包括: 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数字图象处理技术、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及其应用。2.遥感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遥感技术及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图象处理相结合在选线设计、环境工程、地质勘测、地质病害研究中的应用,新型工程地质判释方法等内容。3.GPS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GPS定位技术、RTK技术、DGPS技术及其在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变形观测及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4.GIS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万维网GIS、多媒体可视化GIS(VGIS)的研究及应用型GIS系统的研究、开发。5.工程测量、线路勘测新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工程测量、线路勘测新技术,GPS、RS、GIS集成化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中的应用。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一般要求在前0.75学年修满课程学分。2.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5至3年的弹性学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本学科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非学位课分必修环节和任选课。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课程教学一学年分为四个时间段安排,每学期分为上半学期与下半学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0.75学年时间内完成。研究生选修课程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为体现分层次、分类型培养的指导思想,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可分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侧重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位论文阶段的各环节包括:1.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应在第一学年末完成。2.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硕士生一般要用1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公开出版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附课程设置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总学分不低于28.0分) 课程性质 | 课程属性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时间 | 备注 |
秋 | 春 |
学位课 ≥17.0 | 公共课 | 00000012 | 第一外国语 | 64 | 2.0 | √ | | |
21009307 | 自然辩证法理论 | 18 | 1.0 | √ | | |
2100930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 √ | |
基础课 | 21008303 | 矩阵分析I | 32 | 2.0 | √ | √ | |
21008304 | 数理统计 | 32 | 2.0 | √ | √ |
专业基础课 | 22005405 | 数字图象处理 | 32 | 2.0 | | √ | ≥8.0 |
22005406 | 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 | 32 | 2.0 | √ | |
专业课 | 22005407 | 数字摄影测量 | 32 | 2.0 | √ | |
22005408 | 遥感分析原理与方法 | 32 | 2.0 | √ | |
必修环节 3.0 | 无 | 23005300 | 文献综述 | | 1.0 | √ | | |
23005301 | 前沿讲座 | 8次 | 2.0 | √ | |
任选课 ≥8.0 | 无 | 24005409 |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 32 | 2.0 | √ | | ≥4.0 |
24005410 | 变形监测理论与技术 | 32 | 2.0 | √ | |
24005857 | 卫星定位测量技术 | 32 | 2.0 | √ | |
24005412 | 数字地面模型 | 32 | 2.0 | √ | |
24005413 | 微波遥感 | 32 | 2.0 | | √ |
24005414 | 测量控制网及其优化 | 32 | 2.0 | | √ |
24005841 | 铁道工程 | 32 | 2.0 | | | |
| 其他专业选修课 | | | | | |
| 补修课程 | | | | | 附注一 |
备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
对学术讲座选听的要求:要求硕士生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由学生在学院网页下载并填写情况表,导师确认签字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于第二学期5月的第二周统一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记2学分。
对文献综述的要求:由导师指定相应的中、外文阅读材料,由学生在学院网页下载并填写情况表,导师考核签字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于第二学期5月的第二周统一报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记1学分。
附注一:对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另外导师可以根据学生本科所学专业情况、本科所在学校情况及硕士论文选题情况等来指定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