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一、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在工程研究领域拥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教授2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5人,博士生导师 22人,硕士生导师55人,目前电气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407人,博士生77人,工程硕士197人。
主要的工程研究范围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安全技术、电力市场经济运营、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和快速充电技术、风力发电及其软联网技术和电机节能控制技术、干线铁路电牵引和辅助电源技术、城轨交通交流传动与控制等。
按照教育部职业学位教育的要求,本学科为满足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际合作对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培养具有电气类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设置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本学科领域工程硕士目前主要的专业方向如下:
1.电力牵引与传动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在轨道交通车辆、无轨电车和电动汽车等电力牵引与传动系统中的高效率变换器和调速控制方法的理论与应用。
2.交流传动与控制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是现代内然机车、电力机车和城市地铁轻轨列车以交流电机为动力机列车高动态响应特性的传动与控制技术,如矢量控制、直接力矩控制等。以及它们在工业领域的优化设计与控制技术。
3.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网络化控制及故障诊断
本方向主要研究多个电力电子变流装置之间或与上层控制之间的控制网络、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
4.故障检测与诊断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电力电子系统,传动与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电子仪器等电气与电子设备、电路与设施的故障检测、识别、诊断、处理、数字编码、记录、传输等智能化技术。
5.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
本方向主要研究科学合理地选择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方法,构造建立具体应用的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以满足不同工业场合的需要。
6.牵引电机及其控制
研究舰船、磁悬浮列车、铁路机车、铁路动车、地铁、轻轨、电车及电动汽车驱动牵引系统中,旋转和直线电机设计与制造及其控制的技术与理论。
7.特种电源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把电力电子高频变换技术应用于各种特殊专用电源,使其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目前主要领域有铁路机车辅助电源、电动汽车地面应急充电站、钢轨逆变电焊机、铁路通信信号电源、大功率电子负载、智能大功率直流后备电源等。
8.电机电器动态分析及电磁场分析
本方向主要研究新型电机结构的形式,以及稳态和瞬态过程中的物理场特性、转矩特性、频率特性及数学模型。根据机电能量转换机理,研究新型电机结构的形式及参数。
9.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电磁兼容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变流装置中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电磁兼容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标准以及电磁兼容控制技术。
1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本方向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规划并生产包括风力、潮汐、阳光产生的电能以及新型电池提供的电能等,将这些电能并入电网或直接送到负载。
11.电能变换与控制
本方向主要研究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对各种形式电能进行变换与控制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实现。如负荷的负序、无功和谐波电流的综合补偿和交流灵活输电技术等。
12.电力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电力网与负荷在稳态与暂态行为下的建模理论和仿真技术,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与继电保护装置与实时仿真测试和电力系统稳定及最优控制。
13.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营
本方向研究电力电量跨区经营供应链的规划与设计、竞价上网以及电力托送经营模式等,使电价能够发挥出在各类电网中进行电能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14.电力安全技术与工程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力在生产、输变和供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行,以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经济和安全心理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
1. 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 掌握电气学科在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解决电气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1.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实行学校与学员所在单位联合培养。
2.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基本标准32学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结合学员所在单位的实际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协商设置。
3.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学员所在单位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4. 学制一般3年,最长不超过5年。5年仍然没有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各个环节的,将失去申请学位的资格。
5. 工程硕士培养包括如下四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课程学习,一般分三个学期完成,每一学期持续时间大约为3个月,课程学习大约占用1年半的时间;
2)第二个环节中期检查和开题报告,在完成课程学习半年后进行此环节。在此期间应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调研,在培养科研素质的同时,确定符合学科方向且具有实际意义和发展前景的论文选题。有学位分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听取本人的选题报告后,对选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进行评审,结合课程学习成绩等进行中期考核。
3)第三个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要结合工程实际研究课题,一般要求在选题报告通过后一年至二年时间内完成。
4)学位论文答辩。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评审后,由学位分委会和学院组织毕业答辩。硕士答辩每年举行两次,一次在6月份,一次在12月份。
四、课程设置
1. 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 工程硕士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满足电气工程领域学位课程要求的前提下,专业选修课可由学院和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共同协商制定。
五、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论文格式参见《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3、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包括必须以北京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公开发表专业技术论文一篇),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