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生导师简介(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2013-11-29

目前研究方向:新型无机功能晶体探索。
Email:mhe@nanoctr.cn
 
 
吴雁, 硕士生导师。2003年7月在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之后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加入中心。 
主要从事各种功能高分子材料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包括:构建各种功能聚合物纳米载体,研究其纳米载药系统的体内外性质与控制释放;具有多重环境响应的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体内外生物活性研究;具有超分子结构纳米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内外生物活性研究;天然生物医用高分子药物载体的化学修饰及其体内外生物活性研究;多年来一直和301医院、同仁医院进行合作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北京科委的多个研究项目。已在Biomaterials, Small,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的国家专利6项。  
目前研究方向:1)生物相容、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体内外生物活性研究;2)具有多重环境响应的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体内外生物活性研究;3)具有超分子结构的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体内外生物活性研究;4)运用纳米技术进行纳米农药新剂型的研究。
E-mail:wuy@nanoctr.cn 
 
朴玲钰,硕士生导师。2002年获天津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分别于北京大学、巴黎第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7月加入中心。此前主要从事碳纳米管、离子液的催化合成与应用、氨基酸在纳米氧化物表面吸附机理与催化行为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 Eur. J, Chem. Commun., J. Phys. Chem. C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现已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 被引350余次;获授权专利6项;获国家级标准物质6项,包括我国第一个比表面积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制定国家标准4项,2项已颁布实施。2011年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先后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中法合作项目、科技部基础性研究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目前研究领域:1)纳米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能源、环保领域的应用;2)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特异性吸附及其催化活性研究,探索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3)纳米材料性质与功效类国家标准物质研制与国家标准制订。
E-mail:piaoly@nanoctr.cn
张晖,硕士生导师。1998至2002年在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聚合物基防热烧蚀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的研究。2006年在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加入中心。目前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主要包括疲劳、断裂、蠕变、摩擦磨损等;2)纳米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行为;3)功能纳米复合材料;4)纳米复合材料的宏量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E-mail:zhangh@nanoctr.cn
 
 
 
刘璐琪,硕士生导师。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以色列威兹曼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加入中心。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碳纳米材料化学功能化,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拉曼光谱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静电纺丝技术,单根纳米纤维材料在扫描电镜中测试等工作,已发表SCI 论文30 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1)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功能特性研究;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研究;3)微纳尺度下纳米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E-mail:liulq@nanoctr.cn
 
刘刚,硕士生导师。200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7年, 先后在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Templ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曾在美国高科技公司任研究员。2007年9月被国家纳米科学中聘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包括Science,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等发表论文50余篇,他人总引用1300余次。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中的应用;2)表面化学。 
E-mail:liug@nanoctr.cn
 
杨蓉, 硕士生导师。200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7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工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被聘为副研究员,在中心从事材料、生物、化学和物理之间交叉的新兴科学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研究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中科院系统科研项目。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
目前主要开展材料、生物、化学和物理交叉领域的研究,包括:1)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2) 纳米材料/生物界面特性研究; 3)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
Email:yangr@nanoctr.cn
 
高燕,硕士生导师。2005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波恩CAESAR研究所和Konstanz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加入中心。主要从事贵金属、磁性、半导体纳米粒子及其核壳、异质结构的可控制备和磁性、光学、催化性质研究。近年来在各类核心刊物及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600多次。
研究方向:1)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纳米颗粒的可控生长、异质结构的设计制备以及生物学应用;2)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自组装以及有序结构的包覆和光学、催化等性质研究。
E-mail:gaoyan@nanoctr.cn
 
 
张伟,硕士生导师。1999年和2004年先后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2008年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2008年7月被聘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研究员。
当前主要从事天然硬组织生物材料多级结构形成特点,演变过程及其仿生制备的研究,包括:1)新型硬组织修复材料的仿生制备研究,2)与天然硬组织相关的细胞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3)蛋白质调控晶体生长的生物矿化过程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17篇,其中SCI收录9篇,总被引用200多次。
E-mail:zhangw@nanoctr.cn
邹国漳,硕士生导师。1994年、1997先后在南开大学获化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其后分别在纽约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J Biol Chem, J Am Chem Soc, PNAS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多肽合成、生物物理、及纳米技术解析蛋白、多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糖基化修饰对蛋白和多肽的结构功能的影响。结合分子生物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解析糖基化修饰对单克隆抗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在分子水平上调控改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生物活性。
Email:zougz@nanoctr.cn
 
戴陆如,硕士生导师。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交叉问题理论研究中心工作,2005开始在德国Research Center Juelich工作,2010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方向集中在生物光学成像及其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包括宽场荧光显微镜,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双光子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目前的研究方向:1)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成像的新方法与设备研发;2)蛋白质组装体系的荧光标记与动态成像;3)荧光显微镜方法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Email:dai@nanoctr.cn
 
赵颖,硕士生导师。2008年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工作获201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读博期间于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联合培养;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获日本文部科学省奖学金资助,在名古屋工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0年9月于名古屋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2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近年来在多肽自组装超分子结构和药物分子可控释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J. Control. Release, Small, Biomacromolecules, Polymer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
目前主要研究包括:1)纳米生物材料:主要是多肽和蛋白类纳米结构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设计与构建;纳米药物与生物新纳米材料的组装和性能研究;环境响应型多功能纳米医用材料的设计与构建。2)多肽自组装超分子结构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E-mail: zhaoying@nanoctr.cn
肖作,硕士生导师。2003年和2008年在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化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1年,分别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和东京大学作为项目研究员从事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发。2011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新型、高效给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具体有:1.低成本给受体材料的合成方法研究;2.高空穴迁移率、窄禁带宽度给体材料的研发;3. 高电子迁移率、高LUMO能级受体材料的研发。
Email:xiaoz@nanoctr.cn
王振刚,硕士生导师。2008年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课题为“高分子纳米纤维的制备和酶固定化研究”;2008年12月-2011年5月,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有机化学系Itamar Willner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DNA纳米机械器件的研究”。2011年5月加入中心。近年来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的论文11篇,包括PNAS,Nano Letter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Soft Matter,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等杂志,获得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参与编写英文专著一部(Springer出版社约稿)。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1) 生物纳米器件的研究,包括生物/化学传感器,纳米逻辑组件,纳米机器等;2)生物纳米器件的功能应用,包括高分子纳米图案合成,金属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等。
Email: wangzg@nanoctr.cn
赵丽,硕士生导师。2010年于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1年在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Prof. Markus Antonietti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化纳米碳材料及复合材料。2011年6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参与建立了“纳米结构碳能源材料”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中德国际联合实验室。近三年来已在Adv. Mater., ChemSusChem, Carbon, Polymer等材料类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被多次引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 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 2) 新型功能化碳材料与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气体吸附、催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Email: zhaol@nanoctr.cn
李祥龙,硕士生导师。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10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近年来一直从事以碳纳米材料为基础的纳米科技研究,主要涉及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可控合成、化学共价和非共价功能化、功能性组装和杂化及其在能源和传感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在ACS Nano,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Appl. Phys. Lett.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4篇,被引用近400次。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1)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功能化;2)新型能源存储器件的结构性能研究,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Email: lixl@nanoctr.cn
 
 
 
赵宝忠,硕士生导师。2005年于中科院化学所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色素/蛋白相互作用及竹红菌素光动力药物的实用化研究。2005年-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纳米颗粒包封酞菁类光敏剂的光化学及光生物研究。2006年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IEHS/NIH)的Visiting Fellow Award,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8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工作包括:纳米材料以及光活性物质的光毒性、肿瘤诊断、靶向性传输以及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富勒烯、二氧化钛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眼睛以及皮肤的光毒性研究,光量子点以及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包裹的酞菁光敏剂在治疗皮肤癌中的应用,以及Amplex Red作为荧光分子探针在检测活性氧、活性氮自由基的有效性研究。迄今已发表国际SCI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中国专利1项。
目前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的光诱导毒理学效应以及在肿瘤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
Email: zhaobz@nanoctr.cn
 
 
 
 
王卓, 硕士生导师。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的鲍林格润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光化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3月进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用于化学和生物分析的纳米材料传感器的设计、合成与应用。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nal. Chem., Chem. Eur. J., Adv. Health. Mater.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制备和基于微纳尺度材料和技术的生物化学分析研究。
Email: wangz@nanoctr.cn
 
 
陈琦, 硕士生导师,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2010年先后在美国托莱多大学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4月至今历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器件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已在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 Macromolecules, Biomacromolecules, J. Mater. Chem., J. Org. Chem., Macromol. Rapid Commun.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 参编英文专著1部。目前主要从事多孔聚合物、功能有机分子的制备及相关性能和应用研究。
Email: chenq@nanoctr.cn
 
 
            刘颖, 硕士生导师。2000年于天津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专业为临床医学;2006年于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肿瘤疫苗的设计与疗效研究;随后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4月留所工作。在Nano lett., Current Drug Metabolism, Biomaterial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纳米药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和纳米材料用于组织工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Email: liuy@nanoctr.cn
 
 
 
程志海,硕士生导师。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凝聚态物理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扫描探针及相关技术在纳米研究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2007年7月-2011年7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单分子表面物理化学和电子态结构,扫描探针技术与超快激光以及光电子能谱技术联合系统的升级搭建等。近年来,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包括 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Nano Letter 等,部分研究结果被Science,Physical World,Science Daily,Nanotechweb,Nanotechnology Today,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等著名科学媒体报道。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1) 表面、界面、超薄膜及纳米结构的原子尺度表征;2)分子尺度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子态结构等;3)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低维量子器件及其原子尺度表征等。
Email: chengzh@nanoctr.cn
 
刘雅玲,硕士生导师。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材料研究室。近年来主要从事有机功能微纳材料的控制合成、结构调控、器件构建与制备及其光、电、磁学等性能研究。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CS Nano等国际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1)配位聚合物及其衍生自组装产物的可控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2)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可控制备及其光、电、磁学等性质研究。
E-mail:liuyl@nanoctr.cn
 
杨洋,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心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材料的设计、组装及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工作期间曾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及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目前在Adv. Mater., Biomaterials, Adv. Funct. Mater., Chem. Commun.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撰写英文专著一部。目前主要开展的工作为:无机纳米孔隙药物载体及在光动力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Email: yangyang@nanoctr.cn
 
戴庆,硕士生导师。2003到2007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完成本科和硕士课程。2010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剑桥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当选为剑桥大学Wolfson学院的Fellow。2012年5月开始在纳米中心工作,被聘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ACS Nano, Samll, Adv. Mater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5篇论文。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光电子领域方面的应用,具体包括:1)一维/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2)新型纳米光电子器件的制备、性能研究以及其在超材料方面的应用。以上研究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和工程等学科。
Email: daiq@nanoctr.cn
 
 
 
 
 
 
 
联 系 人: 任怀诗,潘海莲
联系方式:010-82545546,010-62656765(传真),edu@nanoctr.cn
招生答疑:http://page.renren.com/601127764
网    站:www.nanoctr.cn
地    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邮编:100190)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