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博士生导师与研究方向的介绍(4)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2013-11-23

 
方曙,男,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成都分馆馆长(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成都分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执行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获得者,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任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成员,国际图联(IFLA)管理与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理事等。1993年12月至1997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情报研究生院进修学习与工作。长期致力于科技情报研究、信息咨询、编辑出版、信息平台建设、图书馆情报学研究和科研管理等工作,曾主持和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近年来多次参加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ISSI)学术年会、国际科技指标会议和全球技术挖掘国际会议等),并在会上作学术交流报告,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奖励3项。
 
研究方向2:信息系统和智能信息处理
 
面对着海量分布的数字信息资源,如何推动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从“Data”、“Information”到“Intelligence”和“Solution”的转换,日益成为当前信息系统研究和开发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利用新兴的知识技术(文本分析、知识抽取、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等),对海量的数字科研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使情报研究人员、战略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图书馆用户能够及时从这些数字科研信息资源中发现和了解新的知识,提高数字科研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具体而言本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利用“知识抽取”来解决非结构化文本处理。针对数字科研信息资源多为非结构化资源的特点,致力于利用“知识抽取技术”来处理数字科研信息资源,将非结构化文本转换成为可计算的知识对象。(2)积极将文本挖掘、语义标注、机器学习、可视分析、网络分析等新技术方法和传统的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相结合,推动Computational Informatics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致力于利用计算技术手段分析和描绘学科领域的结构关系和演化进程。(3)积极探索科技信息监测、分析和预警的技术方法。致力于通过科技信息监测分析技术方法的研究和突破,来实现对科技领域的全景分析、新内容识别、热点发现、特色探测、变迁追踪、趋势预测和机会发现。
 
张智雄:男,博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信息系统部主任。是国际图书馆联合会(IFLA) 信息技术组常务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互操作分委员会(SAC/TC4/SC4)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网络工作组副组长,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数字图书馆论坛》编委。199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系,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计算机系学习研究。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网络科技信息监测、知识技术、文本挖掘、信息抽取、可视分析、数字长期保存技术等方面。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一百多篇研究论文,译著三部,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目前正在主持和作为主要人员参加的项目和课题有:科技知识组织体系共享服务平台建设(2011BAH10B0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之课题三);基于语言网络的文本主题中心度计算方法研究(61075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的研究与实践(09FTQ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网络科技信息中爆发主题的监测与分析方法研究(09BTQ03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发展态势自动监测体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STL回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专项);机构知识库的语义增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学者”项目)等。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