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年均温自全新世以来如何演变?如古温度指标集成结果所示,全球年均温在早中全新世有一个大暖期(距今9-7千年),随后全球变冷直至工业革命以来的再次全球变暖,还是如气候模型的模拟结果所示,全新世以来全球年均温持续变暖,至今未有定论。如果气候模型模拟正确,则用于研究古气候演变的古温度指标的指示存在偏差;如果古温度指示正确,那么用于气候变化未来预估的气候模型则存在系统性偏差。因此,“全新世温度谜题”是古气候学界乃至整个气候学界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2021年1月,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Bova博士等假设距现代间冰期最近的上一个温暖的末次间冰期(Last Interglacial,距今12.8-11.5万年)不存在冰量和温室气体的变化,其全球温度的季节差异完全由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决定,并通过建立季节到年均温度的转换函数(Seasonal-to-mean Annual Transformation method,SAT),尝试剔除古海温指标中的季节性偏差,以此定量年均温的变化,最终得出全新世以来,全球年均温呈线性升高趋势的结论,验证了此前气候模拟的结果。该文章发表后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自然》对该文的专题报道中认为,“全新世温度谜题”或已被解决。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日0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张旭研究员和陈发虎院士在《自然》发表评论文章,对上述文章结论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Bova等人的工作忽略了气候系统内部反馈对间冰期气候演变的影响,夸大了太阳辐射对温度变化的贡献,因此结论并不可靠。
Bova等利用SAT方法定量重建指标中季节信号的前提是,温度变化只受控于太阳辐射。在全新世,由于北半球冰盖融化以及大气温室气体上升,温度变化不能单纯归因于太阳辐射。在末次间冰期时期,北半球冰盖以及大气温室气体较为稳定,因此Bova等人认为,LIG的温度变化仅与太阳辐射有关。但是,这一前提假设并不准确。
在末次间冰期时段,虽然冰盖和温室气体相对稳定,但两极海冰显著扩张。海冰变化作为一个典型的气候内正反馈过程,对局地乃至全球的温度变化都有显著影响(图一)。在现代气候学研究中,海冰因对全球变暖的迅速响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气候快反馈过程。但是,在百年及以上时间尺度上,南极海冰的演变,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实还受到气候系统慢反馈过程(即南极冰盖和大洋深部环流)的调制。因此,在利用SAT对末次间冰期时段温度指标中的季节偏差进行定量估计时,应先将南极海冰引起的温度变化剔除;否则,将会夸大指标中的季节偏差,导致全新世的年均温呈上升趋势(图二)。
更值得注意的是,Bova等人用于支持其结论的气候瞬变模拟试验没有很好地考虑南极海冰演变的特性,导致全新世南极海冰的模拟结果与古气候重建结果不符。因此,如果气候模型无法正确重现这些对温度变化有显著影响的气候内反馈过程,例如南极海冰的演变,那么,将模拟结果作为一种评判并解释古温度指标意义的参考标准就变得牵强。
该评论还指出,如果可以在SAT方法中合理考虑南极海冰变化对年均温度的影响,或将最终解决“全新世温度谜题”,这将为我们评估气候模型的可靠性以及定量气候系统内不同反馈过程对全球温度变化的贡献提供重要的参考。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41988101)和面上项目(42075047)共同资助。我所张旭研究员为该评论文章的第一和通讯作者,是国际级青年人才,专门从事海洋-大气-冰冻圈多圈层的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他所在的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认识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的海拔依赖性和放大器作用,探索青藏高原这一地球第三极与北极和南极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温度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930-4
图一 两极海冰扩张导致年均温度的降低。
圆圈是Bova等人所用的海洋指标所在点位,填色为CESM-WACCM海冰敏感性试验的结果。
图二 海冰对定量评估温度指标U1485季节偏差和年均温的影响
A)和C)为海温指标U1485分别在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的季节性偏差 (ΔSST);B)和D)分别为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的年均温(mean annual SST,MASST)变化。黄色,紫色和绿色曲线分别代表Bova等原始的以及考虑35%和65%的南极海冰面积扩张后的ΔSST和MASST变化,黑色为未处理的U1485原始海温SST变化。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ature:“全新世温度谜题”之争,南极海冰或是关键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相关话题/指标 辐射 过程 青藏高原 系统
JGR-A: 青藏高原暖季不同下垫面水热参数化方案修正与对比
青藏高原土壤质地差异较大、地表覆盖情况复杂。不同下垫面的土壤水、热参量复杂多变。然而,受高原土壤砾石和有机碳含量等限制,现有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对土壤温、湿度的模拟不能很好平衡,影响土壤温、湿度模拟的关键水、热参量也不明晰。 针对以上问题,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根据青藏高原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Ecography: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柳属灌木线变化格局
高山灌木线是指灌丛分布的海拔边界上限,是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与适应的敏感指示器,被视为全球变暖的“预警线”。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灌木林资源以及连续分布的天然灌木线。已有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分布着全球海拔最高的常绿香柏灌木线(海拔5280m)(Lu et al., 2021, Ecology)。基于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AFM:青藏高原不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特征及控制因素
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它们生长在年均温低、降雨量少、太阳辐射强、土壤剖面浅、生长季节短等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由于青藏高原偏远地区存在碳通量观测和数据共享政策的限制,不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大小、沿地理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控制因素尚不清晰。 针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BAMS: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助力第三极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潘小多研究员(第一作者)和李新研究员(通讯作者)等科研人员在国际气象学著名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BAMS)发表题为“National Tibetan Plateau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JGR-A: 陆地和大气控制下的青藏高原生长季地表能量分配和蒸发比机制
地表能量平衡是气候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发生在地球表面附近的水文气象过程起调节作用。经典水文学定义了土壤湿度(SM)与蒸发比(EF)的耦合关系,提出主要蒸散机制(能量或水分限制)。然而,基于观测结果的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EF-SM关系可能会因其它环境因素发生改变。这意味着经典的EF-SM关系中嵌入了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JAG&STE:积雪变化逆转了青藏高原海拔5000m上下升温速率的垂直分布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已有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升温速率远高于同期的全球平均值,具有显著的海拔依赖性,即在海拔4000-5000 m左右的雪线附近升温率速率最高,积雪反照率反馈机制是导致海拔5000米以下升温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重要原因,即雪线附近积雪减少速度较快、地面反照率降低、地表吸收太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HP:青藏高原卡鲁雄曲冰川流域化学风化与二氧化碳释放
全球气候变化使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对地表物质化学风化起关键的促进作用;同时,化学风化过程通过消耗CO2对全球变暖起负反馈作用。由于碳酸盐岩的风化产物在海洋中发生较快沉淀并释放CO2,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会导致大气CO2的净消耗,因此开展硅酸盐岩风化与CO2消耗相关研究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整体呈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JGR:冬季白天变暖和夏季风的转变增加了西藏中部-纳木错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覆盖率和净二氧化碳吸收量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逐渐呈现出变暖变湿的格局,影响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碳循环。气候变暖通常会提升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也会增强。然而这两个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难以界定高寒草地净碳吸收的变化。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与德国布伦瑞克工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ISWCR:青藏高原江河源区水沙分布格局及其主控机制
河流输沙是区域水土流失的重要表征,也是全球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路径。青藏高原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近几十年快速升温的背景下,高原多个江河源区的输沙量持续增加,与全球主要河流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以减少或稳定为主)差异显著,对区域及下游的生态环境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平稳运行产生威胁。 近期,中科院青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ES&T: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系统微塑料研究新发现
微塑料(Microplastics)污染已经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微塑料降解缓慢,能长期储存在环境中,并对生物以及食物链产生有害影响。借助水、风和海冰等,微塑料可以远距离迁移至偏远地区,在全球范围广泛存在。青藏高原拥有除南北两极外、体量最大的冰川,而大气-冰川-湖泊系统中微塑料的迁移机理研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