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李 淼

理论物理研究所 免费考研网/2013-11-26



姓名:李淼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学历:博士

电话:62550892传真:010-62562587

Email:mli@itp.ac.cn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个人主页:http://power.itp.ac.cn/~mli/
简历:
1990年在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0.9—1992.8在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taBarbara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9—1996.8任BrownUniversity研究助理教授,1996.9—1999.8在UniversityofChicago做资深博士后,1999.9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李淼在两个领域发表了90多篇论文,他的工作方向众多,有以下三个特出的系列成果:(1)用Liouville理论计算了三点关联函数,第一次验证了矩阵模型给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后来被推广到多点关联函数,在80年代发展低维弦论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诺贝尔奖获得者DavidGross当时称这个工作是tourdeforce。(2)首次用边界态计算了D膜上的场与时空中的Ramond-Ramond场的耦合,为验证弦论对偶做出很大的推动,这个工作后来为M.Douglas等人推广为Chern-Simons耦合,成为D膜理论中的一个标准项。李淼此后又将这个工作推广到低维弦论。与此相关,李淼和Douglas关于N=2的超对称D膜的研究开启了后来的超对称D膜的无重正化定理的研究,并直接影响了后来的M理论的非微扰矩阵模型的发现。(3)全息暗能量模型,李淼提出的模型是全息暗能量的第一个可以拟合实验数据的模型,目前对IA型超新星数据、微波背景辐射数据、BAO数据以及其它数据有很好的拟合效果。他还从量子引力的理论角度为全息暗能量模型提供理论支持,最近,更加发展了全息气体模型。全息暗能量模型目前已成为暗能量模型中常用的一个模型,引发国际同行的很多后续工作。以上三个系列工作的主要文章的单篇他引次数都超过了200次。全息暗能量的系列工作的他引次数达500次。李淼还在弦论中的黑洞、时空测不准原理以及暴涨模型各方向做出很多系列工作。发表的90余篇SCI论文的他引次数超过了2400次。
研究方向:

专家类别:
杰出青年;百人;研究员
职务: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主页:
相关话题/理论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