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固体表面上单分子转子转动行为的可控调制研究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1

分子机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如ATP合成酶就是一种对生命过程至关重要的分子马达。近几年,研究人员构建了各种人工分子机器,如单方向转动的分子马达等,这构成了未来纳米技术的基础。作为分子机器的关键部件,分子转子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已经实现了对分子转子开关状态的控制,然而分子转子在各转动构型的停留时间分布的精确控制仍然是有挑战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分子转子转动激发方式有多种形式,如电、光和热等,其转动行为总是受转动势能面控制。因此,调节势能面对未来分子转子的可控运动极为重要。然而目前尚缺少对其转动势能面的有效调制方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高鸿钧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功能分子在固态表面上的生长、动态行为及其物性方面的研究[Phys. Rev. Lett. 97, 156105 (2006);96, 226101 (2006);96, 156102 (2006);99, 106402 (2007);100, 186104 (2008)],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如在构筑实用化单分子转子及其阵列方面,首次实现了具有固定偏心轴的单分子转子的大面积组装[Phys. Rev. Lett. 101, 197209 (2008)];发展了利用时间分辨的隧穿电流谱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确定表面动态过程中复杂分子构型和能态分布的方法[Phys. Rev. Lett. 104, 166101 (2010)];成功实现了金属表面有机分子扩散动态行为的电场调控[Nano Letters. 10, 1184 (2010)]。
  最近,该研究团队的路红亮博士、博士研究生曹云、戚竞和杜世萱研究员(共同联系作者)等在固体表面单分子转子势能面的可控调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系统研究了Au(111)表面 (t-Bu)4-NiPc分子在液氮温度下的转动行为。通过低温扫描隧道显微系统测量时间分辨的隧穿电流谱(I-t),他们发现分子在两个相邻转动构型上的停留时间分布可由针尖-分子间相互作用可控调制。分析表明针尖下构型的势能随针尖-分子间距离减小而降低。此外,改变样品偏压也可有效调节转动势能。增加样品负偏压导致针尖下构型的势能增大。分子在两个吸附构型间的能量差随针尖高度和样品偏压变化率分别为~0.3 meV/pm 和 ~18 meV/V。另一方面,转动势垒也可得到有效调节。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势能调控机制为范德华相互作用和分子偶极与电场间静电相互作用。这一工作为探索外力调控固体表面分子转子的转动势能面提供了新途径。
  相关结果发表在Nano Letters上(DOI: 10.1021/acs.nanolett.8b01019)。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61504149, 21661132006, 61390501, 61622116)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
  相关文章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8b01019
图1. 分子结构及STM图像。(a)(t-Bu)4-NiPc分子结构。(b)大范围STM图像显示出Au(111)表面重构及位于重构拐点处转动的(t-Bu)4-NiPc分子。(c)分子的放大STM图像及叠加于其上的分子模型。转轴(红点处)位于分子中的氮原子。图像中的凸起由叔丁基导致。(b)(c)图中的Scale bar分别为5 nm和1 nm。样品偏压为-1 V,隧穿电流为50 pA,温度为78 K。
图2. STM针尖高度对分子转子两个相邻转动构型占据几率的影响。(a)针尖较远时(t-Bu)4-NiPc分子的主要构型。(b, c)分别为相应的I-t谱及其电流分布。(d)针尖靠近样品表面后(t-Bu)4-NiPc分子的主要构型。(e, f)分别为(d)中所示情况下的I-t谱及其电流分布。(g)转动势能的示意图。蓝点线表示针尖较远时原有的分子转动势能,黑虚线为针尖引入的势能,红实线为针尖靠近样品表面后分子的转动势能。测量I-t谱时反馈回路断开,样品偏压为-1 V。
图3. 改变针尖-分子距离对分子转子势能的调制。(a)在不同针尖高度下进行I-t谱测量的转动分子的STM图像。绿圈为实验中针尖所处位置。(b)“针尖下”构型的占据几率随针尖高度的变化。针尖高度0 pm对应样品偏压-1 V时隧穿电流1.3 nA。(c)相应的不同针尖高度下“针尖下”构型和“近邻”构型的势能差。(d)在不同分子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的两构型势能差随针尖高度变化率的统计分布。(e)转动分子的STM图像。针尖高度保持不变,在水平方向沿绿线改变针尖位置,测量不同针尖位置时的I-t谱。(f)不同针尖高度时分子在两构型间进行转动切换的速率。(g, h)针尖高度固定、在水平方向移动针尖时“针尖下”构型占据几率及两构型间势能差随针尖位置的变化。Scale bar为1 nm。
图4. 占据几率、势能和转动切换速率随样品偏压的变化。(a)不同样品偏压下的“针尖下”构型占据几率和两构型间势能差。插图为转动分子的STM图像。绿圈为进行I-t谱测量时的针尖位置。(b)不同样品偏压下的“针尖下”构型和“近邻”构型的分子转动切换速率。Scale bar为1 nm。


Nano Lett. 18, 4704 (2018).pdf
相关话题/图像 测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转角二硫化钼/石墨烯异质结的垂直电导测量
    近年来,二维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光学以及力学性质被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得益于二维材料层状结构及弱层间范德华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维材料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相互组合形成各种二维材料异质结。正如乐高积木有无穷种搭建方式,二维材料也可以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维材料异质结,这为器件应用和诸多基础物理现象研究提供了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细菌叶绿素分子激发态多振动模耦合量子相干态的飞秒时间分辨二维电子光谱测量
    玻尔曾经说过,谁要是说他懂了量子理论,那么说明他完全不了解量子力学(If you think you can talk about quantum theory without feeling dizzy, you haven't understood the first thing about 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高热电功率因子的碳纳米管宏观体及其热电性质的测量取得进展
    热电模块能把产生于自然热源的热能和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废热直接转换为有价值的电能。为了迎合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发展对环境友好且价格低廉的热电材料。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独特的优势,在柔性热电应用方面引起了巨大关注。目前对于碳纳米管的热电研究主要集中在碳纳米管薄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探索声音与图像的奥秘——记学术讲座“中世纪的声音与图像:图像学,声音研究与数字人文”
    2019年12月2日上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音乐学教授苏珊·博因顿(SusanBoynton)带来的“中世纪的声音与图像:图像学,声音研究与数字人文”讲座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成功举办。本场讲座是中央音乐学院“央音讲堂”系列讲座的第十三期,由音乐学系主办,作曲系、国际交流处共同承办,安平教授任学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6
  • 春季下乡#带队手记# 艺匠之美 图像之思
    下乡小分队:造型学院版画系本科三年级带队教师:黄洋下乡地点:安徽歙县有两个原因促成版画系一工作室三年级师生的歙县之行:一是美院对传统非遗文化在教学中的高度重视,二是工作室的教学理念离不开明代雕版隆盛之地徽州歙县——以虬村黄氏家族为代表的刻工创作了古版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出发前我研究了美院歙县教学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5
  • 我校学生获ICME2020手机图像质量评价挑战赛冠军
    (通讯员潘达)多媒体旗舰会议第21届IEEE国际多媒体年会(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ultimediaandExpo,ICME2020)将于2020年7月6日在英国伦敦召开。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媒体计算实验室(IntelligentMediaCom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7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志伟研究员学术报告通知
    应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李红谊老师邀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志伟研究员将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主题:基于密集台阵的地壳精细结构成像研究时间:2019年4月9日下午2:30-6:00地点:教五楼227李志伟研究员简介:200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