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二维层状氧化钼的全固态神经突触晶体管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1

人类的大脑可以认为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存储与计算系统,具有非常低的功耗(~ 20 W)。这主要源于人脑对信息处理的独特方式。人脑中存在大量的神经元,其相互连接构成复杂的神经元网络。每两个神经元的连接点称为突触,信息通过突触连接强度(即突触权重)的变化进行存储与计算。突触可塑性即是通过特定模式的突触活动产生突触权重变化的生物过程,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源头。可以看出,人脑是一种典型的非冯·诺依曼构架,即存储与计算于一体的并行信息处理模式,并且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高的容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随着人类社会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以及数据类型复杂程度的提高,神经网络型信息处理模式的效率将会明显优于传统计算机。因此,开发符合神经形态存储与计算特性的电子器件并进而构建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成为未来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依赖于基础科学在新材料和新原理方面的探索。
  突触晶体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三端忆阻器件,利用其电阻态的非易失性连续变化可以进行神经突触功能的模拟。其结构和工作模式与传统的半导体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相似,通过施加栅极电压来调节忆阻晶体管源极和漏极之间沟道电阻的大小。但是,与硅基场效应晶体管不同的是,突触晶体管采用了具有迁移离子的电解质材料代替二氧化硅作为栅隔离层。在栅极电压作用下,迁移离子与沟道材料发生电化学反应并注入到沟道中,使得在栅极电压去除后,沟道电阻的变化可以保持下来。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阳研究组利用二维层状α-MoO3单晶薄片作为沟道材料,离子液体作为栅极,实现了这种突触晶体管,利用该器件的电阻态的变化,成功模拟了突触权重增强和减弱、短时记忆至长时记忆的转变等典型神经突触可塑性行为 [Advanced Materials 29, 1700906 (2017)]。然而,由于这种突触晶体管采用离子液体作为栅隔离层,并且沟道电导的变化行为强烈依赖于环境的湿度变化,不利于实现大规模阵列器件的制备和应用,需要进一步开发具有新机制或新结构的全固态突触晶体管器件。
  最近,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孙阳研究组尚大山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杨传森、刘楠等采用固态Li离子电解质替代了离子液体作为栅隔离层,制备了一种全固态突触晶体管。在栅极电压作用下,通过Li离子在层状α-MoO3中的注入与抽出,实现了α-MoO3沟道电阻在低电导(~75 nS)条件下的多态可逆变化,并且成功模拟了神经突触权重变化等行为。由于引入了Li离子作为掺杂剂,该器件可以在真空条件下实现沟道电导变化,从而摆脱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有望实现大规模器件阵列的制备。神经形态计算模拟表明,采用Li离子突触晶体管阵列构建的三层神经网络(784×300×10)并结合反向传播算法,可以实现对手写数字库(MNIST,Modifie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训练与识别,识别精度达到87.3%。这一工作证明了将Li离子固态电解质用于实现低功耗全固态突触晶体管的可行性,为实现大规模突触晶体管阵列制备,开发高能效神经形态计算网络提供了新的途径。
  以上研究结果已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8,1804170 (2018)。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874143,51671213,11534015,51725104),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300701)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XDB07000000)的支持。
  文章连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1804170
图1 基于α-MoO3的突触晶体管的结构、电输运性质与锂离子注入/抽出机制。
图2 在栅极电压脉冲作用下,突触晶体管沟道电流的易失性与非易失性变化以及模拟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与配对脉冲易化(PPF)等电生理行为。
图3 突触晶体管沟道电导的(a)模拟式多态可逆变化;(b)状态保持性;(c)非线性;(d)器件间的重复性。
图4 神经形态计算模拟:(a)三层神经网络;(b)突触权重层;(c)和(d)单次栅电压脉冲诱导的沟道电导变化的机率分布;(e)和(f)识别率随训练次数的变化。


Adv.Funct.Mater.28,1804170(2018).pdf
相关话题/计算 神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离子液体调控WO3相变及神经形态器件研究取得进展
    离子液体调控因为强大的电荷调控能力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可以用来实现许多新颖物理现象的人工调制,比如金属-绝缘体相变、磁性相变、超导转变等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在离子液体门电压作用下,除了净电荷的作用外,尤其在氧化物里常常伴随着复杂的离子插入/脱出过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超导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合作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量子计算是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也是当前物理学前沿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实现量子计算的方案有多种,其中超导量子计算由于其长相干时间、良好的扩展性以及精确的操控测量等特性,是目前最具前途的通用量子计算机实现方案之一。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也得到谷歌、IBM、英特尔等国际高科技公司的深度介入和资金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基于忆耦器实现神经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网络模拟
    人的大脑是一个由~1011神经元和1015突触构成的高度互连、大规模并行、结构可变的复杂网络。在神经网络中,神经元被认为是大脑的计算引擎,它并行地接受来自与树突相连的数以千计的突触的输入信号。突触可塑性即是通过特定模式的突触活动产生突触权重变化的生物过程,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源头。因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基于二维材料MoO3的类神经突触晶体管和忆阻器
    计算机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代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信息量的高速增长,计算机在运算速度提高的同时,对能源的消耗也在迅速增加。例如,我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三次夺得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正常工作的功率高达20兆瓦,年耗电量约2亿度。相比之下,人脑是自然界中非常高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贾仲孝 教授:大规模矩阵计算的数值方法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AS Colloquia & Seminar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9
  • “科学计算论坛”之第五届科学与工程计算青年研讨会召开
    2019年12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的“科学计算论坛”之第五届科学与工程计算青年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我院林群院士、崔俊芝院士、袁亚湘院士、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9
  • 第五届“高性能科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讨会(WHPSC)召开
    第五届“高性能科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讨会(WHPSC)”于2019年8月24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该研讨会得到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的资助。  研讨会主要针对科学与工程计算在下一代超级计算机上面临的挑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9
  • 第三届华人科学与工程计算青年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于2019年8月17-21日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华人科学与工程计算青年****会议",会期5天。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袁亚湘院士担任,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所的90余位专家和青年****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计算数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9
  • (许现民,邸亚娜,于海军)复杂两相流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两相流的移动接触线是流体力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经典的无滑移边条件会产生无穷大的能量耗散,此即所谓接触线悖论(moving contact line paradox)。移动接触线问题本质上为多尺度问题,为避免接触线悖论,必须考虑接触线附近流体相对固体边界的微观滑移。为了在连续介质力学范畴内考虑微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9
  • (尚云)新型量子通讯原理及量子计算机理
    在新型量子通讯原理方面:  1.量子隐形传态和网络节点间的最优状态转移是实现星际通讯与大规模量子计算的关键理论和基础。尚云和合作者首次将量子游走应用于量子通信协议中,分别提出了基于直线,圆,完备图和正则图上量子游走的量子隐形传态模型; 第一次将两coin空间的量子游走模型用于状态转移协议的设计,对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