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局域的电子态测量,研究边缘态对石墨烯输运性质的影响更加重要,既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电子态的物理内涵,也将为未来石墨烯纳米带电子和自旋器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理基础。然而,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一直没有突破。存在的挑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如何获得适合输运研究的锯齿形边缘石墨烯纳米带高品质样品;二是在输运测量中如何将边缘态和“体态”分离开来以实现指认。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院重点实验室N07课题组张广宇研究员的博士生吴霜、沈成等针对锯齿形边缘石墨烯纳米带开展了磁输运测量研究。利用课题组前期发展的氢等离子体各向异性刻蚀辅助的石墨烯纳米结构加工技术【参见:Adv. Mater. 22, 4014 (2010); Adv. Mater. 23, 3061 (2011); Appl. Phys. Lett. 109, 053101 (2016)】,在六方氮化硼绝缘衬底上加工了系列不同宽度的锯齿形边缘石墨烯纳米带。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辨成像和扫描隧道谱,验证了样品的高质量。进而加工了锯齿形边缘石墨烯纳米带三端器件,在强磁场和纳米带的尺寸效应共同作用下成功将填充因子为零(ν=0)的“体态”绝缘,并观测到一个和边缘态相关的电导峰,且此电导峰具有不随温度和磁场变化的鲁棒性。同时,通过非局域(non-local)测量也在零磁场下观测到了一个电压信号,其能量位置与磁输运下的电导峰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边缘态参与导电。此外,在边缘无序的石墨烯纳米带对比样品中,这种边缘输运特征并未出现,证实这种边缘导电是锯齿形边缘所独有。
相关结果于2018年5月2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0, 216601 (2018)】。本工作中,锯齿形边缘石墨烯纳米带样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表征是和表面物理实验室SF06组王炜华副研究员及博士生刘冰(共同第一作者)合作完成;北京理工大学的姚裕贵教授及其博士生李思为本工作提供了理论解释方面的帮助。工作得到了基金委(61325021/91223204)和科学院项目(XDPB0602/XDB07010100/OYZDB-SSW-SLH0004)的支持。
文章链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l/pdf/10.1103/PhysRevLett.120.216601
PhysRevLett.120.2166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