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余彦教授首先介绍了二次电池的重要应用、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前景以及钠离子电池研究所面临的科学问题:界面膜较厚(库伦效率低)、钠离子扩散慢(充放电速度慢)和体积变化大(循环寿命短)。随后,余彦教授围绕这些问题,从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在正极材料方面,通过设计三相连续结构,从而实现正极快速充放电;通过调控离子和电子传输,降低正极极化电压。在负极材料方面,开发了新型高容量负极材料-红磷,设计核/壳结构和化学键锚定的策略,抑制体积膨胀,显著提升循环寿命。在电解液方面,介绍了传统碳酸酯电解液,并提出使用醚类电解液,提高首次库伦效率,获得了长寿命全电池。接着余教授介绍了固态钠离子电池的研究,通过构筑有序介孔聚多巴胺/石墨烯纳米片改性隔膜,实现超稳定、无枝晶的钠金属电极;构筑聚合物电解质和正极一体化结构有效降低界面阻抗,实现高比能全固态钠电池。最后,余教授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指出固态电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安全、高性能的金属负极发展迫在眉睫。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讲解风趣,启发在场师生与余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余彦,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2019年获得国家****基金资助,2020年获得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1年入选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拟获奖人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兼任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关键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储能机制。目前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以通讯作者发表Advanced Materials 30余篇。SCI他引15000余次,H因子70。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榜单。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奖”、德国Wiley出版社“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Elsevier出版社“Materials Today Rising Star”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项。
余彦教授作报告
余彦教授作报告
主持人向余彦教授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