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推出新型地表反射率产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对地观测领域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每天接收的卫星遥感数据呈爆炸式增长。然而,由于政策、制度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卫星数据长期处于欠开发状态,通常以原始影像数据产品(Digital Number值,即DN值)的形式提供给用户。DN值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传感器的DN值不具有可比性,遥感数据用户难以直接使用。
  为充分挖掘海量卫星数据的应用价值,迫切需要在原始影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辐射定量化处理,研发用户能直接使用的“即得即用”(Ready To Use,即RTU)产品。地表反射率(对于热红外波段,则为地表温度)是最基本的遥感“即得即用”产品之一,是开展遥感土地利用分类、长时序地表覆盖变化检测等应用的基础。
  为了从原始卫星影像数据得到精确的地表反射率,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辐射定标、大气散射和吸收、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二向反射(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影响。目前已有的地表反射率产品通常只考虑了其中两项或者三项因素的影响,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地表反射率即得即用产品,在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支持下,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研究员何国金团队进行科技攻关,成功实现从原始卫星影像到地表反射率产品的全链路反演,研发了地表反射率全要素一体化自动反演系统。
算法介绍
  在对卫星原始影像各波段数据做高精度辐射定标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针对卫星传感器参数特点,利用6S辐射传输模型逐像元计算的方式模拟大气散射和吸收影响。6S模型需要的输入参数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或者与卫星过境时间同步的MODIS大气参数产品(大气水蒸汽含量、气溶胶光学厚度、臭氧含量等)。地形校正利用改进C地形校正算法,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地形影响消除效果。BRDF校正可以减小太阳高度角及卫星观测角变化对地表反射率反演的影响,BRDF校正利用C因子法。最终实现传感器辐射定标、大气、地形和BRDF全要素耦合校正,得到地表反射率。
结果示例
  利用研发的地表反射率全要素一体化自动反演系统,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存档的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研发并推出中国全境全要素地表反射率产品(2009年),该产品可以通过ftp://bigrs-info.com/public免费下载。
  下面以具体例子通过对比分析来展示校正的效果。
  
  
  
  
  图1. 地形校正效果对比(a、c和e为校正前,b、d和f为校正后,a-b为整景影像对比,c-f为局部放大对比,Landsat 5卫星影像,RGB:543, path/row:120/42, 获取日期:2010/12/09)
  通过图1对比可以看出,经过地形校正,地形起伏对地表反射率的影响得到很大程度地抑制,山体阴阳坡同种地物的地表反射率近似相等,地表反射率图像变得更加“平坦”和真实。
  
  图2. BRDF校正效果对比(a为校正前,b为校正后,path/row:123/32, 横轴为1999年1月14日影像,纵轴为1999年7月25日影像,地表反射率(LSR)缩放系数为0.0001)
  为了检验BRDF校正的效果,选取地表反射率不随季节变化的地表(大片均质的裸地等,简称不变地表),选择冬季(1月)和夏季(7月)的卫星影像,由于冬季和夏季太阳高度角和卫星观测角的变化,这些不变地表的地表反射率随季节出现一定的波动(图2a)。经过BRDF校正,减小了太阳高度角及卫星观测角变化对地表反射率反演的影响,冬季和夏季影像上这些不变地表的地表反射率变得更为接近。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数据深加工部长期致力于遥感卫星数据“即得即用”产品的研发,建立了长时间系列卫星RTU产品库,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标准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高级数据产品。其中,于2013年在国际上率先推出了大区域(中国区域)Landsat地表温度产品(120或60米分辨率),是迄今空间分辨率最高的中国区域地表温度产品。
  
  下载专区:
  中国全境全要素地表反射率产品(2009年)
  ftp://bigrs-info.com/public

附件:
相关话题/数据 遥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森林遥感团队研发出具备较好地形适应能力的大光斑激光雷达波形指数
    近日,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团队,研发出具备较好地形适应能力的新的大光斑激光雷达波形指数。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查询点击此处)。  常规激光雷达波形指数以林下地面回波波峰位置作为参考来定义,当地形坡度较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学委会会议召开
    2月22日,中科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科院北京新技术基地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学委会主任吴一戎院士主持。  实验室主任兼学委会副主任李传荣研究员首先作实验室2018年度工作报告,从实验室定位与目标、承担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科研成果、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条件建设、学术交流情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优秀
    2月14日,2018年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和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共建的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在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在参评的24个重点实验室中排名第一。此次评估是对建设期满三年的重点实验室进行的综合考察。  近三年来,为满足国家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尺度全球变化数据产品快速生成方法”课题召开年度总结会
    1月9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何国金研究员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大数据的科学认知与云共享平台”项目课题二“大尺度全球变化数据产品快速生成方法”课题组织召开年度总结会。  会议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地理所、空天院等单位的7位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对地观测部赴包头国家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开展常态化运行设备维护工作
    近日,对地观测部赵永光博士、刘京儒和中国科学院长光所技术人员等3人前往包头国家高分辨遥感综合定标场(简称“包头场”),开展了包头场常态化运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包括目标自动观测系统、漫总比系统、自动气象站、太阳光度计以及涡度相关系统等设备  在本次设备维护工作中,工作人员检查了常态化运行设备在包头场当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空天院对外发布中英双语全球大豆和水稻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报告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博士及研究团队,对外发布中英双语全球大豆和水稻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报告。  报告聚焦全球大豆和水稻主产国在作物关键生长期典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状况。2018年4个大豆主产国(包括中国、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的花叶病和蚜虫总体轻度发生,其中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无人机遥感载荷成像风场传递效应分析》书籍出版发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传荣研究员及其团队编写完成的《无人机遥感载荷成像风场传递效应分析》一书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是国内一部系统性研究大气风场传递效应对无人机遥感数据质量影响的专著,深入探讨了无人机遥感载荷成像受大气风场影响的机理和表征方法。通过分析大气风场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空天院夺冠天宫数据利用青年创新大赛
    12月18日,由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百度承办的“探寻地球密码”——天宫数据利用青年创新大赛在北京完美收官。  大赛包括创新应用类和创意探索类。自10月10日开赛以来,吸引了418支队伍参加线上预赛。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一室博士生孔维亚、王宇航、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极环境遥感与数值模拟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启动
    2018年12月11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北极环境遥感与数值模拟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会在京举行。  该项目于2018年9月由科技部正式批复立项,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原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牵头实施,参加单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气候中心、航天恒星科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张勇研究组建立灵长类特异新基因数据库并系统预测新基因功能
    灵长类特异乃至人特异新基因起源是推动人类表型演化的重要推动力,但只有少量新基因功能已知。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和类器官技术的发展使得系统揭示新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演化过程中的贡献成为可能。然而,由于基因年龄推断方法的差别以及较低的新基因注释质量(很难区分新蛋白编码基因和假基因),文献中已经发表的灵长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