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为满足国家环境保护遥感方向的重大需求,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全面开展遥感数据处理与环境信息提取、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水环境遥感监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无人机遥感监测、突发性环境灾害应急响应与跟踪监测,以及环境卫星应用系统建设等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总理基金、863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环境标准制修订、生态环境部专项业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等多项科研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在遥感关键技术攻关、国产卫星数据处理、国家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体系与业务化应用、国产环境卫星规划与建设等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形成了新的环境遥感业务增长点,增强了环境遥感后继发展潜力。
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在遥感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发展基于多角度、偏振等多种新探测手段的大气气溶胶多参数遥感方法,提出了基于物理过程的PM2.5遥感机理模型,创建了一套面向卫星应用的纯物理途径PM2.5瞬时遥感方法;发展了PM2.5空间观测历史数据重建方法,实现了我国近十五年的PM2.5空间观测记录重建,为政府部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建立了遥感地表和PM2.5数据和流行病学模型。
在国产卫星数据处理方面,针对国产陆地卫星定量化应用水平低的难题,攻克国产陆地卫星数据质量提升、中国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定量遥感反演、定量遥感规模化工程处理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国产陆地卫星定量遥感技术体系,有效支撑了国产卫星定量化遥感应用,极大推动了国产陆地卫星多星、多领域的综合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力。
在国家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体系与业务化应用方面,从无到有建立了由技术体系、工程体系、业务体系构成的国家环境质量遥感监测完整体系,并成功实现业务化运行。为多个用户单位提供遥感产品和各类监测报告,为社会提供大量遥感信息服务,成效显著,有力支撑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中央环保督察、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环保战略的实施。
在国产环境遥感卫星规划与建设方面,开展了我国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相关卫星的传感器论证设计、遥感机理、卫星反演算法、地面实验验证等方面的系统工作;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部作为牵头用户的高分五号卫星工程立项、研制及发射,有力推进环境一号卫星后续星的2颗16米光学星、2颗5米SAR星、1颗高光谱星的立项、研制工作。针对环境卫星监测能力建设需求,建立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生产400余种数据、专题、应用产品,构建20余项平台运行标准规范、红线监管数据库,提升全国生态红线区综合监管水平,为建立我国“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业务化运行系统奠定了基础。
去年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评估会议。评估专家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
在评审会上,评估专家组分别听取了重点实验室主任顾行发研究员、副主任李正强研究员作相关报告,并现场考察了实验室运行管理与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情况,并进行了专家质询和答疑。评估组一致认为实验室总体定位明确,运行机制和体制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发展规划明确,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撑条件。实验室建立了人才引进措施和激励政策,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岗位设置完善。依托单位在资金、实验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评估组考察环境保护卫星遥感数据中心
评估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