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突破哺乳动物同性生殖障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同性生殖的现象在动物中并不罕见,例如在爬行类的蜥蜴,两栖类的蛙,以及多种鱼类中,都有“孤雌生殖”现象:即不经过与雄性的交配,雌性个体即可生下后代。作为有性生殖的补充,孤雌生殖能在缺乏雄性的情况下,维持个体的繁衍与种群的更新。与孤雌生殖对应的孤雄生殖则极其罕见,迄今只在一种斑马鱼中发现孤雄生殖。然而对于高等哺乳动物,无论孤雌生殖或孤雄生殖都不存在。科学家们人工构建出的孤雌或孤雄胚胎均在发育早期死亡。在爬行类和两栖类不存在、而在哺乳类进化出来的印记基因被认为是阻碍哺乳动物同性生殖的重要因素。目前已经发现的印记基因超过100个,随机分布于染色体的数十个区段上,表达模式由印记控制区段的差异甲基化来控制。东京农业大学Kono实验室曾在未成熟卵中删除了2个印记控制区段,成功得到了活的孤雌小鼠,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孤雌生殖,引起广泛关注。然而许多新的科学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在众多印记区段中,仅仅改变两个即可实现孤雌生殖?这些孤雌小鼠为什么有发育缺陷?孤雄生殖有可能在最高等的哺乳动物中实现吗?
  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结合单倍体干细胞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该研究团队首先发现,由卵细胞建立的孤雌单倍体干细胞,在高代次条件下,删除与Kono实验室相同的两个印记区段并注射进第二个卵细胞后,同样能发育得到“两个母亲”的孤雌小鼠。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代次的孤雌单倍体细胞展现出了一种不同于卵子或较低代次细胞,反而类似原始生殖细胞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且所有的印记区段都呈现出类似原始生殖细胞的“无印记”状态。这揭示了为何 “仅仅删除2个”印记区段,就能获得孤雌小鼠:实际上,所有继承自卵细胞的印记基因,在孤雌单倍体干细胞中都经历了印记模式的“重新修正”。与此结果一致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孤雌小鼠中,除了一个印记基因(Rasgrf1)表达显著异常之外,其他所有印记基因都与正常小鼠无异。
  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易于基因编辑的特性,研究人员在孤雌单倍体干细胞中同时删除了包含Rasgrf1在内的三个印记区段。发育结果证实,Kono获得的孤雌小鼠的多种缺陷,确实是Rasgrf1的异常所导致的:人们首次获得了在发育、行为、代谢和生育力上均与正常小鼠无异的孤雌小鼠。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由精子建立的孤雄单倍体干细胞中,同样发现了类似原始生殖细胞的甲基化模式。这意味着,在低等脊椎动物中罕见的孤雄生殖,有可能在哺乳动物中实现。
  研究人员在孤雄单倍体干细胞中,筛选并最终删除了7个重要的印记控制区段。这些细胞与另一颗精子所形成的孤雄胚胎干细胞,发育成为了活的孤雄小鼠。这些孤雄小鼠外观正常,可以自主呼吸,但是都在出生后48小时内死亡。这是首次获得具有两个父系基因组的孤雄小鼠,证实了即便在最高等的哺乳动物中,孤雄生殖也有可能实现。
  该项研究利用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技术作为平台,系统证明了哺乳动物中跨越同性生殖障碍需要经历的三步:1、单倍体干细胞展现出类似原始生殖细胞的“无印记”模式;2、在单倍体干细中对特定印记区段进行修饰,建立新的印记模式;3、结合卵母细胞注射或四倍体囊胚补偿技术获得孤雌或孤雄动物。该研究也证实了,更完善的印记修饰能够完全跨越孤雌生殖障碍,获得健康发育的孤雌动物。得到孤雄小鼠需要更多的印记修饰,而所有的孤雄小鼠均无法存活至成年,意味着相比孤雌生殖,孤雄生殖有着更多的障碍。这些发现对理解基因组印记的进化、调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开发新的动物生殖手段也有重要价值。
  相关成果于2018年10月11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发表。该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完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宝洋研究员、周琪研究员和李伟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李治琨、王乐韵、博士生王立宾、袁雪薇以及冯桂海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到中科院战略科技先导专项及科技部、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

通过删除单倍体细胞中不同的印记区域而获得孤雌和孤雄来源小鼠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动物 基因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动物研究所合作揭示灵长类动物发育和寿命调控的关键通路
    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联合攻关,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首次实现了SIRT6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全身敲除,获得了世界上首例特定长寿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与SIRT6敲除小鼠表现的加速衰老表型明显不同,SIRT6敲除的食蟹猴在出生数小时内即死亡。多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王德华研究组揭示肠道菌群介导动物聚群行为节省能量的机制
    社会性动物(包括人类)具有群居生活的习性。群居生活的益处是能够提高动物获得食物的可能性、缓解压力、降低被捕食风险,以及提高自身和群体的适合度。聚群行为(Huddling)是社会性动物在恶劣环境下为提高自身适合度进化出的一种合作适应性行为。社会性体温调节(Social thermoregulatio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动物所合作研究揭示RNA修饰酶Dnmt2在精子获得性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段恩奎/张莹研究组和周琪研究组,与美国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的Qi Chen实验室以及德国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Frank Lyko实验室合作,揭示了RNA甲基转移酶Dnmt2在精子RNA介导的获得性代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王宇研究组发表基于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al Effector)的化学药物诱导型基因组编辑和转录激活系统
    生物学变化多受到高度动态的分子事件调控,为了更精确的理解并研究这些过程,应用条件性可诱导的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此前,得到广泛应用的药物诱导技术之一是通过配体结合激发雌激素受体蛋白(ER)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运。在没有激素配体的情况下,ER与热激蛋白(hsp90)结合定位于细胞质中;一旦与配体结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动物所揭示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下植物抗虫性的新机制
    大气CO2浓度升高不仅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还对植物抗虫性产生深刻影响。过去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会降低植物的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有利于刺吸式口器昆虫种群发生,但对于植物抗虫激素途径的上游调控一直不清楚。中科院动物所戈峰研究组的孙玉诚博士、郭慧娟博士以蚜虫和转基因烟草为材料,研究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刘峰组合作研究揭示m6A修饰调控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发育的机制
    血液,犹如生命的“河流”,静静地在生物体内流淌,哺育着每一个“细胞”。然而,成体血液的再生与再造,一直都是临床恶性血液疾病治疗过程中最难以攻克的瓶颈。作为脊椎动物血液的源泉,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和扩增,一直是组织器官再造的前沿课题,更是众多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希望。但是,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周光飚研究组发现吸烟可引起癌旁正常肺组织基因组突变
    吸烟及空气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两个主要公共健康问题,均可引起人体基因组突变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全球每年有182万新发肺癌病例,死于肺癌者达159万人。85%的肺癌是由吸烟所引起,空气污染则每年引起22万新发肺癌病例。为揭示肺癌发生的机理,研究人员往往利用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剖析肺癌基因组发生的异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动物研究所利用人胚胎干细胞产生异种嵌合体
    干细胞具有多潜能的分化能力,能够在体内、体外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通过干细胞的异种嵌合技术在猪等大动物体内实现异种再造器官,将为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严重短缺提供新的方法。然而,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异种体内分化潜能尚不完全清楚,细胞存活、分化识别、发育时程等关键问题仍未解决,依然存在严重的技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赵建国研究组和金万洙研究组合作PNAS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低脂抗寒猪
    在我国,猪肉的消费和生产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生猪饲养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2015年中国生猪出栏7亿多头。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数据显示,育肥猪料肉比降低0.1,全国可以节约600万吨饲料。因此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针对影响猪重要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进行遗传修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李磊研究组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向胚胎转变中的功能枢纽研究中取得进展
    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成熟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母源RNA和蛋白质,这些母源RNA和蛋白质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之前调控卵母细胞向胚胎转变(oocyte-to-embryo transition)过程,即早期胚胎发育的母源调控。受研究材料和方法的限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母源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相对滞后。中国科学院动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