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5
元大都城垣遗址之畔,奥运园区之旁,坐落着中国微电子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958年,为满足国家研制“两弹一星”和高频晶体管计算机的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前身——原中国科学院109厂应运而生。1986年,109厂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有关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部分合并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自诞生之日起,微电子所先后为我国第一台锗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研制出合格的半导体晶体管;为我国第一台硅晶体管计算机——“109丙机”研究生产了硅平面晶体管,提供了半导体器件;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提供了半导体晶体管;为我国首台1000万次/秒的晶体管计算机“757机”承担全部集成电路的研制生产任务。在几十年的发展与变革中,几代微电子人坚持不懈、开拓创新,承担并完成了上百项国家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科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如今的微电子所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所专门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微电子所长期致力于微电子行业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在核心电子器件产品与技术、高端通用芯片产品与技术、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先导工艺技术以及纳电子基础前沿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的微电子所设有2个从事前沿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11个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研究室,3个重大行业技术支撑的研究中心,涵盖了微电子学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朝气蓬勃的科研团队,科研实力雄厚。作为国内微电子领域学科布局最完整的综合研究与开发机构,微电子所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国微电子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为直接服务于社会,微电子所还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通过技术服务、成果转让和产品销售等方式,面向市场,进行成果转移和转化。此外,微电子所还是国家专项“IC装备及工艺前瞻性研发”项目的牵头组织单位、全国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纳加工技术工作组秘书处、北京电子学会半导体专业技术委员会制版(光掩模制造)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EDA中心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依托单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微电子所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秉承“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所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微电子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不畏险阻的坚韧意志,以成为“中国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高素质创新人才和优秀工程师的培养基地”为己任,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气概,继往开来,和谐奋进,为共和国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院系简介
射频集成电路研究室 | 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 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 | 微电子设备技术研究室 |
电子设计平台与共性技术研究室 | 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 | 通信与多媒体SoC研究室 | 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 |
纳米加工与新器件集成技术研究室 | 硅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室 |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