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与资源生态保障”专辑序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毛汉英1,2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北京 100101

收稿日期:2020-01-7修回日期:2020-01-12网络出版日期:2020-01-25

Received:2020-01-7Revised:2020-01-12Online:2020-01-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毛汉英,男,江苏江阴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区域发展、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研究E-mail:maohy@igsnrr.ac.cn




PDF (953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毛汉英.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与资源生态保障”专辑序言. 资源科学[J], 2020, 42(1): 1-2 doi: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被称为中华母亲河。在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黄河流域自西向东跨越我国三大地形阶梯,并分属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经济地带,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黄河流域既包括上游的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上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等限制开发区;也包括河套灌区、汾渭平原及黄淮海平原等农产品主产区,以及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城市化地区。因此,“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高质量发展是指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采取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重大举措,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黄河流域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由于黄河流经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使其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显著特征,并由此导致下游洪水风险和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脆弱。目前,黄河以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却承载了全国9%的人口、15%的耕地和污染物排放量的9%,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因此,黄河流域区域发展必须协调处理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又可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进而推动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黄河治理、开发、保护及黄河流域发展不充分、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2020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资源科学》编辑部在左其亭教授、金凤君研究员、杨林生研究员的协助支持下,组织了地理、资源、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等方面的70位专家****,撰写了19篇论文,作为专辑出版。今后,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资源科学》还将不定期出版黄河相关的专栏。本专辑按内容可分为以下4组:

第一组“历史气候与农业文明”专栏包括2篇论文。其中,第一篇论文“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气候与土地覆被变化的若干特征”综合分析了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干湿、极端干涝等变化特征,阐述了历史时期农耕发展对土地覆被变化和垦殖率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与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决堤改道的宏观关系。第二篇“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黄河流域农业文明演进”从技术经济范式变化视角构建了“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探讨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与协同机理。

第二组“水资源与水安全”专栏包括5篇论文。其中,第一篇“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战略调整研究”分析了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径流显著减少、来沙量急剧减少的背景下,为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需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战略配置进行调整。在留足生态及输沙用水的前提下,黄河下游应充分利用外调水和海水资源,为上中游配置更多水资源,最大可增加分水指标130亿m3。第二篇“跨界河流分水理论方法及黄河分水新方案计算”在总结国内外跨界河流分水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黄河流域可采用“基于分水思想-分水原理-分水规划的多方法综合-动态-和谐分水方法”,并根据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可分配水量分别为370亿m3和300亿m3情景下,提出流域9省区的分水新方案。第三篇“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问题、挑战和对策”以1987年黄河流域水量分配为基础,分析了其水权制度发展过程与存在问题,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生态和环境水权、构建水权交易机制、转变机构职能,加强监测与管理系统建设。第四篇“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通过构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全局MinDS模型,对黄河流域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从全国、省域刻画其用水效率“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并探讨了全流域用水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第五篇“黄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针对当前黄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源氟、砷含量及矿弧度较高,水源地缺乏保护等问题,提出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第三组“生态保护与修复”专栏包括4篇论文,其中,第一篇“三江源草地多功能性及其调控途径”分析了三江源草地管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了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对草地的“生产-生态-生活”多目标需求的多重目标管理系统及实现途径。第二篇“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生态系统服务”阐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提出新时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需加强维护与管理,提升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能力,权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的生态效益,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第三篇“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总结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过程与驱动机制,构建了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权衡与优化模型,提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案。第四篇“基于水鸟栖息地恢复的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综合利用策略”在总结黄河三角洲的水鸟多样性及其生境需求的基础上,以提升水鸟的多样性和湿地生态功能为目标,提出综合利用多种水资源,恢复重建水鸟栖息地的策略。

第四组“高质量发展路径”专栏共有8篇论文。其中,第一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方面的29项指标,以省域为单元,对2008—2017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提升的政策建议。第二篇“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在辨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本底、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功能的胁迫特征,总结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需重点把握的关系,提出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第三篇“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空间管控路径”以黄河流域46个矿区城市为对象,从生态本底的脆弱程度、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空间胁迫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程度,识别了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特征及空间分布,并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空间管控、强度管控和开发方式管控。第四篇“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1997—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生态效率值,分析能源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识别影响能源生产效率的驱动因素。第五篇“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分析了耦合协调的动力因素。第六篇“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通过构建县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heil指数,Wolfson极化指数与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其障碍因子及障碍度。第七篇“黄河流域农区贫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黄河流域35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贫困地区空间分布格局,探讨贫困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第八篇“黄河上游地区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在定量分析黄河上游地区减贫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话题/生态 空间 资源 经济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