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评价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熊琛然1,2, 王礼茂,1,2, 张超1,2, 屈秋实1,2, 向宁1,2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Evaluation on energy geo-economics cooperation relations of Russia with China and Japan

XIONG Chenran1,2, WANG Limao,1,2, ZHANG Chao1,2, QU Qiushi1,2, XIANG Ning1,2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通讯作者: 王礼茂,男,安徽巢湖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与地缘政治、能源经济与气候变化政策等方面的研究。E-mail: lmwang@igsnrr.ac.cn

收稿日期:2019-03-6修回日期:2019-05-22网络出版日期:2019-09-25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6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800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10202


Received:2019-03-6Revised:2019-05-22Online:2019-09-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熊琛然,男,湖南永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和地缘政治E-mail:xiongcr.17b@igsnrr.ac.cn。







摘要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成为中国和日本油气资源主要进口国之一。本文通过构建能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模型,以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为切入点,对该管道建设中的1995—2016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079不断攀升至2016年的0.693,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992下降至2016年的0.266,两条指数变化曲线交汇于2012年并呈现“剪刀差”状。②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1995—2002年)、斜“N”型上升(2003—2008年)和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2009—2016年),2008年后,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期的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快速下降和梯级下降的变化态势,当前日本仅为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份额极少的一个出口目的国。未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推进,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好发展。
关键词: 能源地缘经济;中俄能源合作;日俄能源合作;合作关系评价;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

Abstract
How to evaluate energy geo-economics cooperation relations of exporters and importers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s for geography. Russ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ers and exporters of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in the world, and has been the main source of imports of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in china and Japan since 1990s, which resulted in the certain structure of energy geopolitical and energy geo-economics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build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evaluating energy geo-economics cooperation relations between energy exporter (Russia) and energy importers (China and Japan) in the Russian Far East-Pacific crude oil pipeline construction from 1995 to 2016.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cissor difference has been recorded between the rising energy geo-economics cooperation relations index of Russia with China and the declining that of Russia with Japan, and its intersection appeared in 2012. (2) Sino-Russian energy geo-economic cooperation relations have undergone an increasing variation, namely from wave shape variation (1995-2002) and oblique “N” shape variation (2003-2008) to rapidly rise variation (2009-2016), and Sino-Russian energy geo-economic cooperation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2008. (3) During the same period, variation of energy geo-economic cooperation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Japan ha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namely from wave variation and rapidly drop variation to fluctuating decline, and Japan has become one of the energy importers with less volume from Russia. The increasing sustainable progress of energy geo-economic cooperation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will be record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ino-Russian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rdin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energy geo-economics;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Japan-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evaluation on cooperation relations;Russian Far East-Pacific crude oil pipeline


PDF (4680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熊琛然, 王礼茂, 张超, 屈秋实, 向宁. 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评价. 资源科学[J], 2019, 41(9): 1665-1674 doi:10.18402/resci.2019.09.08
XIONG Chenran. Evaluation on energy geo-economics cooperation relations of Russia with China and Japan. RESOURCES SCIENCE[J], 2019, 41(9): 1665-1674 doi:10.18402/resci.2019.09.08


1 引言

能源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是国家间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能源地缘经济潜能和对外行为能力。近年来,新的能源革命、全球或区域性地缘环境变化使得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能源地缘战略上都力图向多元化的能源进出口战略转向,能源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地评价国家之间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发掘能源地缘经济关系背后蕴藏的驱动因素,既是人文地理学、资源科学等领域的重要课题,又是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1]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进口国[2],能源安全形势可能会随着对能源需求总量的迅速增长、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变得脆弱。因此,拓展能源进口来源地、与能源出口国开展多元化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等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3]。日本油气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能源进口,日本政府认为过度依赖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风险巨大,因而在中东以外的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就变得十分必要。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生产和出口大国,其油气出口的传统市场是欧洲,但随着全球地缘环境和能源供需主体的变化,单一向欧洲输出的方式也将会影响其地缘经济的稳定性,因此,保证多样化的出口形式,加大与中国等地缘经济繁荣和能源饥渴的国家和地区合作势在必行[4]。在两国政府、企业等推动下,日俄,尤其中俄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4,5]。由此,中日两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议题。

目前,国内****在中俄能源合作的动因、进展、影响、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6,7,8]。如杨洋等[9]探讨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进展及其驱动力、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中俄能源合作既受当前国际能源战略格局新变化的影响[10,11,12],又对东北亚、中亚和欧洲等相关利益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影响[13]。随着中俄能源合作的不断推进,日本近年来也加强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14],其目的是推进解决领土问题[15],而日俄能源合作对中俄能源合作将会带来冲击和影响[16]。类似于国内****对中俄能源合作的研究,国外****认为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经济最具活力和能源饥渴的亚太地区[17],并不断深化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根源于中国持续增长的巨大能源消费驱动[4,18,19]。在此过程中,俄罗斯的能源政策将会发生变化,并将对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产生影响[20,21]。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大多偏重于定性描述与总结,应用数理方法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国际地缘环境变化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步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科学评价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对满足新阶段、新形式下深化中俄能源和地缘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作为切入点,主要因为:①该原油管道走向之争始于1994年中俄双方石油公司商定的“安大线(俄罗斯安加尔斯克—中国大庆)”,经过2002年底日本介入后的“安纳线(俄罗斯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与“安大线”之争,到2004年底俄罗斯政府最终拍板“泰纳线(俄罗斯泰舍特—纳霍德卡)”才正式宣告一场搅动远东—太平洋能源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油气管道之争落下帷幕。中国政府虽然在2005年以6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获得“泰纳线”支线中国优先地位,但管道谈判历时15年才正式签署油气合作协议,因此,该管道能够全面反映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曲折进程。②该原油管道输往中国的支线,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今后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进口原油将由1500万t(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年输油量)增至3000万t[22]。这一进口量虽然占目前中国年原油进口量4.5亿多t的比例很小,但却占当前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总量的50%左右(按2017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5980万t[2]计算),在中俄能源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分散中国原油进口集中于中东国家的风险也具有重要作用[23]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对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定量评估,首先要考察能源进出口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即地缘合作关系建构的主体认知。本文主要借助基于贸易关系刻画的地缘经济相互依存指数和基于能源生产与消费差关系刻画的地缘能源相互依存指数来表征,通过两者的综合,得出能源供需国间相互依存关系。其次,要挖掘提升能源进口国能源需求的推动力,即能源需求能力。本文主要借助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结构指数和地缘经济发展指数来表征。对此,本文引入克莱茵(Ray S.Cline)的综合国力模型(式(1))作为评估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的模型基础[24]

Pp=C+E+M×S+W
式中:Pp表示综合国力;C为基本实体,由人口和国土面积构成[25];E为经济能力;M为军事能力;S为战略意图;W为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 (C+E+M)为行为体本身的实力; (S+W)为执行这种实力的主观认知。根据式(1)构建评估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模型如下:

Egeo-eCij=Iij+Tij×αj+βj+γj+δj×Gj+Wj
Iij=SALijSYMij
SALij=ZijZiZijZj
SYMij=1-ZijZi-ZijZj
式中: Egeo-eCiji国和j国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 Iiji国和j国的地缘经济相互依存指数; SALiji国和j国的地缘经济相互依存显著性指数; SYMiji国和j国的地缘经济相互依存对称性指数; ZijZii国对j国的贸易依存指数; ZijZjj国对i国的贸易依存指数; Ziji国和j国的双边贸易额; Zii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Zjj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SALijSYMij都接近1时,地缘经济相互依存指数 Iij将达到最高。

Tij=1-││Ti-Tj││Ti+Tj
式中: Tiji国和j国的地缘能源相互依存指数,取值为0~1; TiTj分别为i国和j国的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缺口值,用能源的生产量减去消费量的值表示; Tij值越接近1,表示两国地缘能源相互依存越强,反之则越弱。

αj=Mj,t+1k-Mj,tkMj,tk
式中: αjj国能源消费增长指数; Mj,t+1kj国的k类能源在第t+1年的消费总量; Mj,tkj国的k类能源在第t年的消费总量。

βj=Ij,t+1k-Ij,tkIj,tk
式中: βjj国能源进口增长指数; Ij,t+1kj国的k类能源在第t+1年的净进口量; Ij,tkj国的k类能源在第t年的净进口量。

γj=MjkMjc
式中: γjj国能源消费结构指数; Mjkj国的k类能源消费总量; Mjcj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δj=Mjc-MjpMjc
式中: δjj国能源缺口指数; Mjcj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其中c代表消费; Mjpj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其中p代表生产。 Gjj国的GDP增长率; Wjj国地缘经济领先指数,用中国、日本的GDP占中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4个国家GDP总和的比重表示。根据指标性质,将式(2)划分为3个部分,即 Iij+Tiji国和j国的相互依存指数; αj+βj+γj+δjj国的能源需求结构指数; Gj+Wjj国的地缘经济发展指数。

2.2 数据来源与说明

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主要向中国和太平洋方向供应石油。对此,本文的能源数据主要采用石油数据,数据来源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能源进口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指数( γj)采用的是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能源进口国与出口国的地缘能源相互依存指数和能源进口国的能源消费增长指数、能源进口增长指数、能源缺口指数等采用的都是国际能源署的数据。

Table 1
表1
表1数据说明与来源
Table 1Variables and data sources
符号及其含义计算所需的具体指标数据来源
Iiji国和j国地缘经济相互依存指数俄罗斯与中国、日本的双边贸易额UN Comtrade
中国、日本、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银行
Tiji国和j国地缘能源相互依存指数能源出口国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国际能源署(IEA)
能源进口国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国际能源署(IEA)
αj为进口国能源消费增长指数历年石油消费总量国际能源署(IEA)
βj为进口国能源进口增长指数历年石油净进口量国际能源署(IEA)
γj为进口国能源消费结构指数历年石油消费总量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BP能源统计年鉴
δj为进口国能源缺口指数历年石油消费量和生产量国际能源署(IEA)
Gj为能源进口国GDP增长率中国和日本GDP年增长率世界银行
Wjj国地缘经济领先指数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4国GDP世界银行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 结果与分析

3.1 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总体变化特征

表2图1可知:①1995—2016年,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不断攀升,即从1995年的0.079攀升至2016年的0.693,年均增幅为2.8%。②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即从1995年的0.992下降至2016年的0.266。③1995—2008年日俄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远高于同期的中俄,主要是因为日本与俄罗斯能源互补指数(日本均在0.74以上,中国均在0.7以下)、日本的能源缺口指数(均接近1)和能源消费指数(石油占日本能源消费量的50%左右,中国只有20%左右)远高于中国;2009—2012年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略微高于中俄;2013年后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高于日俄,且差距不断扩大。④1995—2016年,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自2012年超过日俄的关系指数,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不断攀升与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整体下降,两条指数曲线变化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剪刀差”状。导致这种曲线“剪刀差”变化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中俄相互依存指数和中国地缘经济发展指数稳步上升,而日本在这方面则持续下降。具体从相互依存、能源需求结构和地缘经济发展方面看:

(1)中俄相互依存指数不断攀升,日俄相互依存指数持续下降(图2)。即中俄从1995年的0.155稳步上升至2016年的1.011,年均增幅为3.9%。这说明,中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为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关系基础。与此同时,日俄相互依存指数则先从1995年的0.813小幅上升到2002年最高值0.993后下降至2016年的0.644。对比来看,中俄相互依存指数自2009年超过日俄相互依存指数,中俄相互依存指数不断攀升与日俄相互依存指数整体下降的曲线变化呈现“剪刀差”状。

Table 2
表2
表2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评价结果
Table 2Energy geo-economics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evaluation result
年份相互依存指数能源需求结构指数地缘经济发展指数Egeo-eCij
中俄日俄中国日本中国日本中俄日俄
19950.1550.8132.4101.5440.2120.7910.0790.992
19960.1640.8330.8271.5550.2280.7540.0310.976
19970.3050.8511.7911.4880.2440.7070.1330.896
19980.3270.8670.2551.4520.2590.6950.0220.875
19990.4320.8510.9161.5500.2490.7170.0990.946
20000.4890.9021.1631.5060.2600.7340.1480.997
20010.4730.9740.4391.3980.2900.6680.0600.910
20020.4990.9930.7581.5340.3160.6300.1200.960
20030.5510.9201.0221.4970.3300.6310.1860.869
20040.6240.8481.2351.4520.3420.6150.2630.757
20050.6120.8310.5771.4750.3770.5630.1330.690
20060.6590.8020.8861.3640.4240.5020.2470.549
20070.6840.7970.7871.4490.4810.4470.2590.516
20080.7020.7680.7581.2870.4700.3990.2500.394
20090.7220.7210.7891.3000.5040.3650.2870.342
20100.7940.7121.0021.4390.5290.4370.4220.448
20110.8410.7440.8351.5030.5410.3610.3800.404
20120.8830.7610.8421.5130.5490.3560.4080.410
20130.9050.7410.8201.3900.6010.3010.4460.310
20140.9470.6840.8661.2970.6300.2610.5170.232
20150.9690.6770.9311.3870.6770.2540.6110.238
20161.0110.6441.0371.5120.6610.2730.6930.266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变化

Figure 1Changes of energy geo-economics cooperation index of Russia with China and Japan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俄罗斯与中日两国相互依存指数变化

Figure 2Changes of interdependence index of Russia with China and Japan



图3所示,中俄相互依存指数不断攀升主要原因是两国地缘经济相互依存性指数( Iij)(图3a)和地缘能源相互依存指数( Tij)(图3b)不断攀升。中俄地缘经济相互依存指数由1995年的0.027上升至2016年的0.046。同期的日俄地缘经济相互依存指数则低于中俄。其中,2014年日俄两国的地缘经济互补性指数跌至1995—2016年间的最低水平(0.001),其主要原因是自乌克兰危机以来,日本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实行多轮制裁,致使俄日两国贸易关系一度陷入困局。这表明,国家间地缘经济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缘政治关系。

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俄罗斯与中日两国地缘经济(a)和地缘能源(b)相互依存指数变化

Figure 3Changes of geo-economics (a) and geo-energy (b) interdependence index of Russia with China and Japan



(2)中国能源需求结构指数由波动变化转为平稳,日本能源需求结构指数变化平稳(图4)。2006年以前,中国能源需求结构指数波动变化较大;之后,能源需求结构指数变化趋向平稳。这种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以前,中国石油消费增长指数( αj)变化差异较大,其中增速超过10%的年份为1997年(11.8%)、2003年(11.1%)、2004年(16.3%);2006年后,中国石油消费增速平衡。

图4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中日能源需求结构指数变化

Figure 4Changes of energy demand structure index in China and Japan



比较地看,日本能源需求结构指数高于中国。主要原因是石油占日本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为50%左右,能源消费结构( γj)指数高;日本能源极度匮乏,能源缺口指数( δj)接近1。与日本相反,中国是煤炭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当前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0%左右,而石油占比仅为20%左右。但中国的经济、人口等规模大,油气资源需求潜力巨大。2017年中国大陆石油日均消费12799千桶,仅次于美国19880千桶/日,而日本为3988千桶/日,中国是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量的最主要来源国之一[2]

(3)中国地缘经济发展指数持续上升与日本地缘经济发展指数不断下降的曲线差异变化趋势形成“剪刀差”(图5)。具体来看,中国地缘经济发展指数由1995年的0.212上升至2016年的0.661,日本则由1995年的0.791下降至2016年的0.273。中国GDP总量及其地缘经济领先指数于2010年超过日本,但中国地缘经济发展指数则从2007年起超过日本,主要是因为2000—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以年均10%左右增速增长,远高于日本同期的GDP增长率(年均增速不到1%)。地缘经济发展指数是由GDP增长率 Gj和地缘经济领先指数 Wj求和所得,使得中国地缘经济发展指数于2007年超过日本。

图5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中日地缘经济发展指数变化

Figure 5Changes of geo-economics development index in China and Japan



3.2 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

根据前述分析,中俄与日俄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曲线呈“剪刀差”变化趋势,表明2009年以前中国和日本在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竞争中,中国一定程度上处于不利地位。事实上,2005年以前中国能源市场并没有很好地得到俄罗斯政府及其能源部门的重视,直到2008年后,继2009年中俄签署250亿美元能源合作协议后,2014年中俄签署4000亿美元油气合作协议被称为中俄能源合作的第2个转折点(表3)。在此过程中,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如下特征。

Table 3
表3
表3俄罗斯与中国油气企业间的主要能源协议与贷款[4]
Table 3Major energy deals and loans between Russian and Chinese companies
年份主要协议内容金额/亿美元
2005中石油(CNPC)向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提供贷款60
2006中石油(CNPC)注资49%和俄 Rosneft 成立沃斯托克能源有限公司(Vostok Energy LTD)
2006中石化(SINOPEC)收购Rosneft旗下Udmurtneft 49%股权35
2007中石化(SINOPEC)收购Rosneft萨哈林-3项目(Sakhalin-3 project)25%股份
2009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Rosneft(150亿美元)和Transneft(100亿美元)提供贷款建设中俄原油管道250
2013中石油(CNPC)与俄罗斯Rosneft签署25年供油协议,每年向中国供油原油4600万t2700
2013中石化(SINOPEC)与俄罗斯Rosneft签署10年供油协议850
2013中石油(CNPC)购买诺瓦泰克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Novatek’s Yamal LNG Project)20%股份54
2014中石油(CNPC)与俄天然气公司(Gazprom)签署30年天然气合作协议,Gazprom向中国每年供油380亿m3天然气4000
2015中国丝路基金购买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工程9.9%股份并向该工程提供7.9亿美元贷款12
2016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开发银行向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工程提供15年长期贷款120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1)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均呈现出波浪式平稳变化趋势(1995—2002年)(图1)。具体来看,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的浪峰值出现在1995年0.079、1997年0.133、2000年0.148和2002年0.120,浪谷值出现在1996年0.031、1998年0.022和2001年0.060,最大浪值差为0.126(最大浪峰值-最小浪谷值)。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开始寻求海外能源。1994年,俄罗斯Yukos公司首先向中国提出铺设从俄安加尔斯克油田到中国大庆的原油管道,即“安大线”,并得到了中石油的积极响应。此后,双方就项目规划的相关事宜进行磋商。但直到2002年12月前,项目没有实质性进展。因为到2002年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占俄罗斯出口比重仅为2.2%(600万t/年),没有激发俄联邦政府的合作意愿,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展缓慢。

同期的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的浪峰值出现在1995年0.992、2000年0.997和2002年0.960,浪谷值出现在1998年0.875和2001年0.910,最大浪值差为0.122。日俄两国政府虽然在1993年签署《东京宣言》就将日本对俄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上升到政府层面,但直到2002年底前,即便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高达0.87以上(表2),也难以抵消因两国北方四岛主权归属等地缘政治问题对其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带来消极影响,合作“虚多实少”。

(2)俄罗斯与中日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为中俄呈现出斜“N”型上升变化趋势和日俄呈现出线性下降趋势(2003—2008年)(图1)。这一时期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变化先由2003年的0.186上升至2004年的0.260,后下降至2005年的0.133,然后再上升至2008年的0.250。同期日俄则从2003年的0.869快速下降至2008年的0.394,但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高于中俄。

2002年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为37.2%,2005年为44.4%,2007年为48.8%,2008年为50.9%,而中国来自海湾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占比50%左右。从石油安全战略考虑,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合作,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2002年12月底,日本政府向俄罗斯提出铺设从安加尔斯克油田通往俄远东港口城市纳霍德卡的原油管道,即“安纳线”,同时还提出向俄罗斯政府提供建设该管道的优厚贷款支持。直到2004年最后一天,普京总统亲自拍板建设从泰舍特到纳霍德卡的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即“泰纳线”。从“安大线”到“安纳线”再到“泰纳线”,表明作为能源出口国的俄罗斯与作为能源进口国的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一次正面交锋。2005年4月,俄联邦政府授权俄工业和能源部,批准建设“泰纳线”。同年,中国政府以6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方式赢得“泰纳线”支线中国优先地位。

(3)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为中俄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日俄总体呈现出平滑波动—下降—微升的梯级下降趋势(2009—2016年)(图1)。这一时期俄罗斯与中日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演变轨迹经过2009—2012年平行变化后呈现出分异变化趋势,即中俄两国稳步上升,表现为从2009年的0.287快速上升至2016年的0.693;日俄持续下降,表现为先从2009年的0.342上升至2010年0.448,随后小幅下降到2012年的0.410,再快速下降至2014年的0.232,然后微升到2016年的0.266。2008年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不断攀升,而日本则没有实质性变化(图6),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6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中日两国自俄罗斯进口石油及其占俄罗斯出口总量比重

Figure 6Total amount and shar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rude oil imports from Russia



近年来,俄罗斯已经是中国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中俄两国贸易额也不断增加。中俄两国在地缘经济、能源供需上的客观相互依存经过主体之间在具体地缘情境下的交往关系和交往实践的“非零和”博弈,达成了收益分配主体间共识,实现了能源地缘经济互利合作。这说明,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地缘关系促进了国家间交流,是形成共有身份和主体间利益建构的必要条件[26],而共有身份和主体间利益建构的形成又是实现国家间地缘合作的必要条件。未来,随着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推进,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好发展,同时需要将“贷款换油气”合作模式拓展为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27],并尝试建立区域性的油气资源共同体。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中国仍然可能被俄罗斯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需要防范俄罗斯利用油气资源作为地缘政治武器,如同对付欧盟那样,在未来某个时候也可能来对付中国。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评价模型,以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为切入点,定量评估了1995—2016年俄罗斯与中国和日本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的时序变化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1)1995—2016年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稳步增长,同一时期的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则总体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不断攀升与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整体下降呈现“剪刀差”状。

(2)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以下变化特征:①1995—2002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均呈现出波浪式平稳变化趋势。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和油气企业与俄罗斯油气企业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意愿强烈,但进展缓慢;日俄受其领土归属等地缘政治问题影响导致两国合作“虚多实少”。②2003—2008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为中俄呈现出斜“N”型上升趋势,日俄呈现出快速的线性下降趋势。此时,日本介入改变了中俄两国博弈模式和主体间观念与利益建构条件,俄罗斯寻求利益最大化,但中国积极争取和实际行动取得了“泰纳线”支线中国优先地位。③2009—2016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为中俄呈现出快速上升变化趋势,日俄呈现出梯级下降变化趋势。2008年后,国际金融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等地缘环境变化极大地恶化了俄罗斯的经济和油气发展环境,俄罗斯加快了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步伐,中俄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日本仅是占俄罗斯能源出口量极少的出口对象国。

4.2 讨论

本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能源进出口国之间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及其演变,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或完善:

(1)模型与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丰富。模型构建、指标的选取只考虑了关键要素,对衡量影响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因素选取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考虑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丰富指标的选取,如考虑加入域外大国干预因素或领土冲突因素等,并测算出不同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模型的完善和探索新模型,以求更加全面地刻画出国家间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与演变特征。

(2)多行为主体参与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所探讨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仅仅是指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建设中的中俄、日俄之间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问题,随着参与行为主体的增加,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及其关系也会更加复杂。因此,更多行为主体参与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的动态变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沈镭, 张红丽, 钟帅 , . 新时代下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8,33(5):721-734.

[本文引用: 1]

[ Shen L, Zhang H L, Zhong S , et al.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secur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8,33(5):721-734.]

[本文引用: 1]

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R]
London: BP, 2018.

[本文引用: 3]

Gholz E, Awanb U, Ronn E . Financial and energy security analysis of China’s loan-for-oil deals
[J].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2017,24:42-50.

[本文引用: 1]

R?seth T . Russia’s energy relations with China: Passing the strategic threshold?
[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17,58(1):1-33.

[本文引用: 4]

李泽红, 李静楠, 杨洋 , . 中俄天然气贸易安全格局与态势研究
[J]. 资源科学, 2018,40(11):2143-2152.

[本文引用: 1]

[ Li Z H, Li J N, Yang Y , et al. Sino-Russian natural gas trade security structure and situation
[J]. Resources Science, 2018,40(11):2143-2152.]

[本文引用: 1]

郝宇彪, 田春生 . 中俄能源合作: 进展、动因及影响
[J]. 东北亚论坛, 2014,23(5):71-83.

[本文引用: 1]

[ Hao Y B, Tian C S .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Progress, motivation and influence
[J]. Northeast Asia Forum, 2014,23(5):71-83.]

[本文引用: 1]

王海运 . 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
[J]. 俄罗斯学刊, 2011,1(3):5-9.

[本文引用: 1]

[ Wang H Y . Favorable factors and restraints in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J]. Academic Journal of Russian Studies, 2011,1(3):5-9.]

[本文引用: 1]

孙凯, 马艳红 . “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中俄北极能源合作: 以亚马尔LNG项目为例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 6):1-6.

[本文引用: 1]

[ Sun K, Ma Y H . China-Russia Arctic energy coope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lar Silk Road”: A case study of Yamal LNG project
[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18, ( 6):1-6.]

[本文引用: 1]

杨洋, 董锁成, 李泽红 . 中蒙俄经济走廊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进展、驱动力、挑战及对策
[J]. 资源科学, 2018,40(2):237-249.

[本文引用: 1]

[ Yang Y, Dong S C, Li Z H . Progress, driving forces and challenges of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under the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J]. Resources Science, 2018,40(2):237-249.]

[本文引用: 1]

冯玉军, 庞昌伟, 许勤华 , . 俄罗斯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变化中的地位及中俄能源合作
[J]. 欧亚经济, 2018, ( 3):1-69.

[本文引用: 1]

[ Feng Y J, Pang C W, Xu Q H , et al. Russia’s position in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strategy and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J]. Russian Central Asian & East European Market, 2018, ( 3):1-69.]

[本文引用: 1]

陈小沁 . 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对外能源合作
[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6, (6): 106-117, 157, 158.

[本文引用: 1]

[ Chen X Q . Russia’s foreign energy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geopolitics
[J]. Russian, 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 2016, (6): 106-117, 157, 158.]

[本文引用: 1]

毕明 . 美对俄最新制裁分析及中俄油气合作机遇和挑战
[J]. 国际石油经济, 2018,26(11):50-57.

[本文引用: 1]

[ Bi M . Analysis on the latest sanctions by the US against Russia and the opportunities & challenges thereby for Sino-Russian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J].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2018,26(11):50-57.]

[本文引用: 1]

张恒龙, 秦鹏亮 . 中俄能源合作博弈及其地缘政治经济影响
[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2(1):32-44.

DOI:10.3969/jMagsci [本文引用: 1]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核心,油气资源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属性,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国、俄罗斯分别是世界能源进口和出口大国,两国围绕能源领域合作的博弈,不仅对双边政治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东北亚、中亚、欧洲等相关利益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页岩气革命”的发生将推动世界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也将对未来中俄能源合作进程产生若干影响。中国要真正实现自身能源安全,就要在了解当前能源供需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同时,制定科学的国际能源战略。
[ Zhang H L, Qin P L . The game in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geopolitics and economics
[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15,32(1):32-44.]

DOI:10.3969/jMagsci [本文引用: 1]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核心,油气资源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属性,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国、俄罗斯分别是世界能源进口和出口大国,两国围绕能源领域合作的博弈,不仅对双边政治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东北亚、中亚、欧洲等相关利益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刻影响。“页岩气革命”的发生将推动世界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也将对未来中俄能源合作进程产生若干影响。中国要真正实现自身能源安全,就要在了解当前能源供需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同时,制定科学的国际能源战略。

王海燕 . 浅析日本与中亚俄罗斯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0, ( 7):49-54.

[本文引用: 1]

[ Wang H Y .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energy cooperation of Japan and Central Asia and Russia
[J]. Russian Central Asian & East European Market, 2010, ( 7):49-54.]

[本文引用: 1]

新华网. 日俄共谋能源合作良性循环, 以推动解决领土问题
[EB/OL]. ( 2017- 04- 24) [2019-04-28].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4/24/c_129567778.htm.

[本文引用: 1]

[ Xinhua Net. Japan and Russia Jointly Seek a Virtuous Circle of Energy Co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Settlement of Territorial Issues
[EB/OL]. ( 2017- 04- 24) [2019-04-28].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4/24/c_129567778.htm.]

[本文引用: 1]

罗佐县, 朱芯瑶 . 中日与俄罗斯油气合作中的竞争态势分析
[J]. 中外能源, 2013,18(10):1-6.

[本文引用: 1]

[ Luo Z X, Zhu X Y . A study 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petroleum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J]. Sino-Global Energy, 2013,18(10):1-6.]

[本文引用: 1]

Baev P K . The Russian Pivot to Asia-Pacific Geo-economic Expectations and Disappointments[A]. Wigell M, Scholvin S, Aaltola M. Geo-economics and Power Politic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evival of Economic Statecraft
[M]. New York: Routledge, 2019.

[本文引用: 1]

Skalamera M . Sino-Russian energy relations reversed: A new little brother
[J]. Energy Strategy Reviews, 2016, 13--14:97-108.

[本文引用: 1]

Skalamera M . Understanding Russia’s energy turn to China: Domestic narratives and national identity priorities
[J]. Post-Soviet Affairs, 2018,34(1):55-77.

[本文引用: 1]

Eder L, Andrews-Speed P, Korzhubaev A . Russia’s evolving energy policy for its eastern reg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oil and gas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J]. Journal of World Energy Law & Business, 2009,2(3):219-241.

[本文引用: 1]

富景筠 . 俄罗斯能源政策的范式转变与东北亚能源关系
[J]. 俄罗斯研究, 2016, ( 6):185-204.

[本文引用: 1]

[ Fu J Y . Evolution of Russian energy policies and energy relations in Northeast Asia
[J]. Russian Studies, 2016, ( 6):185-204.]

[本文引用: 1]

李延平, 奚望, 周民 .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EB/OL]. ( 2018- 01- 02) [2019-05-06].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8/01/02/001673746.shtml.

[本文引用: 1]

[ Li Y P, Xi W, Zhou M . The Second Line of Sino-Russian Crude Oil Pipeline Official Enters Commercial Operation
[EB/OL]. ( 2018- 01- 02) [2019-05-06].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8/01/02/001673746.shtml.]

[本文引用: 1]

陈宪良 . 中国能源安全与中俄能源合作
[J]. 东北亚论坛, 2017, 26(3): 59-71, 127, 128.

[本文引用: 1]

[ Chen X L . China’s energy security and Sino-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J]. Northeast Asia Forum, 2017, 26(3): 59-71, 127, 128.]

[本文引用: 1]

倪世雄 .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本文引用: 1]

[ Ni S X. Contemporary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16.]
[本文引用: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 200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本文引用: 1]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ch Group of CAS. 2003’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in China[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3.]
[本文引用: 1]

Wendt A.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本文引用: 1]

杨宇, 刘毅, 金凤君 . 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
[J]. 地理研究, 2015,34(2):213-224.

[本文引用: 1]

[ Yang Y, Liu Y, Jin F J . Study on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Central Asia and Russia under the view of energy geopolitics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34(2):213-224.]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能源 经济 日本 石油 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