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ct of a peak in carbon emissions on China's economy in different situations:analysis based on CGE model
WANGYong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7-04-5
修回日期:2017-09-12
网络出版日期:2017-10-20
版权声明:2017《资源科学》编辑部《资源科学》编辑部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
展开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0
PDF (664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1 前言
自2006年起,中国CO2排放量已居世界首位,排放总量比美国高一倍。国际碳排放研究机构Global Carbon Project1)(1)Global Carbon Project. http://www.globalcarbonatlas.org/en/CO2-emissions)的研究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CO2排放量占世界CO2排放总量的28.65%,已远超排在第二位的美国(14.93%)和第三位的欧盟(9.68%);中国的人均CO2排放量(7.5t)也已超过欧盟(6.9t)。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更是迅速增长。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各国切实采取措施降低CO2排放,2014 年11 月12 日,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在北京联合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声明提出:“中国计划2030 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这个目标在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以及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中都得到了重申。中国做出碳排放达峰的承诺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行动力,彰显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表率,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赏。同时,实现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所回避不了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当前气候谈判的进程要求中国考虑这样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还是中国当前发展所引起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以及国家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资源依赖型、以重化工业产能扩张为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向创新驱动型、内涵提高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变。基于中国设定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宏观目标,中国碳排放达峰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很多****利用各种模型对于中国碳排放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峰值进行测算,多数****认为中国碳排放峰值会出现在2030年前后,峰值为110亿t~120亿t。如周伟等利用MARKAL-MACRO模型对中国2010-2050年能源消费产生的CO2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基准方案下,碳排放总量将在2036年达到峰值,峰值为107.53亿t;优化方案下,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峰值为95.27亿t[1]。王志轩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代表中国未来碳排放峰水平进行碳排放峰值预测[2],认为在不考虑LULUCF、忽略钢筋和水泥等生产过程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其他影响小的因素的情况下,当GDP增速平均为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5时,中国CO2将在2030年排放达峰,峰值为113亿t。柴麒敏等通过IAMC模型对中国实现排放总量控制和峰值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得出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峰值为109.2亿t,并最终提出在中国“十五五”末期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机会,此时峰值为120亿t,人均碳排放量为8.5t左右[3]。渠慎宁等利用STIRPAT模型对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若按照当前现状,保持合理碳排放治理,碳排放总量将会在2020-2040年间达到峰值,当峰值出现在2025年、2028年、2035年和2042年时,峰值分别为73.0亿t、89.5亿t、115.4亿t和116.2亿t[4]。何建坤根据Kaya模型计算得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峰值将会控制在110亿t,人均碳排放量在8t左右[5]。刘长松通过Kaya模型分解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比较,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CO2排放达到峰值,峰值为115亿t~120亿t,人均碳排放量为8t左右[6]。目前大部分对碳排放峰值的预测研究主要基于传统计量模型,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非线性系统,传统计量模型在预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受到模型选择、变量选取、参数估计等影响,造成预测精确性较差,而不同研究的预测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多数****研究显示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是影响碳排放增加的因素,这表明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张兵兵等基于DEA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技术进步,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对降低碳排放强度有重要效果,同时指出2001年后技术进步会增强中国除西部地区外地区的碳排放强度[7]。许士春等运用LMDI加和分解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的驱动因子为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经济产出效应148.49%;碳排放的抑制因子为能源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能源结构效应-53.43%[8]。刘朝等利用ISM模型找出了阻碍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粗放、没有系统完善的低碳政策框架、低碳专业人才稀少和民众缺乏低碳意识[9]。蒋金荷利用LMDI法定量研究了1995-2007年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指出影响因素为经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碳强度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是影响碳排放增加最大的影响因素[10]。顾阿伦等通过LMDI法将中国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解,并探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贡献最大,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最小[11]。李艳梅等构建了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分析结果证明,只有碳排放强度下降会产生碳排放量下降,除此之外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12]。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中国实现CO2排放达峰的研究绝大部分围绕碳排放的达峰预测以及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对碳排放达峰带来的经济影响研究较少。事实上,政策约束及人为干预下的CO2排放达峰会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节能减排将不可避免消耗本来用于产出的有限资源,对经济增长和复苏带来负面影响。碳排放越早到达峰值,意味着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用于调整的时间就越少,更多的基础设施将被过早更换,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技术改进等因素的要求越高,相应的减排压力越大。从产业产出的角度来看,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会对有些产业的产出起到促进作用,对有些产业的产出起到抑制作用。不同情景下碳排放会达到怎样的水平、经济和能源系统要相应做出怎样的调整及产生怎样的相互影响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以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宏观目标为背景,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耦合气候保护函数,编制2012年七部门的社会核算矩阵(SAM表),构建包含气候保护函数的CGE模型,模拟评估中国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种达峰情景下的经济影响,为应对由于碳排放达峰带来的各种影响提供前瞻性信息参考。本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
(1)构建了包含气候保护支出模型的静态CGE模型,并对现有气候保护CGE模型进行改进。目前研究使用的气候保护CGE模型中对于产品供给使用的是CD函数,隐含条件是资本和劳动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而实际两者的边际替代率大多是不相等的。本文选用嵌套的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能够反映资本和劳动边际替代率的差异,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际。
(2)以最新的中国2012年13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了包含七部门的2012年中国宏观及微观SAM表。
(3)首次探究“增汇”方式下,减排CO2使碳排放达到峰值对中国宏观经济、部门进出口以及部门总产出的影响,这一点与此前许多****主要通过碳税政策探究减排政策的经济影响有所不同。
2 模型构建
本部分依据投入产出理论、SAM理论、Walars一般均衡理论、气候保护支出理论,以传统的CGE模型为基础,选用凯恩斯宏观闭合以及固定汇率体制闭合,构建了包含七部门的气候保护CGE模型,利用GAMS软件(The 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对模型进行编程、求解。2.1 CGE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的CGE模型包含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包括林业、农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水气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七个部门,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还包括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四个经济主体。由于系统方程较多,这里主要介绍核心方程。模型中,内生变量用大写字母表示,外生变量用大写字母加头顶横线表示,参数用小写字母表示。2.1.1 生产模块
生产模块中每个部门的生产活动采用两层嵌套的生产函数进行描述。嵌套最上面一层的总产出用CES函数描述,共有中间投入和增值部分两个投入。嵌套的第二层,中间投入部分用列昂惕夫函数描述;增值部分用CES函数描述,有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两个投入,具体嵌套层次见图1。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生产函数嵌套层次
-->Figure 1Production function nesting level
-->
商品流通方面,国内生产活动产出、出口和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商品的关系用CET函数描述,国内市场销售商品、进口和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商品的关系用Arminton函数描述,具体的商品流通过程见图2。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商品流通过程
-->Figure 2Flow chart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
2.1.2 经济主体
(1)居民。居民收入等于要素报酬加转移支付。居民的效用函数用CD函数描述,居民对商品的消费需求由效用函数导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分别为公式(1)和公式(2):
公式(1)中
(2)企业。企业收入等于资本投入收入加转移支付。企业储蓄等于企业收入减去所得税部分,再减去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投资总额等于各部门的投资总合,加存货增加。企业收入、储蓄和总投资分别为公式(3)-公式(5):
公式(3)中
(3)政府。政府收入等于包括生产活动征收的增值税,居民和企业的所得税以及关税的总合。政府支出等于政府对商品的需求加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模型假设政府对商品的需求为外生变量。政府储蓄等于收入减支出。政府的收入、支出和储蓄分别为公式(6)-公式(8):
公式(6)中
(4)国外。国外市场的供应量(进口)和需求量(出口)在生产模块中已经设定。本模型假定中国满足“小国假定”,即中国是价格的接受国。在给定汇率和贸易价格的条件下,中国的进口和出口都不受限制,进口和出口变量内生。
2.1.3 均衡模块
市场均衡,即市场出清,要求国内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国外市场的外汇收支平衡和投资储蓄平衡。国内市场、劳动要素市场、资本要素市场的均衡分别为公式(9)-公式(11)。本文采用固定汇率体制闭合,国外储蓄内生决定,汇率外生决定,国外市场的外汇收支平衡为公式(12)和公式(13)。投资储蓄平衡用公式(14)表示。
公式(9)中
2.1.4 闭合规则
模型采用凯恩斯宏观闭合规则,即假定宏观的经济状况下,劳动力大量失业,资本闲置,劳动和资本要素内生,由需求单方面决定。考虑到凯恩斯理论的刚性价格条件,且在生产模块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价格是所有其他价格的基础,因此设置公式(15)和公式(16)使模型契合凯恩斯闭合:
因要研究碳达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求GDP和GDP价格指数(PGDP),见公式(17)和公式(18):
2.2 气候保护支出模型
为了将温室气体减排与宏观经济相联系,Leimbach[13]提出了“气候保护支出”的概念,指出气候保护支出主要代表投资成本,在宏观经济角度看,气候保护支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部分,这部分产出不能用于“生产性”投资和消费。因此可把这部分支出看做是GDP的“损失”。Leim-bach提出的气候保护支出函数如公式(19):式中
正参数
2.3 模型的耦合
吴静等指出,气候保护支出应纳入政府总支出中,因此这部分的支出应该是在政府支出之内[14]。因此把公式(6)改写为公式(21):本文定义气候保护支出用于增加“碳汇”,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15]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16]等相关政策,定义气候保护支出全部投入林业。因此对于林业部门的资本投入进行改写见公式(22):
式中
3 数据来源、参数设定及情景设计
3.1 社会核算矩阵(SAM)的编制
CGE模型是以社会核算矩阵(SAM)为数据来源进行实证模拟的,SAM矩阵又是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编制的。本文将国家统计局最新的2012年139部门投入产出表合并成林业、农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水气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七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根据《2012年投入产出表(139部门)》[17]、《中国统计年鉴(2012)》[18]等统计数据,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编制出未平衡的2012年宏、微观SAM表。通过直接交叉熵方法对矩阵进行平衡,最终得到2012年中国宏观SAM表以及微观SAM表。3.2 参数设定
CGE模型需要大量的参数参与运算,这些参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份额参数,另一类是弹性参数。3.2.1 份额参数的确定
在解决CGE模型问题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校准的方法对份额参数进行估计,如:投入产出系数、各种税率、居民和企业在要素收入上的份额、各种函
数的份额项等。校准对于数值经济模型来说,就是要使其计算的参数可以“复制”基期均衡的数据作为模型的一个解,具体到CGE模型来说,就是通过对基期SAM表的计算得到参数,使基期SAM表是CGE模型一般均衡的解。
3.2.2 弹性参数的确定
外生设定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阿明顿弹性和CET弹性等各种弹性参数,对于CGE模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对于这些弹性的选取主要参考贺菊煌[19]、赵永[20]、willenbockel[21]和Zhai[22]的数据。具体数据见表1,其中
Table 1
表1
表1CGE模型主要弹性数据
Table 1The main elastic data of the CGE model
林业 | 0.3 | 0.427 | 2.2 | 3.6 |
农牧渔业 | 0.3 | 0.427 | 2.2 | 3.6 |
采矿业 | 0.3 | 2.182 | 2.8 | 4.6 |
制造业 | 0.3 | 0.435 | 2.8 | 4.6 |
电水气业 | 0.3 | 2.541 | 2.8 | 4.6 |
建筑业 | 0.3 | 0.262 | 1.9 | 3.8 |
服务业 | 0.3 | 0.727 | 1.9 | 2.8 |
新窗口打开
对于表1中的替代弹性,根据替代弹性和函数参数的转换公式(23)计算得到各生产函数的函数参数:
3.3 碳排放达峰的情景设置与气候保护支出模型参数的选择
3.3.1 碳排放达峰的情景设置对中国碳排放达峰时间和达峰水平的设置是本文研究的基础。中国碳排放达峰时间和峰值水平取决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转型、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诸多因素,因此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对中国碳排放达峰时间设置基于两点依据:第一,根据中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3]承诺的“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峰值”,可以理解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一般不超过5年时间,即在2025-2035年之间实现碳排放达峰;第二,考虑到学术界对中国碳排放达峰的不同预测结果,选择中国最早可能(2025年)、最可能(2030年)和最晚可能(2035年)的三个排放达峰的时间点。同时,由于中国官方并未明确说明中国碳排放峰值水平是多少,三种情景下的峰值设定主要综合已有研究成果。三种情景下的碳排放峰值、峰值计算依据及削减水平如表2所示。
Table 2
表2
表2不同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峰值、计算依据及削减水平
Table 2Carbon emission peak,calculated basis and reduction levels in each scenario in China
各情景时间 | 碳排放峰值/亿t | 峰值计算依据 | 削减水平/% |
---|---|---|---|
达峰情景一:2025年 | 105.3 | 已有研究[3]的结果 | -17.8 |
达峰情景二:2030年 | 110 | 研究结果[24,25]的平均值 | -23.1 |
达峰情景三:2035年 | 115 | 已有研究[1,4,26]的平均值 | -28.7 |
基期对比情景:2012年 | 89.36 | 2012年中国人均碳排放量(6.6t)[27] | — |
新窗口打开
表2中的碳排放削减水平(ERP)表示三种达峰情景下的碳排放峰值与2012年基期对比情景下碳排放量的相对变化值,用公式(24)计算得到:
由表2可知,三种情景下的碳排放削减水平ERP均为负数,显示了三种达峰情景下的碳排放量均高于2012年的基期碳排放量。
3.3.2 气候保护支出模型参数的选择
Leimbach[13]在提出气候保护支出模型时,对模型中的参数的取值进行了标定,见表3。根据气候保护支出模型的方程(20),当ERP为负数时,模型方程采用第二种表达形式,此时气候保护函数只与
Table 3
表3
表3气候保护支出模型参数的可能取值[
Table 3Possible values of climate protection expenditure model parameters
序号 | |||
---|---|---|---|
1 | 0.010 | 0.150 | 1.400 |
2 | 0.015 | 0.060 | 1.000 |
3 | 0.010 | 0.060 | 1.000 |
新窗口打开
注:表3中的2个序号为Leimbach对参数标定的三种组合情况,不与本文三种情景相对应。
4 结果及分析
4.1 碳排放达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
本部分对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达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碳排放达峰对GDP、居民消费、总投资、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存货变动、居民劳动报酬、居民资本收入、居民可支配、居民总收入、企业总收入、政府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具体影响。三种情景在
Table 4
表4
表4不同情景下中国碳排放达峰对经济的影响
Table 4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s on economie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in China (%)
宏观指标 | 情景一:2025年达峰 | 情景二:2030年达峰 | 情景三:2035年达峰 | |||
---|---|---|---|---|---|---|
GDP | -0.03 | 0.10 | 0.06 | 0.08 | 0.04 | -0.03 |
居民消费 | 0.06 | 0.25 | 0.14 | 0.21 | 0.11 | 0.06 |
总出口 | -0.16 | 0.10 | 0.05 | 0.08 | 0.04 | -0.16 |
总进口 | 0.06 | 0.10 | 0.05 | 0.08 | 0.04 | 0.06 |
总投资 | 0.02 | 0.00 | 0.00 | 0.00 | 0.00 | 0.02 |
居民储蓄 | 0.06 | 0.25 | 0.14 | 0.21 | 0.11 | 0.06 |
企业储蓄 | 3.30 | 4.90 | 2.73 | 4.09 | 2.16 | 3.28 |
政府储蓄 | -11.10 | -16.24 | -9.04 | -13.56 | -7.16 | -11.01 |
存货变动 | -0.01 | 0.09 | 0.05 | 0.08 | 0.04 | -0.01 |
居民劳动报酬 | -0.09 | 0.10 | 0.06 | 0.08 | 0.04 | -0.09 |
居民资本收入 | 1.79 | 2.65 | 1.47 | 2.21 | 1.17 | 1.77 |
居民可支配 | 0.06 | 0.25 | 0.14 | 0.21 | 0.11 | 0.06 |
居民总收入 | 0.06 | 0.25 | 0.14 | 0.21 | 0.11 | 0.06 |
企业总收入 | 1.79 | 2.65 | 1.47 | 2.21 | 1.17 | 1.77 |
政府收入 | -3.14 | -4.61 | -2.56 | -3.85 | -2.03 | -3.12 |
新窗口打开
4.1.1 2025年碳排放达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情景一中,中国在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此时碳排放达峰对总投资基本无影响,政府储蓄和政府收入在
对于四大经济主体模块具体来说,居民经济主体模块,居民的劳动报酬在
4.1.2 2030年碳排放达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情景二中,中国碳排放在2030年达到峰值,除了对总投资基本无影响,政府储蓄和政府收入分别下降9.04%~13.56%和2.56%~3.85%外,其他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增长。这种现象既符合本文对于气候保护支出来源的假设,也符合Leimbach[13]对于气候保护函数的说明,虽然气候保护支出不能用于再生产和满足消费,但是投入到部门中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和产出。
具体来说,中国碳排放在2030年达到峰值对中国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四大经济主体模块都造成了相应的影响。对于居民经济主体模块,居民的劳动报酬增加了0.06%~0.08%,资本收入增加了1.47%~2.21%,居民的消费、储蓄、可支配收入和总收入都增长了0.14%~0.21%。对于企业经济主体模块,企业的储蓄增加了2.73%~4.09%,企业总收入增加了1.47%~2.21%。对于政府和国外两个经济主体模块,政府储蓄和政府收入分别下降-9.04%~-13.56%和-2.56%~-3.85%。存货增加0.05%~0.08%,总出口和总进口都增加了0.05%~0.08%,GDP增加了0.06%~0.08%。
4.1.3 2035年碳排放达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情景三中,中国在2035年左右完成了碳排放达峰,影响趋势和情景一相同,即总投资基本无影响,政府储蓄和政府收入下降,其他经济指标大部分增长,但也有个别指标在
对于四大经济主体模块具体来说,居民经济主体模块,居民的劳动报酬在
此前有研究表明碳排放达峰会对经济造成明显的负增长,对于本研究中大多达峰情景下GDP不降反增,原因在于本文模型假定气候保护支出的使用全部用于“增汇”,一方面并没有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征收碳税,各部门在气候保护政策下,发展环境没有被破坏;另一方面,气候保护支出的投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条件和部门产出,使得GDP得到继续增长。
4.2 碳排放达峰对部门进出口的影响
本节对各情景下碳排放达峰对于林业、农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水气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七部门进出口量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5。Table 5
表5
表5不同情景下中国碳排放达峰对部门进口、出口变动的影响
Table 5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 peak on import and export change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in China (%)
部门 | 进口 | 出口 | ||||||||||
---|---|---|---|---|---|---|---|---|---|---|---|---|
情景一:2025年达峰 | 情景二:2030年达峰 | 情景三:2035年达峰 | 情景一:2025年达峰 | 情景二:2030年达峰 | 情景三:2035年达峰 | |||||||
林业 | 4.94 | 0.08 | 0.05 | 0.07 | 0.04 | 4.88 | -100 | 0.08 | 0.05 | 0.07 | 0.04 | -100 |
农牧渔业 | -0.01 | 0.13 | 0.07 | 0.11 | 0.06 | -0.01 | -0.06 | 0.13 | 0.07 | 0.11 | 0.06 | -0.06 |
采矿业 | -0.04 | 0.10 | 0.05 | 0.08 | 0.04 | -0.04 | -0.11 | 0.10 | 0.05 | 0.08 | 0.04 | -0.11 |
制造业 | 0.04 | 0.09 | 0.05 | 0.08 | 0.04 | 0.04 | -0.19 | 0.09 | 0.05 | 0.08 | 0.04 | -0.19 |
电水气业 | -0.02 | 0.11 | 0.06 | 0.10 | 0.05 | -0.02 | -0.08 | 0.11 | 0.06 | 0.10 | 0.05 | -0.08 |
建筑业 | 0.06 | 0.00 | 0.00 | 0.00 | 0.00 | 0.06 | -0.16 | 0.00 | 0.00 | 0.00 | 0.00 | -0.11 |
服务业 | 0.01 | 0.11 | 0.06 | 0.10 | 0.05 | 0.01 | -0.03 | 0.11 | 0.06 | 0.10 | 0.05 | -0.03 |
新窗口打开
4.2.1 2025年碳排放达峰对部门进出口的影响
情景一中,中国在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此时,各部门进口在
各部门的出口量在
对于
4.2.2 2030年碳排放达峰对部门进出口的影响
情景二中,中国在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各部门进出口额在
具体来说,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对建筑业进出口数量的影响非常小,仅为0.002%~0.003%,对农牧渔业进出口的影响比较明显,为0.07%~0.11%。其次,电水气业和服务业进出口数量增加相同,都是0.06%~0.10%,采矿业进出口增加0.05%~0.08%,制造业进出口增加0.05%~0.08%。碳排放达峰对林业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小,林业部门的进出口增加0.05%~0.07%。
4.2.3 2035年碳排放达峰对部门进出口的影响
情景三中,中国在2035年碳排放达峰。此时,各部门在
在
4.3 碳排放达峰对部门产出的影响
本节对情景下碳排放达峰对于林业、农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水气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七部门产出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6。Table 6
表6
表6不同情景下中国碳排放达峰对部门总产出变动的影响
Table 6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s on the total output of the sector in different scenarios in China (%)
部门名称 | 情景一:2025年达峰 | 情景二:2030年达峰 | 情景三:2035年达峰 | |||
---|---|---|---|---|---|---|
林业 | -1.78 | 0.08 | 0.04 | 0.07 | 0.04 | -1.76 |
农牧渔业 | -0.03 | 0.13 | 0.07 | 0.11 | 0.06 | -0.03 |
采矿业 | -0.07 | 0.09 | 0.05 | 0.08 | 0.04 | -0.07 |
制造业 | -0.05 | 0.09 | 0.05 | 0.08 | 0.04 | -0.05 |
电水气业 | -0.04 | 0.11 | 0.06 | 0.09 | 0.05 | -0.04 |
建筑业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服务业 | -0.01 | 0.11 | 0.06 | 0.09 | 0.05 | -0.01 |
新窗口打开
4.3.1 2025年碳排放达峰对部门产出的影响
情景一中,中国在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各部门的总产出变化趋势在
4.3.2 2030年碳排放达峰对部门产出的影响
情景二中,中国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除建筑业的总产出无明显变化,其余部门在
4.3.3 2035年碳排放达峰对部门产出的影响
情景三中,中国将在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建筑业的总产出在两种参数取值下无明显变化,其余部门在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七部门气候保护支出CGE模型,以编制的2012年SAM表为数据基础,模拟分析了中国在气候保护政策下,不同情景下碳排放达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1)相比此前大多数****研究的碳税政策而言,基于气候保护政策进行碳达峰目标的实施,对经济的负影响较小,在大多数情景下,碳排放达峰会对中国GDP及其他宏观经济指标造成正向影响。
(2)对于部门进出口来说,气候保护政策进行碳达峰目标的实施,在大多数情境下对林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对建筑业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业部门在增汇方式下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加大对林业部门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减少部门资本的流出。
(3)对于部门产出来说,气候保护政策进行碳达峰目标的实施,对建筑业的总产出无显著影响,大多数情境下会促进中国其他六部门总产出的增长,农牧渔业普遍增长最多,林业普遍增长最少;部分情景下对部门产出造成负影响,此时对林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4)综合所有情景分析,考虑到气候保护函数参数的不同取值情况,中国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最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此时中国GDP相比2012年增长0.06%~0.08%,约为540 691.62亿元~540 799.69亿元;总出口相比2012年增长了0.05%~0.08%,约为129 423.98亿元~129 462.79亿元;总进口相比2012年增长了0.05%~0.08%,具体为113 217.97亿元~130 394.17亿元。
5.2 讨论
结论(3)与结论(4)显示,中国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情景下,各项经济指标与2012年相比变化较小,有违常理和现实情况,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本文计算得到的2030年经济情况并非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预期,而是模拟中国经济在2012年均衡状态下,仅受到气候保护政策影响,达到另一个均衡状态时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各部门的变化,强调仅考虑碳排放达峰时的经济变化。同时,经济系统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GDP等经济指标的变化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后的结果。本文虽然详细分析了中国在气候保护政策下达到碳排放达峰的经济影响,但要对2030年经济变动进行透彻的分析,仅仅研究气候保护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也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畴。其次,结果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CGE模型本身局限性的影响[28]:①CGE模型的动态处理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大多采用递推动态处理,尽管在短期模型中具有合理性,但对于长期模型而言,技术变迁、要素变动等无法得到及时反映,本文采用的也是静态CGE模型;②由于需要大量数据,为了降低数据需求,大多数CGE模型都采用单一年度的基准数据进行校准,从而导致模型精度对基准数据非常敏感,若基础年份的数据存在问题,将通过参数校调不同程度影响到模型精度。此外,CGE模型应用于碳排放领域时也存在一定改进空间[28]:①建模中碳排放与经济系统的关系还不够成熟,对于如何在CGE模型中纳入碳排放,没有非常可靠的经验,中国目前的碳排放定价机制并不完善,绝大多数情况下碳排放都不完全具有商品属性,因此CGE模型在实现价值均衡时常常面临困难;②将碳排放作为一种基本要素时,CGE模型要求碳排放市场必须达到均衡,但实际上这对碳排放来说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设计模型时必须进行一定修改,增加相应限制条件;③缺少对不完全市场、市场失灵和不确定性等问题的考虑,这对基于完全竞争市场和代表性经济参与人假设的CGE模型来说是个重要问题。尽管如此,本文通过构建碳排放达峰的CGE模型定量测算了不同情景下碳排放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相关结果对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5.3 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实现碳排放达峰需考虑采用更多的气候保护政策。增汇型的气候保护支出政策,一方面可以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的质量,达到碳排放达峰的目的;另一方面气候保护政策不仅不会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产出的增长,还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
(2)提高对碳增汇的重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世界上更多的国家都把减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工作。碳增汇同样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对碳增汇的重视,保护森林对碳的吸收能力,使碳减排和碳增汇达到双赢。
(3)控制碳排放达峰时间。研究发现,2030年是中国碳排放达峰的最佳时机,过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各部门产出全部下降。过晚实现碳排放达峰则违背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国际承诺。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 [J]. , [J]. , |
[2] | [J]. , [J]. , |
[3] | [J]. , [J]. , |
[4] | [J]. , [J]. , |
[5] | [J]. , [J]. , |
[6] | [J]. , [J]. , |
[7] | [J]. , [J]. , |
[8] | [J]. , [J]. ,34( |
[9] | [J]. , [J]. , |
[10] | [J]. , [J]. , |
[11] | [J]. , [J]. , |
[12] | [J]. , [J]. , |
[13] | [J]. , |
[14] | [J]. , [J]. , |
[15] | [EB/OL].( [EB/OL].( |
[16] | [EB/OL].( [EB/OL]. ( |
[17] | |
[18] | |
[19] | [J]. , [J]. , |
[20] | |
[21] | [EB/OL].( |
[22] | [R]. |
[23] | [EB/OL].( [EB/OL].( |
[24] | |
[25] | [J]. , [J]. , |
[26] | |
[27] | [EB/OL].( [EB/OL]. ( |
[28] | [J].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