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匡文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22



个人简况
男,1978年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98年9月-2002年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2年9月-2007年7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7年7月-2009年9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
2008年5月-2009年1月,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国际访问****;
2009年10月-2012年11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2年12月-至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6年1月-2016年3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国际访问****。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生态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工作: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地表热环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
科研奖励
1. 匡文慧(第一完成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及管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KJ2015-2-08). 2015年度环境保护科技奖二等奖.
2. 匡文慧(第一完成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城市高精度时空信息获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2016-01-02-16). 2016年度国家测绘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
3. 匡文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7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
4. 匡文慧(第二完成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系统演化与调控. 2016年度黑龙江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 匡文慧.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6年度被评为“优秀作者”.
6. 匡文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5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
7. 匡文慧(第五完成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区域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及示范(KJ2014-3-36). 2014年度环境保护科技奖三等奖.
8. 匡文慧.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2014 年度TOP10 最高被引文章和“优秀作者”.
9. 匡文慧. 2013 年和2014 年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高被引用文章和“优秀作者”.
代表性学术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0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 14篇,第一作者CSCD 20余篇。
SCI期刊论文
1. Kuang W H, Yang T Y, Liu A L, et al. An EcoCity model for regulating urban land cover structure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7, 60: 1098–1109.
2. Kuang W H, Chen L J, Liu J Y, et al. Remote sensing-based artificial surface cover classification in Asia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6, 9(59): 1720-1737.
3. Kuang W H, Liu J Y, Dong J W, et al. The rapid and massive urban and industrial land expansions in China between 1990 and 2010: A CLUD-based analysis of their trajectories, patterns and driver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6, 145: 21-33.
4. Kuang W H, Dou Y Y, Chi W F, et al. Quantifying the heat flux regulation of metropolitan land-use/land-cover components by coupling remote sensing-modelling with in situ measuremen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15, 120(1): 113-130.
5. Kuang W H, Liu Y, Dou Y Y, et al. What are hot and what are not in an urban landscape: quantifying and explaining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pattern in Beijing, China. Landscape Ecology. 2015, 30(2): 357-373.
6. Kuang W H, Chi W F, Lu D S,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gacity expansions in China and the U.S.: patterns, rates and driving forc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4, 132: 121-135.
7. Kuang W H.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impervious surface areas across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 Science Bulletin. 2013, 58(14): 1691-1701.
8. Kuang W H. Evaluating impervious surface growth and its impacts on water environment in Beijing-Tianjin-Tangshan Metropolitan Are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 22(3): 535-547.
9. Kuang W H.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intra-urban land use change in Beijing, China between 1984 and 2008.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 22(2): 210-220.
10. Kuang W H. Simulating dynamic urban expansion at regional scale in Beijing-Tianjin-Tangshan Metropolitan Are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1, 21(2): 317-330.
11. Liu W C, Liu J Y, Kuang W H(通讯作者).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on built-up area expansion i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7, 27(6): 643-660.
12. Chi W F, Shi W J, Kuang W H(通讯作者).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urban land cover in the cities of China and USA from 1978 to 2010.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 25(1): 1-17.11.
13. Cui Y P, Liu J Y, Hu Y F, Wang J B, Kuang W H(通讯作者). Modeling the radiation balance of different urban underlying surfaces. Science Bulletin. 2012, 57(8): 1046-1054.
14. Liu Y, Shintaro G, Zhuang D F, Kuang W H(通讯作者). Urban surface heat fluxes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and use type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 22(4): 699-715.
部分中文期刊论文
15. 匡文慧, 杨天荣, 颜凤芹.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的区域地表本底特征与生态管控. 地理学报, 2017, 72(6): 947-959.
16. 匡文慧, 杨天荣, 刘爱琳, 等. 城市地表覆盖结构组分与热环境调控模型(EcoCity)研究—以北京城市为例.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7, 47(7): 847-859.
17. 匡文慧, 陈利军, 刘纪远, 等. 亚洲人造地表覆盖遥感精细化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6, 46(1): 1-18.
18. 匡文慧, 迟文峰, 高成凤, 等. 云南鲁甸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环境分析与影响快速评估.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9): 1152-1158.
19. 匡文慧, 迟文峰, 史文娇.中国与美国大都市区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时空差异. 地理学报, 2014, 69(7): 883-895.
20. 匡文慧, 刘纪远, 张增祥, 等. 21世纪初中国人工建设不透水地表遥感监测与时空分析. 科学通报. 2013, 58(5/6): 465-478.
21. 杨天荣, 匡文慧(通讯作者), 刘卫东, 等.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 地理研究, 2017, 36(3): 441-452.
专著与图集
1. 匡文慧等著. 城市地表热环境遥感分析与生态调控(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 2015,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匡文慧著. 城市土地利用时空信息数字重建、分析与模拟. 2012, 北京:科学出版社.
3. 匡文慧(副主编).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系统演化与调控研究—以三江平原北部地区为例. 2014,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 邵全琴,樊江文,匡文慧(副主编)等. 玉树地震区域生态环境图集. 2011, 北京:科学出版社.
5. Kuang W H. Simulating dynamic urban expansion at regional scale in Beijing-Tianjin-Tangshan metropolitan area. In Wang Wuyi, Thomas Krafft, Mark Rosenberg, Eva Pilot, Heat and Environment change in Urban Areas. 2014, 45-61.
6. Liu J Y, Deng X Z, Yu X B, Kuang W H. Nearly 30 year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hange in China. In Michael D and Liu W D, The geographic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4, 292-330.
7. 梁顺林,张杰,陈利军等.全球变化遥感产品的生产与应用.201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匡文慧参与第二十章第一作者).
8. 刘纪远,邵全琴,于秀波等.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2016, 北京:科学出版社.(匡文慧第五作者).
软件与专利
1. 匡文慧,迟文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明专利,一种高分辨率遥感的多功能城市用地空间信息生成方法,2013年授权(专利号:ZL 2011 1 **.7).
2. 匡文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明专利,一种土地利用空间规划预测与模拟空间尺度转换方法,2015年授权(专利号:ZL 2011 1 **.7).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软件著作权,全球地表覆盖亚类信息提取关键技术集成系统V1.0,2016年.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软件著作权,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决策支持系统V1.0,2016年.
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软件著作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转型决策支持系统V1.0,2015年.
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软件著作权,高中低产田遥感检测软件,2015年.(第5设计人).
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软件著作权,城市群生态廊道需求测算与景观优化信息系统V1.0,2013年.
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软件著作权,稀土矿区环境管理与污染分析评价信息系统V1.0,2013年.
咨询报告与应用采纳
1. 刘纪远, 匡文慧等.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中国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的分析报告,国务领导人批示. 2012年.
2. 葛全胜,匡文慧. 中科院专家关于加强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区域生态管控的建议,中办采纳. 2017年.
3. 匡文慧,刘纪远,葛全胜,邵全琴.中科院专家关于尼泊尔4.25特大地震我国国内应急救援的对策建议,中办采纳. 2015年.
4. 匡文慧. 中科院专家关于鲁甸地震受灾人口与房屋受损评估及安置对策建议,咨询报告中办采用. 2014年.
5. 葛全胜,吴绍洪,邵全琴,匡文慧. 中科院专家关于鲁甸地震牛栏江沿岸次生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建议,国办采用. 2014年.
6. 匡文慧(编写组成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中文版);Urban and Rural Resident Land Cover Distribution between 2000 - 2010(英文版)2013年度报告.科技部全球中英文办发布.
7. 匡文慧. 中科院专家关于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灾后特色产业重建与生产安置安稳的建议,国办采用. 2013年.
8. 匡文慧. 中科院专家关于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区自然环境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办/国办采用. 2013年.
9. 匡文慧. 中科院专家关于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中统筹考虑村民安置和坡地退耕的建议的报告,中办/国办采用. 2013年.
主要研究项目
现主持项目及课题主要包括:
1. 匡文慧.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地表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应度研究(编号:**). 2017年1月-2019年12月.
2. 匡文慧.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河北、山西、内蒙高标准农田抽样项目区遥感监测及产能评估(编号:KFJ-STS-RKT-003-03).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
3. 匡文慧.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与应用,2016年9月-2017年12月.
4. 匡文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理及规律(编号:**). 2016年1月-2020年12月.
5. 匡文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遗产地监测技术标准规范研究(编号:2016YFC**). 2016年7月 - 2020年12月.
6. 匡文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北京城市不透水地表/绿地格局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热调节功能影响(编号:**). 2014年1月-2017年12月.
学术与社会任职
1.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2. 自然资源信息系统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3. 中国生态学会会员(SM),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委员
4.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BJ1600)
5.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SM)
研究生招生
招生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生态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
欢迎具有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背景有志从事科研的同学报考。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区域环境与生态信息研究室
邮 编: 100101
办公电话: -81
传 真:
E—mail: kuangwh@igsnrr.ac.cn
更新日期:2017年8月28日


 



相关话题/地理科学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