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王姣娥、黄洁与合作者在PNAS发表交通出行行为与职住动态关系最新成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2

职住动态关系与居民通勤行为、城市空间结构息息相关。职住动态关系是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长期关注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规划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城市交通研究已经广泛运用交通大数据,但是以往的研究仍然均局限在短期观测、整体研究的角度,忽略了纵向分析、分群体研究、挖掘社会经济内涵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员、黄洁博士,与悉尼大学、香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合作者运用2011-2017年北京市地铁刷卡数据,提出了基于个人职住动态关系的通勤行为研究体系,发现了交通出行行为与职住动态关系的一系列规律,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论文的主要发现如下:
 提出了通勤时间的45分钟定律: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小于45分钟,居民倾向于延长通勤时间进而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居住环境;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大于45分钟,即超过了可忍受通勤的阈值,居民搬迁职住地时会以缩短通勤时间为目标之一。45分钟定律在7年21个模型中得到了验证。

 发现了职住动态变化规律:(1)运用社会学生命历程(life-course events)理论,发现城市居民职住搬迁概率在短期内会逐渐降低;长期观测则出现周期性波动。(2)对于地铁通勤者的波动周期为四年。(3)居住地搬迁和工作地变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只集中在一年内。这一规律在2011-2017年的模型中均得到了验证。

 构建了个人通勤链的研究体系与方法。采用2011-2017年连续七年北京市地铁刷卡数据,追踪居民长期的个人通勤链和职住地变化动态特征。研究发现了四类人群:安居乐业者(stayer),迁居者(home mover),跳槽者(job hopper),升职定居者(switcher)。

 剖析了四类人群通勤时间与住房成本的均衡博弈过程。构建线性单中心城市模型,刻画了人群的社会经济概况(socioeconomic profile):安居乐业者属于有固定居住地和稳定工作的中高收入人群;迁居者拥有稳定的工作,从内城租户转变为城区内买房者;升职定居者的职住格局逐步演化,与安居乐业者类似,属于城市的上升阶层;跳槽者忍受日常长时间通勤,聚集在近郊住房成本低廉的区域,工作不稳定,属于中低收入的临时工。

  
图 A. 地铁通勤人群分类;B. 地铁内通勤时间;C. 住房成本和出行时间的博弈关系;D. 职住状态转换图

  本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XDA1904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4172210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41701132)。
  参考文献: Jie Huang, David Levinson, Jiaoe Wang, Jiangping Zhou, and Zi-jia Wang. 2018. Tracking job and housing dynamics with smartcard data. PNAS. (https://doi.org/10.1073/pnas.1815928115)
  论文下载
相关话题/数据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