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教育概况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3-11-1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坐落在北京市四环路北侧,毗邻奥林匹克公园和森林公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拥有一流的科研工作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我所现有职工540人,其中科技人员452人,研究员102人、副研究员和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昌明、郑度、陆大道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李文华、孙九林在本所工作。
我 所是具有深厚科学底蕴的资源环境领域的国立研究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自然资源综合考察 委员会,为中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 综合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在上述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方面做出了社会公认的、不可替代 的贡献。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我所教育事业始于1957年招收培养的我国地理界的第一批研究生。50年来,我所共培养了1012名硕士,1305名博士。如今,我所有博士生导师88名,硕士生导师100名。每年招收硕士生90名,博士生120名,拥有在读学生730名。培养领域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农业经济管理。
近年来,我所注重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每年有30多名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10名左右的研究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科学院中欧联合培养项目赴海外联合培养。2007年以来,我所招收了5名外国留学生,分别来自朝鲜、巴基斯坦、古巴、越南、尼泊尔、丹麦。2010年,两位朝鲜博士生毕业并获得了学位。
二、招生专业(培养点)
 
博士培养点 硕士培养点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
生态学 生态学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气象学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
 
 导师队伍
我所共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直接审批的博士生指导教师15人。1995年起所学位评定委员会获得自行审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权力,到1999年,共增选博士生指导教师32人。2000年进入科学院知识创新以来,我所更加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到2013年,我所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增至2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1人,硕士生导师89人。
为规范和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我所从1995年起就制定了《硕士生培养方案》、《博士生培养方案》,并根据新增学科的需求逐步调整和完善这两个文件,每年修订。2000年起,随着学科建设的进展和培养点的增加,我所发挥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按二级学科设置了面向全所博士生的7门综合学位课,由本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来讲授国际国内学科前沿进展。此外,还设置了5门跨学科的学术专题研讨课及两种软件培训,满足了不同科研领域和不同专业背景博士生的培养需求。为规范博士生课程教学,保证授课质量和研究生学习效果,我所全部的博士生课程都由研究所统一组织,研究生部严格考勤、课程考核管理。此外,我所每年有近50名导师赴中科院研究生院讲授研究生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从2002年 开始,我所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评估,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中期考核和毕业论文。中期考核和毕业论文均进行盲审,严把培养质量关。新生入 学后一个月内,导师培养小组和研究生一起制定“培养计划”,确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技术路线、预期目标,并制定按月培养计划。在入学一年后,要进行相 关研究领域的成果综述和开题报告,论证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生入学两年时,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全面考查研究生入学来政治思想表现、科研作风、学 位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及论文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由研究生部组织专家盲审。结合量化的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综合评估打分,并以此作为 研究生奖学金评审依据。
我 所多门博士生学位课设有特邀外籍专家讲座,还不定期举办各种国际学术研讨,如“中国生态大讲堂”,并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两次所里组织的国际学 术论坛讲座外。此外,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将研究生送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境外培养。据初步估计,我所每年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研究生约30人次,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国内外联合培养和国际合作项目出国培养3-12个月的研究生约15人次,开拓了研究生的眼界,提升了研究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在学位申请审核中严把学位质量关,对于全部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实行学位论文盲审,聘请3位专家,其中两位为外单位专家。对于盲审有问题的研究生,及时反馈盲审意见,要求研究生限时修改;对问题较多的研究生,建议其推迟毕业答辩,做较大的修改或重新撰写论文。严格的管理之下,我所近年来报研究生院终审的学位申请全部一次性获批。自1989年以来,我所共有46人次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及冠名奖,两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和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毕业合影
奖、助学金体系
统招统分生一律实行公费制,免学费,享受高于国家规定数倍的奖助学金,所里还全面启动了助研岗位。此外,为促进研究生努力学习,锐意创新,我所还设立了“所级奖励金”奖励在读期间获得突出科研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所级奖励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研究生基本月收入构成表(元/人.月)
年级
基本收入
代扣
实发
普通奖助金
等级奖学金
助研津贴
住宿费(暂定)
硕士生1年级
400
400
100
900
硕士生2年级
400
400
900
300
1400
硕士生3年级
中期考核3等
400
500
1300
300
1900
中期考核2等
400
600
1300
300
2000
中期考核1等
400
700
1300
300
2100
博士生1年级
1000
500
600
300
1800
博士生2年级
1000
500
1400
300
2600
博士生3年级
中期考核3等
1000
700
1800
300
3200
中期考核2等
1000
900
1800
300
3400
中期考核1等
1000
1100
1800
300
3600
学习与生活条件
我所研究生教室约250平米,每个教室都配有良好的音响、照明、网线和空调。每个研究室也专门匹配相应的研究生办公面积,导师们几乎为每个研究生配备了计算机等办公用品。 
现有近3000平米的研究生公寓,博士生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同时专建卫生间、浴室,研究所内增添了乒乓球台、台球桌和若干健身器材。
本所自2003年起成立研究生会,联合所工会和研究生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新年联欢晚会,公益宣传日活动、球类比赛、跳绳比赛、登山比赛等,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生活。
 
孔雀舞
“放飞希望 信心未来”元旦文艺晚会合影
公益宣传的主力军
篮球场上
 跳绳比赛
登山比赛开始了!
登山比赛合影
2000年以来,我所研究生教育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招生规模、学科专业增设与发展、研究生培养力度以及研究生培养管理与质量等方面步入了持续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我所将继续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充分发挥我所多学科培养资源优势,走“科教结合”、“以研促教”之路,探索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人才。
研究生部人员分工及联系方式
陈 力(女):负责研究生部全面工作,Email:chenl@igsnrr.ac.cn 
王淑强(男):负责研究生培养、学位管理、思政,Email:wangsq@igsnrr.ac.cn
徐 晶(女):负责招生,Email:xuj@igsnrr.ac.cn 
黄文力(女):学籍与学位,Email: huangxx@igsnrr.ac.cn
储小红(女):学生事务管理,Email: chuxh@igsnrr.ac.cn h
陈 晨(女):负责研究生培养,Email:chenchen@igsnrr.ac.cn
相关话题/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