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ature:汇聚板块边缘逆冲剪切力控制着山脉高度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山脉作为地球上主要的地貌之一,构成了世界地形的“骨架”。它们通常受到构造挤压作用而形成,因此重要山脉大多发育在板块汇聚带。但是,控制山脉高度的因素很多且存在争议,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地球科学家。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王克林研究员总结了三个主要作用(图1):(1)构造作用力,既可以防止山脉在重力作用下垮塌,也会阻碍它们被推得无限高;(2)气候控制的侵蚀作用,主要通过移除高海拔地区的物质来限制山脉的高度;(3)地壳均衡作用,它使山脉及其之下的岩石圈浮在软流圈之上,并对山脉质量的增减产生反馈 (Wang, 2020)。虽然这三种过程共同维持着山脉的高度,但到底是侵蚀力还是构造力起着一级控制作用,并未达成共识。

图1 控制汇聚构造板块边界附近山体高度的三种过程 (Wang, 2020)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认为主要是气候作用控制着山脉的高度。Brozovic et al. (1997) 将喜马拉雅山脉西构造结位置划分为多个区域,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整体地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造力,但在雪线附近区域,冰川作用抑制了高程的增加和地形起伏,与构造作用的速率无关。气候不仅影响山脉隆升,引起气候新一轮变化,还可以影响并控制构造的演化(Molnar and England, 1990)。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物理及数值模拟实验表明,气候造成的快速剥蚀作用可导致下地壳热而软的物质沿通道向南流动并出露地表(图2)。

图2 喜马拉雅地区受侵蚀作用驱动的变形过程(Beaumont et al., 2001; Whipple, 2009)
  近期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的Armin Dielforder等人在Nature上发表论文(Dielforder et al., 2020),对分布在不同纬度范围(~53°N- ~40°S)、覆盖明显不同气候条件的10个汇聚板块边缘的山脉高度与相关的构造应力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构造剪切应力大小控制山脉的高度,从而重新强调了构造在控制汇聚板块边界处山脉高程上的主导作用。

图3 研究的10个山脉位置(Dielforder et al., 2020)。图中序号:1. 卡斯卡迪亚(Cascadia)北部。2. 安第斯山(23°S)。3. 安第斯山(34°S)。4. 安第斯山(36°S)。5. 苏门答腊北部。6. 堪察加半岛。7. 日本岛弧。8. 日本南海海槽。9. 希古朗伊山(Hikurangi)北段。10. 喜马拉雅山
  首先,他们将俯冲带简化为分段流变模型,计算了沿大型逆冲断层的剪切应力(Fs)。该模型将大型逆冲断层分为上摩擦段和下粘性段,它们在半摩擦行为区合并,通过对沿各断层段的剪切力积分计算获得最终的剪应力Fs(Gao and Wang, 2014),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断层强度和摩擦-粘滞过渡的深度(图4)。
  其次,他们使用力学平衡模型,由流变模型推导的Fs值计算出了构造力可以的支撑山体高度(TSE),并与山脉的最大平均高程(MME)做对比。在所有研究区内,两个高程值在误差范围内是近似相等的。MME和TSE之间的一致性表明,所有这些山脉的高度大致符合力学平衡(图5)。

图4 汇聚板块边缘的运动过程和地形简图(Dielforder et al., 2020)。a.当一个板块被压在另一个板块之下时,板块汇聚就得以实现。大型逆冲断层构成板块界面,并被划分为摩擦、半摩擦和粘性段。剪切力Fs是沿大型逆冲断层的整体剪应力,并平衡板缘地形(margin relief)的重力Fg产生的差异应力。b.对于俯冲带而言,板缘地形是海沟与最大平均高程(MME)之间的高程差,其中MME是主要地形分水岭周围的平均高程。对于没有海沟的碰撞区域,板缘地形近似等于MME

图5 a.最大平均高程与构造支撑高程对比;b.最大平均海拔与剪切力分量的比较。碰撞造山带中,无海平面以下地形,则ΔFs=Fs(Dielforder et al., 2020)
  对于大多数洋-陆俯冲带,TSE落在大约0.6-1.7 km的范围内。在典型的俯冲带,由于岩石圈的弯曲和上下板块的密度差异,就需要巨大的逆冲剪切力来支撑板缘地形。沿大型逆冲断层的剪切应力Fs可以细分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FSMT用于支持板缘地形在海平面下的部分,而另一个分量ΔFs则用于维持海平面之上的山脉高度。所以,对于喜马拉雅这种碰撞造山带,因为这里没有需要维持的海底地形,同样的沿大型逆冲断层的剪切力便会形成更高的山脉。
  作为侵蚀作用控制山脉高度的最具代表性的模型,“冰川锯”模型中无论地壳构造作用如何,冰川侵蚀和均衡抬升均会使山脉的高度保持在受气候控制的雪线高度(Egholm et al., 2009)。但是,Dielforder et al. (2020)的研究涵盖了卡斯卡迪亚(Cascadia)、堪察加半岛和喜马拉雅等不同冰川山脉,它们的MME与TSE相对应,证明高程上的巨大差异主要来自ΔFs差异,进而不支持冰蚀作用对山体高度的一阶控制观点。
  Dielforder et al. (2020) 的定量化研究为山脉高度的构造控制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由于研究区域有限,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同时也得出了一些重要推论,例如,在山脉之下水平挤压和垂向重力是均衡的。只有这样,构造应力才能控制山体的高度。然而,由于气候可以产生快速剥蚀,而构造应力积累时间较长,为补偿剥蚀带来的山体质量缺失,他们的模型中需要俯冲带上盘的地壳处于破裂的临界状态,才能通过断裂作用不断叠置地壳岩石,来抬升山脉的高度,进而维持水平挤压和垂向重力的均衡状态。但这显然与传统的上地壳脆性强度认识是不同的,即岩石破裂由差异应力导致,且水平应力要远高于垂向应力。虽然地壳应力在某些俯冲带附近确实几乎是“中性”的(Wang et al., 2019),但这样的地壳应力状态是否普遍存在?Dielforder等人的工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了进一步证实 “力学临界地壳” 这个设想,还需要大量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去揭示更多汇聚板块边界的地壳应力状态和强度。
  【致谢:感谢岩石圈室陈凌研究员、梁晓峰副研究员的意见和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Beaumont C, Jamieson R A, Nguyen M H, et al. Himalayan tectonics explained by extrusion of a low-viscosity crustal channel coupled to focused surface denudation[J]. Nature, 2001, 414(6865): 738-742.(链接
  Brozovic N, Burbank D W, Meigs A J. Climatic limits on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western Himalaya[J]. Science, 1997, 276(5312): 571-574.(链接
  Dielforder A, Hetzel R, Oncken O. Megathrust shear force controls mountain height at convergent plate margins[J]. Nature, 2020, 582(7811): 225-229.(链接
  Egholm D L, Nielsen S B, Pedersen V K, et al. Glacial effects limiting mountain height[J]. Nature, 2009, 460(7257): 884-887.(链接
  Gao X, Wang K. Strength of stick-slip and creeping subduction megathrusts from heat flow observations[J]. Science, 2014, 345(6200): 1038-1041.(链接
  Molnar P, England P. Late Cenozoic uplift of mountain ranges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chicken or egg?[J]. Nature, 1990, 346(6279): 29-34.(链接
  Wang K, Brown L, Hu Y, et al. Stable forearc stressed by a weak megathrust: Mechanical 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of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the M= 9 Tohoku‐Oki earthquake[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19, 124(6): 6179-6194.(链接
  Wang K L. Force takes control in mountain-height debate[J]. Nature, 2020, 582: 189-190.(链接
  Whipple K X.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mountain belts[J]. Nature Geoscience, 2009, 2(2): 97-104.(链接
  (撰稿:辛光耀,褚杨/岩石圈室)
相关话题/控制 过程 力学 计算 山脉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Science: 三维断层结构控制震群的动态发展
    理解一个地震如何发生及为何开始发生是地震科学的最大挑战之一。考虑到大地震和小地震的发生频度不同,理解断层带地震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通过对破坏性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研究,以及中小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过程开展高分辨率探测等途径加以实现。通常认为,断层的结构会控制地震破裂的起始、传播和停止,且断层形态在地下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
    摘要摘要:四川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盖层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等特点,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上扬子地区中、晚二叠世之间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改变了四川盆地古地理格局,造成地壳的快速抬升,盆地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最大,呈现古剥蚀高地,往北东方向的影响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沉积环境自西南向北东由单一的海相依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物源—河流过程—化学风化对松花江水系沉积物重矿物组成的影响
    摘要摘要:松花江水系作为我国七大水系之一,对其沉积物组成的深入探究对揭示源区控制因素和沉积物的搬运—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重矿物蕴含着源岩母岩的重要信息,是解开由源到汇过程和物源示踪的重要工具。为了评估物源、河流过程和化学风化对重矿物组成的影响,我们从松花江水系干流和支流的边滩以及阶地共取32个样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拜煤田陡倾斜煤储层纳米孔隙特征及其地质控制
    摘要摘要:近年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库拜煤田陡倾斜煤储层成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新热点,部分煤层气井相继取得高产。本次采集了库拜煤田陡倾斜储层不同深度及煤体结构共61块煤样,通过煤岩组分与成熟度、低温液氮吸附、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了陡倾斜煤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控制。结果表明:受控于南天山山前冲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低渗储层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控制因素——以牛庄洼陷牛35块沙三中为例
    摘要摘要:以低渗储层岩石为研究对象,利用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对牛庄洼陷牛35块低渗储层岩石进行岩石力学测试,获得了低渗储层岩石在储层条件下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等岩石力学参数。将岩心观察、统计分析与岩石力学试验相结合,探讨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实验测得牛35块的3口单井岩石力学参数,即抗压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台缘带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以四川盆地灯影组为例
    摘要摘要:通过大量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合已钻井资料的分析,刻画了绵竹—长宁裂陷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变化,探讨了不同地区台缘带沉积模式,研究了不同类型台缘带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建立了3种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绵竹—长宁裂陷两侧发育灯二段和灯四段台缘带,灯二段台缘带呈现U型展布,灯四段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弧前构造带结构特征:来自加利福尼亚弗朗西斯科杂岩、海岸山脉蛇绿岩和大峡谷群的证据
    摘要摘要:造山带中原始大地构造单元具有诸多相似的地质特征,要区分它们是很困难的。因此,本研究综述了保留完好的加利福尼亚海岸带的古弧前单元特征,旨在为其他造山带研究提供对比实例。加利福尼亚海岸带古弧前单元长约1000km、宽100km,包含上部板块物质和俯冲—增生过程中从下部板块铲刮下来而拼贴的俯冲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变质底板的结构组分、形成时代及侵位机制:对大洋初始俯冲过程的约束
    摘要摘要:变质底板是俯冲下插板片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一般与俯冲带之上热的地幔橄榄岩直接接触。主要包括石榴子石角闪岩等高温和变质泥岩等低温变质底板。全球范围内,变质底板一般以岩块形式出露在蛇绿混杂岩中。但是阿曼蛇绿岩中出现了相对完整的变质底板序列,由顶至底依次出露高温变质底板和低温变质底板,它们位于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现今温压场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摘要摘要: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目前南缘下组合储层多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但是温压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大量油田钻井实测温度和压力数据,对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及温度、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温压场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现今地温梯度普遍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非洲中部Muglad盆地Fula凹陷断裂演化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摘要摘要:Muglad盆地是中非剪切带南侧的一个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Fula凹陷是其北部的一个富油气凹陷。对于该地区断裂控烃作用研究,前人主要集中在断裂控制圈闭形成、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及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通道等3方面,而对其他控制作用研究不足。故本文基于地震、地质及地化资料,对Fula凹陷断裂形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