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李家洋研究组在水稻株高与分蘖协同调控的分子机理上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6

株高和分蘖是影响水稻株型和产量的核心要素。分蘖数直接影响有效穗数,因此对水稻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株高能够直接影响作物的耐肥性和抗倒伏性,矮化育种推动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发生。水稻的株高与分蘖通常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株高高的水稻一般分蘖较少,而株高矮的水稻一般分蘖较多。赤霉素是影响水稻株高的主要激素之一。生产实践中,对水稻秧苗喷施适宜浓度的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可以使秧苗矮化,促进分蘖的增加。然而,人们对赤霉素如何协同调控水稻株高与分蘖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解析水稻株高与分蘖协同调控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理论价值,对水稻株型改良及品种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对水稻株型调控机制的解析,克隆了调控水稻分蘖形成的首个关键基因MOC1Monoculm 1)(Li et al., Nature, 422: 618-621, 2003)及其调控基因TAD1 (Tillering and Dwarf 1)(Xu et al., Nat Commun,3:750, 2012)。近期,李家洋研究组在水稻株高与分蘖协同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发现GA缺陷突变体分蘖数的增加是由于促进分蘖芽的伸长而非影响分蘖芽的起始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GA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抑制因子DELLA蛋白SLR1可以直接与MOC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SLR1能够通过抑制MOC1蛋白的降解从而促进分蘖的伸长。GA处理后,SLR1蛋白降解,进而无法抑制MOC1蛋白的降解,导致MOC1蛋白减少,植株表现出株高增加、分蘖数减少的表型。研究还发现SLR1对MOC1的抑制效应并不依赖于TAD1途径,且GA信号对株高和分蘖的调控分别影响不同的下游基因,为打破株高与分蘖的连锁效应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解析了赤霉素信号协同调控水稻株高与分蘖的分子机理,是该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该论文于2019年6月2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19-10667-2),李家洋研究组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廖志刚和余泓副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李家洋院士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等项目的资助。
图:水稻株高与分蘖协同调控的分子机理

相关话题/信号 基因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李传友研究组发现增强子调控茉莉酸信号途径的机理
    增强子是真核细胞调控基因转录的重要元件。在模式动物中,增强子与相应的基因启动子通过形成染色质环在物理上相互靠近,从而精确调控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然而目前在植物中,如何界定特定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元件尚未明确,特定生理途径中增强子的系统鉴定未见报道,增强子与启动子之间染色质环的形成及其作用机理也不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高彩霞研究组应邀在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撰写基因组编辑技术与植物精准育种综述文章
    通过基因组的定向与特异改造而实现品种的精准设计和培育是作物遗传改良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基因组编辑有望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策略与途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致力于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创新及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应用的研究。2019年3月5日,国际重要综述期刊Annual Review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朱立煌研究组在水稻抗病蛋白引发的防卫信号传导中的新发现
    抗病蛋白是植物免疫的重要成员,以NLR类蛋白居多,以水稻为例,其基因组中就拥有超过400个编码NLR蛋白的基因,由此可见NLR蛋白对植物免疫的重要性。作为免疫受体,抗病蛋白能引发对多种病原微生物以及昆虫的防卫反应,从而赋予植物对病原小种的免疫性。目前已知的抗病蛋白数量不少,但从病原物被抗病蛋白所识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储成才研究组揭示植物硝酸盐信号传导通路和氮磷营养平衡分子机制
    硝酸盐(nitrate)不仅是植物最主要的无机氮源,还作为信号分子激活一系列基因表达,触发硝酸盐应答反应,进而促进氮高效利用。细胞膜定位的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1(拟南芥AtNRT1.1和水稻NRT1.1B)作为硝酸盐受体(sensor),可以感知外界硝酸盐信号并触发下游应答基因表达。然而,长期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中英科学家合作破译模式植物金鱼草的基因组
    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L.)也称龙头花(snapdragon),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似金鱼或龙头而得名,是常见的盆栽、切花及庭院观赏的园艺花卉,在古罗马时代就已完成了驯化。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金鱼草一直作为分子和发育遗传学的模式作物,很多关键基因是在金鱼草中被首次发现,包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焦雨铃研究组建立茎尖细胞特异基因表达图谱
    基因差异表达是细胞分化和不同细胞类型形式特异功能的基础。细胞特征的转录图谱对于了解不同类型细胞如何生长发育、响应环境至关重要。但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固着,不易分离,很难获得细胞类型特异的转录数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在之前的工作中建立了器官边界区的细胞特异表达图谱 (Tia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李传友研究组揭示MYC2调控茉莉酸信号终止的机制
    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茉莉酸调控植物的防御反应和适应性生长。当植物遭遇病虫侵害或其它逆境胁迫时,活性茉莉酸被受体COI1 (CORONATINE-INSENSITIVE 1) 识别而释放核心转录因子MYC2的活性,MYC2与转录中介体亚基MED25形成功能复合物而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激活茉莉酸响应基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可缓解SHANK3基因突变猴自闭症核心症状
    自闭症的发病率占普通人群的1%,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编码突触后骨架蛋白SHANK3的单基因突变是导致自闭症最常见的遗传因素。尽管Shank3突变小鼠为解析自闭症发病机制提供重要模型,但考虑到人与鼠在行为学和脑解剖学方面的种间差异,使用小动物来模拟自闭症和推动临床转化应用面临巨大挑战。与暨南大学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植物基因组高效C-T单碱基编辑新系统
    单碱基编辑技术(Base editor)是基于CRISPR系统的新型靶基因定点修饰技术,在不产生DNA双链断裂的情况下,利用胞嘧啶脱氨酶或人工进化的腺嘌呤脱氨酶对靶位点进行精准的单碱基编辑,从而实现C-T或A-G的替换。目前, 基于融合大鼠胞嘧啶脱氨酶APOBEC1的BE3介导的C-T碱基编辑技术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
  • 基因编辑加速野生番茄人工驯化
    驯化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进步行为,作物驯化使人类可以把野生植物改造成稳定生产食物的栽培作物,但随着驯化和改良的不断深入,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抗性逐渐降低,抗逆育种遭遇瓶颈。为了提升作物的抗逆性,传统育种通过杂交的方式将野生种的抗逆性状导入栽培种,这种方式需耗时多年,而且常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