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这种困境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很难在人类中进行实验来确定到底饮食中的什么成分是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因为很难在足够长时间内控制人们的饮食。然而,采用跟人类类似的动物进行实验,可以指导我们的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科研人员在小鼠中开展了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实验,以解决究竟饮食中的哪种组分是导致小鼠体脂积累的元凶。该研究成果于2018年7月12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
该研究设计了30种不同的食物,这30种食物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和蛋白质含量各不相同,分别用这些食物饲喂5种不同品系的小鼠,为期3个月(相当于人类寿命的9年)。这项实验总共采集了超过100,000例小鼠体重变化和体脂数据,这项大规模的实验得出的结果非常明确——导致小鼠肥胖的唯一因素就是它们饮食中的脂肪含量。糖含量高达30%的食物并没有导致体重的增加,糖和脂肪的共同作用也没有在脂肪单独作用的基础上增加,同时,低蛋白质(最低5%)也不会导致能量摄入过高,这表明并不存在所谓的“蛋白质含量目标值”。本研究中,膳食脂肪通过其特有的对脑部奖赏机制的激活作用,导致了能量摄入的增加。
领导该项研究的John Speakman教授表示:“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模型是小鼠而非人类。但是,鉴于小鼠和人类在生理和代谢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而且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对人类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如此长时间饮食控制研究,因此,该研究提供的证据为我们了解人类饮食结构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实验设计示意图 图片来源:Cell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