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奕华研究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iip4突变体,发现其突变体次生壁厚度明显增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略有上升,表明IIP4负调控水稻次生壁的合成。大量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IIP4与次生壁合成的顶层关键调控因子NAC29/NAC31互作,抑制其下游所调控基因、如MYB61、CESA4、CESA7、CESA9的表达,从而干扰次生壁合成。而被ILA1磷酸化的IIP4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由核中转移到细胞质,导致细胞核中的互作蛋白NAC29/NAC31被释放,因而促进了下游基因的表达和次生壁合成。对IIP4的序列分析发现,它具有规律重复的非典型CCCH基序(C-X4-C-X10-C-X2-H)。IIP4同源蛋白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暗示其功能的重要性。IIP4对次生壁合成的调控作用还可以用于改良作物抗倒伏性。该研究解析了ILA1-IIP的信号转导通路,为阐明水稻次生壁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作物高产优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述研究成果于2017年11月21日在Molecular Plant杂志上在线发表(DOI:10.1016/j.molp.2017.11.004)。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周奕华研究员和张保才副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周奕华研究组的博士毕业生张冬梅,高彩霞研究组在突变体创制中提供了重要帮助。该项研究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25019,31370310)、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XDA08010103-3)、转基因专项(2016ZX08009-003)和青促会的资助。
![]() |
图: IIP4蛋白是次生壁形成的负调控因子,调控水稻茎秆强度 |